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案例与思考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龙口市:

深化系统建设整体建设 探索基层治理“龙口路径”

■记者杜英姿 郭文治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1月15日   第 27 版)

  龙口市城区景观风貌鸟瞰。

  龙口市城市党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红蓝推演”情景实训。

  龙口市大力推行小区党群服务站实体化运行,持续优化城市基层党群服务供给。

  龙口城市夜景掠影。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将高质量推动“全省县城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市”建设作为市委基层党建工作“一号课题”,聚焦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县域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积极探索符合县域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协调互促的“龙口路径”。

  

  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海岸曲线长68.4公里,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城市社区常住人口约24万人,辖14个镇街区,设有5个街道、40个社区。近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千亿元和百亿元大关,达到1382.3亿元和113.8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第8,被称为“江北第一强县”。龙口市在烟台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试点工作要求,聚力探索符合龙口市城市形态、发展阶段的县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全面提升县域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以整市化推进为统领提升试点市建设整体合力

  

  龙口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全面部署“精治龙口·幸福家园”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凝聚推进省试点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高位谋划强牵引。市委充分发挥牵引作用,将省试点市建设列入市委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围绕打造服务县域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中枢平台,高标准建成龙口市城市党建服务中心,理顺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实现由“分散粗放”向“整市集成”转型,该项目获评烟台市基层党建观摩“十佳项目”第1名、烟台市组织系统特色工作评选第2名。制定“精治龙口·幸福家园”建设工作“1+N”文件和省试点“4篇42制”,作出总体规划、整体设计,搭建起省试点市建设的“四梁八柱”。系统实施“精治共联·城乡融合”“精治共凝·一网融治”“精治共聚·平台融促”“精治共育·队伍融建”“精治共领·发展融效”5个行动,着力破解县域城市党建难题,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凝聚全域精治合力。

  

  强化书记领航强示范。紧紧抓住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将“高质量推动‘全省县城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市’建设”连续三年确定为市街社三级书记突破项目,作为“抓基层党建十大实事”的必答题,共认领项目89个、承诺践诺527项,推动书记带头攻坚解决县域城市基层党建重点问题。建立市级领导、部门“一把手”挂点联系社区制度,每季度至少深入社区1次,解决实际问题211件。针对县域社区数量偏少特点,在全省创新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提级述职制度,上提市级抓社区书记述职,每半年组织1次,评议结果直接纳入社区党组织考核与书记绩效考评,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好履职。

  

  组建专班推进强指导。从部门、街道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建全省县城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市建设工作专班,将试点建设分解为41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37个部门、街道为主牵头推进,工作情况纳入“挂图作战”平台,建立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挂牌“三个一”推进落实机制,挂牌情况直送市委常委和分管市领导,记入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执行力档案,以强执行促强落实。

  

  以精细化治理为主脉提升试点市建设精治指数

  

  与中心城区相比,县域城市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各种治理问题相互叠加。龙口市立足以破解粗放管理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做强街道赋能领治。龙口市5个街道均为涉农街道,既管社区、又抓农村,具有半城半乡的典型特点。龙口市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推动5个街道全部成立党委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一体统筹街道“人、财、事、策、地”等保障,强化抓城市基层党建职能和力量。结合县乡党委换届,为每个街道配备1名“90后”党建副书记专职抓城市基层党建,加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力度。推进街道内设机构优化调整,整合编制资源,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推动5个街道全部单独设立社区工作办公室,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有效解决“一个党建办兼着城市、农村两摊活”的问题。

  

  做优社区分类施治。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社区处于“规划、扩张、调整”的阶段,呈现社区和城中村重叠、新老社区交织的特点。龙口市因社施策、分类提升,深入探索加强“老旧型”“新建型”“候鸟型”“单位型”四类社区建设有效路径。对润新、河北嘉元等25个小区规模小、分布散的“老旧型”社区,以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为主线,提升城市更新和治理服务水平;对锦里、府东等6个小区规模大、人员集中的“新建型”社区,以提升社区品质为主线,探索多元化社区服务场景建设,增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对2个人口季节性流动差异大的“候鸟型”社区,以凝聚外来居民“家园意识”为主线,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提升社区凝聚力;对龙海等6个改制后移交属地管理的“单位型”社区,以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单位人”有效管理为主线,搭建扩大参与、凝聚共识的有效载体,推动认可社区、融入社区。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锦里7号初心汇”“润新致心坊”“康泰路老街坊圆桌派”等特色做法,提供差异化治理的示范样本,锦里社区获评烟台幸福家园建设“十佳示范社区”,河北嘉元等6个社区获评烟台幸福家园建设示范社区。

  

  织密框架全域精治。针对社区不断扩张、动态调整的实际,龙口市坚持往小处着眼,做强网格这一基本单元,实施“楼栋善治”工程,织密县域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框架。开展网格设置和运行情况专项整治行动,会同政法、卫健等15个部门,对计生、应急等9类网格进行“多网合一”整合,实现一网统管、一网全兜。开展城市网格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以居民区楼栋为网格治理基础单元,按照每栋楼或100户左右的标准,将454个城市网格划分为2229个网格单元,同步跟进组建592个楼栋党小组,筑牢基层治理底盘。全面实行社区工作者与专职网格员并轨管理,坚持同招录、同薪酬、同管理,推动近800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定岗网格,将物业工作人员、居民楼栋长、社区志愿者3支治理力量纳入“网格助理员”管理体系,社区75%以上的工作可通过网格快速完成。建立“一支队伍”联合执法、“事要解决”下呼上应等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3+N”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创新推行网格善治会“双线七议两公开”议事模式,获评烟台幸福家园建设“十佳示范项目”。

  

  组织群众发动自治。县域城市多为“熟人社会”,家族圈、同学圈、单位圈等圈子相对集中,人脉更为稳固,人与人的联系比较密切,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具有一定基础。龙口市紧扣这一特点,以网格党支部书记、楼栋长、党员中心户3支队伍为切入点,推行“友邻共治”模式。发挥网格助理员、楼栋长、善治会成员等7类骨干力量熟悉群众、知根知底的优势,物色“爱心奶奶”韩思惠、“知心大姐”鞠媛等59名网格、楼栋党组织“带头人”。实施“精治楼栋长”选育计划,从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青年志愿者、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创业者、青年在职干部等人员中,优选350多名善治红管家,明确“网格访听12条”职责,为小区居民提供物资采购、事项代办、邻里守望等7项基础服务,目前累计开展帮办服务1500多件。推行“党员联四邻”制度,为楼栋党员悬挂“党员中心户”标牌,每人联系5—10户楼栋居民,主动亮身份显作为,打造一支遍布县城、驻楼在户的群众自治骨干队伍。

  

  以融合化发展为引擎提升试点市建设发展动能

  

  龙口市锚定“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目标定位,把引领发展、服务发展、带动发展,作为推动县域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和省试点市建设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

  

  赋能城市转型。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共治可行路径,将村改社区工作纳入省试点市建设统筹推进,创新制定“双流程一记实”操作指引,配套30个记实模板,明确6步复盘流程和9步转型流程,完成14个村改社区转型。以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规范村改社区运行机制为重点,建立街道党政班子“1+1”结对包联、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双社”联席会议、重大事项会商研判、“两级”述职评议、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管等5项融合发展机制,确保转型后工作有序衔接。

  

  赋能业态发展。抓实抓好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全域推动“城市新锋·幸福驿家”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特色工作,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县域城市治理。打造“市党建服务联盟+市妇女联合会+市青年工作委员会+市行业工会联合会+若干市行业党委”的“1+3+N”党建服务共同体,建立快递物流、外卖、电商等3个行业党委,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120余项党建服务项目,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等阵地资源,按照“十有”标准,打造25处城市“新锋驿家”,构建全域暖新服务网。全域发布“社区治理‘新’帮手”招募令,引导159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担任兼职网格员,开展网格问题随手拍活动,累计向社区推送问题线索374条。

  

  赋能产业升级。聚焦深化“215”战略,实施“红链牵引”计划,锚定高端化工、纺织服饰、高端铝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链条”,成立产业链党建联合体,提升产业链发展质量。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在十大区片、产业链、裕龙石化等重点工作专班组建行动支部,高效推进任务落实。其中,西部气膜实验室行动支部引领实验室建设用时不到一个月,运营4天时间核酸检测能力就达每日3.4万余管,为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居民核酸检测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以体系化建制为抓手提升试点市建设支撑能力

  

  与中心城区相比,县域城市基层党建起步晚,需要又好又快推进。龙口市着力健全省试点市建设各项工作体系,为提高工作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构建全岗通队伍体系。社区工作者在县域城市是一类相对新兴的职业,懂城市、善治理的优秀人才总量储备较少,引才留才能力相比中心城区有较大不足。龙口市聚焦这一突出问题,把重心放到育才上,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区分书记、骨干、新入职人员3个层面,围绕“学、思、悟、践、用”5个版块,实施“精治能力提升”计划,构建社区工作者“3岗18训”能力梯次提升体系,打出“红蓝情景推演”“书记每周有约”“区市互促式实训”等组合拳,编发全科服务等系列培训手册,依托烟台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等打造10个“行走课堂”,为社区工作者搭建高效开展工作的“船”和“桥”。建立“1+1”帮带机制,安排机关老党务工作者挂职任社区第一书记,帮带提升能力。实施“头雁递进培养计划”,依托东江街道锦里社区“邢燕书记工作室”、东莱街道润新社区“老郭小丁书记工作室”、新嘉街道府东社区“马上办工作室”等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由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邢燕和烟台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郭全文“挂帅”,建立“头雁”实训基地,分批次安排300名新任社区工作者实训锻炼,表现优秀的挂职社区副书记进行递进培养,作为社区书记人选定向储备,目前已有19人担任社区副书记、6人担任社区书记,为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积蓄了力量。在所有城市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中推行“双绩效考核”制度,评定结果与社区评先树优和社区工作者政治激励、个人考核和薪酬待遇挂钩,激励提升专业能力。

  

  构建全时享阵地体系。深入实施“阵地培优工程”,逐个明确并全面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设施、服务项目等十大功能,明确社区综合预留用房规划、建设、预留、回购、交付等全链条联审联签流程,根据居民个性需求,拓展创客工坊等服务项目100多个,最大程度确保阵地既好看又好用。开展“幸福家园示范社区”“红心示范网格”创建,制定网格示范10标准,推进145处网格党群服务驿站建设;在烟台率先布局公园、商超等户外“集装箱式”党群服务驿站—“城市芯·先锋驿”阵地体系,发布先锋驿丹心10标准,打造体系上下贯通、服务精细而周全的睦邻会客厅,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以精准服务群众为导向,全域推行“幸福365·精治不打烊”社区错时延时服务、全时段“随时约”预约服务、“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等便民服务制度,实现服务群众无缝隙对接。常态化实施社区党组织领办治理服务项目“百社百景”计划,连续7年开展“我爱我家”社区季度主题活动。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双提升”组团式、项目化服务进社区、进小区,推动近4000名在职党员、490余个共驻共建项目“落户”基层,以组织纽带汇聚治理合力。实施“红心领航·同心益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公益创投,每年专项安排50万元作为创投资金,专门用于撬动社会资源投入基层治理,将服务重点向网格延伸。

  

  构建全满额保障体系。着力强化经费投入,将社区党组织每年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高到30万元,累计达1800多万元;每年安排330多万元用于保障社区运转,专项列支网格党组织“楼栋善治”经费,用于开展“微治理”和“微活动”,并组织开展“幸福社区”评选,对年度考核位次显著前移及高质高效完成重点任务的社区工作者集体给予奖励。(图片由龙口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