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山水相拥南充秀

■周汉兵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06日   第 24 版)

  嘉陵江婉转逶迤,出秦岭,入巴渝,浩浩荡荡从“川北重镇”南充穿城而过。江的东岸是城,西岸也是城;江的东岸有山,西岸也有山。

  

  柔美的嘉陵江,柔情妩媚,婀娜多姿,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诗圣杜甫赞曰:“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画圣吴道子挥毫泼墨,留下《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李商隐感叹:“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倦了、累了的时候,我最喜欢到嘉陵江边去坐一坐。随便找一块凸出的石头坐下,然后近距离注视嘉陵江,聆听江水低声诉说,嗅吸江水潮暖的气味。偶尔,一艘游船驶来,和着缓缓的、悠长的笛声,那阳光映照下的江水便泛着柔亮的波纹。水面上,三五成群的水鸟欢快地穿梭,更是给柔情的嘉陵江增添了几分情调。

  

  这时,或许就能隐约体味到嘉陵江的内涵:她有着仁慈、宽厚的胸怀,她以平静的姿态,容纳万物,养育山川;她有着难以捉摸的深度,看似宁静的水面下,却往往是汹涌的暗涛;她有着富足殷实而不屑宣扬的风范,深厚而淡定,激越而坦然,低调而平缓。

  

  一江碧水,绘就生态之美,呈现出“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生态宜居画卷。在嘉陵江南充城区段的两岸,一个个湿地公园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光彩夺目。其中树影婆娑,翠竹幽幽,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栈道、折桥、花廊、绿地交相呼应,风情万钟。

  

  一城山水,也涵养了一城文脉。南充,不仅在学界有“三国文化之源”的美誉,更是丝绸文化的“活化石”。古往今来,南充人以桑叶为经、丝线为纬,由线到面,铺展出一幅以桑蚕、丝绸为主题的精彩图卷,传承了“绸都”的美名。

  

  因为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性和清秀之美;因为有了山,城市就有了阳刚和雄浑之气。南充城的西边是西山,东边是鹤鸣山。西山风景区由栖乐山、万卷楼、开汉楼三大片区组成。栖乐山有栖霞洞、摩崖石刻、栖乐古寨、东汉崖墓等众多景点,各具特色;万卷楼是《三国志》作者、西晋史学家陈寿的读书场所,浓郁的三国文化流淌其间;开汉楼是为纪念舍身救主的纪信而建,汉文化是该景区的主题。

  

  站在栖乐山顶或万卷楼和开汉楼的高处俯瞰,南充,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光尽收眼底。近处的西河如玉带环绕城市,远处的嘉陵江烟波浩淼、悠长婀娜。在山上,人们虽听不见潺潺的水流声,却能尽览她们楚楚动人的身姿。

  

  鹤鸣山紧靠嘉陵江。相传,唐代道士谢自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白日飞升成仙。当日,此山群鹤飞鸣,久久不散,鹤鸣山由此得名。鹤鸣山也叫白塔山,因为山顶有一座千年白塔,塔旁建有寺庙。山、水、塔、寺相拥,鹤鸣山便多了一份悠然气韵。

  

  铜铃声响、白塔晨钟,是诗意的序曲。白塔每级塔檐四角都挂有铜铃,每天清晨,晨风吹拂,风过铜铃鸣,塔高传声远,大有“双月未低人未醒,钟声早已渡江来”之意。而塔旁的寺庙里,僧侣每天早起鸣钟,钟声响彻云霄,山下人们听见钟声便起床劳作,这就是白塔晨钟之韵。清代有诗赞曰:“隔水招提一塔圆,山僧早起爱迟眠。鸡声未报钟先到,催动江城万户烟。”如今,白塔晨钟早已成为当地人心中抹不掉的文化印记。每次我远远地望着白塔,就如同与至亲对视,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山水相拥,城美人安。水中涤荡着南充的气质,山中萦绕着南充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