第25版:全域党建·伊春市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伊美区:多点发力蓄能 精管善治破局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11月11日   第 25 版)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力精管善治,积极探索破局之路,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蓄势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使基层治理绽放新的活力。

  着力优化管理体系

  为基层治理筑牢基石

  伊美区聚焦明责定权、精准施策,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赋能,全力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化。

  厘清权责边界,明确职能定位。严控下沉村和社区的行政事项,着力完善网格权责清单及配套准入制度,推动各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斟酌每一项工作内容,明确基层组织依法履职工作事项、政策依据和相关权限,做到“事无准入不得进、事无准入不得为”,让基层干部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协助事项,避免了职责不清带来的混乱和推诿,并全面摸排清理村(社区)超权限开具的各类证明,努力为基层卸下沉重的“证明负担”,让基层干部能够专注于为百姓服务的核心工作。深入开展硬性设置转发、点赞任务、工作留痕等情况自检自查,通过清理视频点赞、转发等21项事项,让基层干部真正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精简基层事务,提升服务质效。对村(社区)挂牌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拆除不合规标识标牌58块,规范悬挂26块,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引,推动基层办公场所更加规范,促使基层干部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遵循“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为基层工作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将20个社区工作经费全部列入预算,真正让社区在组织开展活动、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开展服务民生项目时有坚实的资金支持,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压缩督查考核,减轻基层负担。坚决纠治以发文开会、拍照留痕、做台账留资料、制作学习笔记等作为评价标准的行为,让考核更加注重实际工作成效,而不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严格的管控让基层干部摆脱了过度考核的束缚,有了更多精力干事创业。严格控制“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为基层干部减轻了心理压力,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敢于担当作为,真正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建强基层组织结构

  为基层治理注入动力

  伊美区聚焦优化资源,建强队伍,筑牢基层治理坚实基础,全力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

  科学设置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对全区各镇统一设置3办5中心、街道设置3办4中心,通过“减上补下”的方式,将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基层,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核定街道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职数各6人,已经全部配备到位,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充实基层力量,培育优秀人才。全区6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重点村选派了工作队,2020—2023年累计招录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38人,搭建“导师带徒”机制,组织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领导干部与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一对一”结对,常态化帮带,通过理论讲解“面对面”、业务帮带“手把手”、关心关爱“实打实”等措施,着重提升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水平。建立《伊美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清单制度》《伊美区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等5项工作制度,建立了“四个一”帮扶清单,统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控制从基层借调干部,全面清退从镇(街道)借调的工作人员。任命了一批派出所所长和干警兼任街道、社区副主任,进一步充实基层维稳和综治力量。

  加强教育管理,夯基础强保障。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员进入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年初以来,共举办了4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培训1628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采取上挂下派、轮岗交流、跟岗历练等方式,近三年,先后下派80余名优秀干部到街道社区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发挥导师帮带作用,组织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领导干部结对22名90后基层干部,面对面、手把手讲解帮带,多数年轻干部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深化构建多元共治

  为基层治理增添活力

  伊美区聚焦多管齐下、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路径,全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深化党建联建,激发基层活力。坚定不移地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构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的长效机制,组织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全区1016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年以来,全区在职党员领办帮办民生实事400余件,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积极组建步行街商圈党建联建、银企党建联建单位,布局建立25个红色暖心驿站,充分调动“三新”领域等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吸收20名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帮助解决行动不便居民群众购物难、买菜难等问题90余件。

  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原则,合理划分网格,构建了覆盖全面的网格党组织体系,实现“一网格一党组织”,积极推动“多网合一”,将社区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红色网格”,聚焦力量引导社区网格员、老党员、老干部等自治力量主动融入网格,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治理,推进“12345+网格化+联席会议”三方联动机制,依托伊网通APP形成闭环办结机制,群众满意率达到98%。推广“马扎议事”“社区书记茶摊”“三员五长制”等基层治理模式,注重发挥物业和业主委员会议事协调的作用,发挥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的作用,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社区治理提供第一手信息,积极推动通过网格微信群将“居民点单、社区下单、联盟接单”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和满意度。

  建强“党群伊家”,整合阵地资源。实施“党群伊家”提升行动,按照“三有”“去四化”标准要求,切实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进行了温馨、美观、舒适、实用的“客厅式”改造,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和服务选择,通过开展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等多种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需求,做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完善“一老一小一青壮”配套设施,引入社区助餐、卫生健康等服务项目,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便捷服务,促使社区的各项服务更亲民、设施更完善、氛围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