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悦读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打开东汉版“权力的游戏”

——读张向荣《三国前夜》

■赵昱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9月09日   第 23 版)

  文史作家张向荣曾以《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剖析西汉政权的覆灭。这一次,在新作《三国前夜》(副标题: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里,他着眼于东汉皇权的崩解,以一种群像式的写法尝试还原当时的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以此来回应“东汉何以衰亡”的问题,并进而追问了东汉的统治基础——“秦制—儒教”这种二元结构,是如何建构并延续后世的?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东汉的政治伴随着太后、外戚、权宦、世家……年幼的帝王屡屡想要重新举起汉高祖的剑,却被各方势力所掣肘,乃至身死业消。这种印象不一定准确,但恰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东汉的统治根基建立在皇族与豪族的共同利益之上,是对传统“秦制”的革新。通过往这一制度内引入新的士大夫阶层,缓解了皇族与豪族之间的矛盾,“秦制—儒教”的二元架构得以建立。

  

  这一架构的形成,实则是后汉迈入“家天下”的表现,即所谓的“家国一体化”。它并非表现为组织形式上的一体化,而是以官方的姿态夺取儒家经典的释经权,将“孝”融入到“忠”,将对君主的“气节”融入到“贞节”,是观念上的一体化。

  

  这一举措也意味着,皇帝的内廷乃至寝宫也成为了一个政治性的场地,而这又赋予了太后与宦官干预朝政的正当性。皇帝原本应该凭借着士大夫们在外朝的支持,从太后手中接过执掌天下的大权,却异化为了借助宦官来实施权力;而太后则凭借着外戚与之相抗衡。双方就这样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平衡。东汉王朝在对抗与妥协之间悄然前行,直至内部的张力打破了这脆弱的平衡,彻底撕裂了东汉的朝政。

  

  书中提及的梁冀之乱,就是典型案例。梁冀是梁皇后的兄弟、大将军梁商的儿子。在梁冀之乱以前的权力争夺中,虽然也有流血冲突,但大体维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阴、邓、郭、马、窦、梁六大家族,在“皇后寡头制”之下,以后位为基础,彼此争夺又共同维系着这一权力体系。后位是皇位的延伸,其权力在法理上源自于皇权。然而,梁冀却以“跋扈将军”的形象流传于世,他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皇权的神圣性,他用毒饼毒死的,不只是汉质帝刘缵,还有“大汉皇帝”这一身份的神圣性。

  

  重掌大权的汉桓帝没有像士大夫期望的那样,与士大夫们一起分享权力,而是着力于培养自己的势力——宦官。内廷与外朝之间的矛盾被公开化了,一方是渴望巩固权力的皇帝,一方是希望维持统治秩序的士大夫。这样的矛盾,最终以两次“党锢之祸”为标志,让东汉这一庞大国家机器的齿轮失去了润滑剂,彼此之间只剩相互倾轧。

  

  作者以细致的笔触详尽地刻画了东汉王朝的迟暮,用大量的细节和注释,详细地分析了当事人的行为与心理,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这场斗争中的各方,都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在经历了梁冀之乱、党锢之祸这样的血腥斗争之后,矛盾激化为了不死不休的内乱。

  

  以今日的看法,桓、灵二帝不算庸主,无论是汉桓帝刘志在两次“党锢之祸”中的安如泰山,还是汉灵帝收取宦官权力的灵活手腕,都表明了这两位皇帝不错的政治情商。

  

  然而,他们的做法,实际上将士大夫排斥出了权力的中心。宫廷与外省的分裂,又使得地方实力派得以崛起,走投无路的士大夫们也投之麾下,将来的汉末诸侯已经在此时开始收拢谋士、集聚助力。

  

  全书以王莽的头颅为引子,也以王莽的头颅为尾声。在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的那个夜晚,一场大火焚尽了这颗头颅,同时被烧毁的,还有当时与之并列的孔子木屐、汉高祖的斩蛇剑。在描写这场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火之时,作者还陈列了曹丕所列的二十四贤,他们都是东汉士大夫政治的代表。这意味着什么呢?东汉覆亡,但它开启的“秦制—儒教”的古典政制得到了后世统治者的肯定,牢固地扎根在大众日用的伦常和信仰观念之中,君主与士大夫的博弈与制衡仍将继续……

  

  东汉版“权力的游戏”终结了,但与它相似的故事在后面的古代历史中仍然不断上演,徒留后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