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党建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聚焦“三有三好”机制 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中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15日   第 29 版)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立足实际,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为城市居民培育一批“好管家”、提供一套好服务、打下一份“好家产”,不断增强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聚焦“有人管事”培育一批“好管家”

  

  社区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干部作用发挥至关重要,要着力打造一支践行为民宗旨的“好管家”。

  

  严格标准选。研究出台七星关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办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现职社区“两委”干部开展首次认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社区工作者两批次,一大批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加入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优化了社区干部的年龄、学历结构。

  

  立足岗位育。落实导师帮带制,由联系社区的区级领导、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别与社区工作者结对子,采取每月听取一次汇报、每季度一次实地走访,帮助理清工作思路。推动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加强网格内居民户的每周走访联系,常态收集办理群众诉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提升能力本领。

  

  强化管理干。社区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统一穿着有“社区好管家”标识的红马甲,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制定出台七星关区城市社区工作者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对评价不满意的不能评定为优秀,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等级晋升挂钩,增强社区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的质效和意识。

  

  聚焦“有章理事”提供一套好服务

  

  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好不好、优不优,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要着力提供一套让群众满意的好服务。

  

  增强自治功能。组织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共同商定社区“家规”,将规范停车、主动缴纳物业费、摒弃薄养厚葬、杜绝高空抛物和天价彩礼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成立居民公约监督小组,委派公道正派的居民代表担任组长,形成社区治理共同商定、共同遵守、共同执行的良好局面。

  

  强化为民办事。推行“三办一满意”为民办事工作机制。利用居民小区内的社区用房建设网格党群服务站,派驻专职网格员,设立“一岗通办”窗口,实现居民诉求就近办。在社区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对属于社区职权范围事项,实行居民诉求“马上办”。对属于街道或区直部门职权范围事项,由社区工作者向群众承诺“跟踪办”,大幅提高群众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下沉一线为民服务,按照300至500户居民户标准划分网格,把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建立联系联络群众工作机制,常态开展“敲门行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采集居民基本信息、掌握特殊群体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让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更加亲近。

  

  聚焦“有钱办事”打下一份“好家产”

  

  社区集体经济是做好为民服务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成效,要着力打下一份为民解难、解忧的“好家产”。

  

  摸清资源资产。切实摸清社区内国有、集体的闲置房屋、门面、土地等资源资产,核准产权权属,分类别建立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充分发挥区城市党建联席会议作用,把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等部门纳入联席会议单位,对产权属国有的闲置资源资产交由社区管理盘活,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强化组织领办。出台七星关区推动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法人的集体经济实体,立足社区实际,开办超市、餐饮、物业服务公司;利用闲置资源资产招租,修建停车场、充电桩;采取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股联营方式,发展健康理疗、品牌桶装水、商圈街区管理等产业。

  

  注重激励保障。充分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对带动集体经济增收明显,年创收达50万元,可提取收入的15%用于奖励社区干部,若创收超过200万元,提取收入的比例可达25%。同时,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列为各级“两优一先”及副科级经济待遇重点推荐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