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首份盲文版报告让民主看得见摸得着

■乐兵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2 版)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拿到一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雪白的8K纸,环形装订,上面有序排列着凹凸的盲文。这不仅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为唯一的视障代表专门准备的报告,也是全国人大会议历史上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

  

  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重大。这一创新举措,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积极践行,更是对一部分特殊需要人群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障。正如王永澄感叹的那样:“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

  

  这是对法律最好的尊重落实。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今年全国两会会场上,首份盲文版报告亮相,可以说是对法律的模范执行,对社会层面的公共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提升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铁集团、中国残联4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派出工作人员专程到福州,上门送交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中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民主见于细微,盲文翻译小组分工合作,与王永澄密切沟通,并根据其需求及时调整制作方案,确定文件的格式体例。对于报告中的柱状图等复杂图表,盲文翻译专家一一转化为图解文字,还制作了方便对照查询的对开表格,并将内容较多的文件分册呈现,方便阅读和携带。不管是盲文版答复,还是盲文版报告,都渗透着对残障代表层层递加的关爱,流淌着全国两会的人文温度,让王永澄感受到了充分的民主。

  

  这是对民生福祉的用心用情。或许会有人问,为了一名代表的特殊阅读需求,付出这么多的精力,确有必要吗?虽然会场内读盲文报告的只有王永澄一人,但他代表的是全国1700万视障人士,他参与的讨论关乎8500万残疾群众的利益。无障碍阅读既让他加倍感受到了大会的温暖,也保障了他更高质量的履职。首份盲文版报告的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对残疾人代表的关爱与尊重,折射的是国家扶残助残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的日益浓厚。“可以没有视力,不能没有眼光,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的发言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可以说,这道“光”既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奋斗不止的事业追求,也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关爱。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只有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打造更多有温度的公共服务场景,构建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首份盲文版报告亮相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残疾人权益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