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3年05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园村:

抢抓政策机遇 挖掘发展“富矿”

■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 通讯员宋延涛 王露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5月01日   第 16 版)

  近期,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全国劳模、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中)向参观者介绍园区情况。               郭庆萍摄

  玻璃温室大棚里,无土栽培架上熟透的草莓像一盏盏小灯笼,樱桃树上果红叶绿……入春以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新园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片生机盎然。

  

  “我们村能致富,就是因为善于学习,积极抓住党和国家的政策机遇,掘得发展‘两桶金’。”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英亮介绍,自2012年以来,该村抢抓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建了住宅楼、门市房、企业厂房、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居住有社区、就业有园区、集体有收入、村民得实惠的目标,使村子发展驶上了快车道。2017年时,新园村集体年收入就达到了2000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达到2.3万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2020年,周英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借助新型城镇化探索发展新路径

  

  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主要兴起于2009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2009年,德城区便开始新型城镇化相关探索,大刘庄、小刘庄、谭家铺三个自然村合并为新园社区,后改为新园村,总人口达2300余人。周英亮原是大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三个村合并后高票当选为党总支书记。“要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想办法帮助大家致富。”上任后的周英亮暗下决心。

  

  新园村位于德州市城区南部,是典型的城郊村。2010年,周英亮带领两委成员开始推动城郊村向城市转型,建设“新宜家园”住宅小区、新园商业一条街;建设住宅楼53栋,涵盖住户3200余户。2012年10月,新园村村民在全市较早实现整村住上新楼房。

  

  想让村民变为新市民,住上楼房还不行,还要帮他们实现非农就业。依托附近的新华工业园,新园村利用旧村拆迁腾空的土地成立建筑公司,建厂房出租招商,成功引进六和食品厂等30余家企业;村集体入股企业占相应股份,不仅每年赚租金,还能分红,保障村集体有固定收益。

  

  后来,国家兴起光伏发电项目,周英亮积极利用补贴政策,带领新园村村民在企业厂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把发的电售给企业,企业在享受便宜电价的同时,村里也多了一部分收益。租金、分红、电费等,每年共为村集体增收1000多万元。

  

  “虽然当时我为建厂房犯愁,但比起把地出让给开发商,村里每年又多了一份固定收入,这是实实在在的‘一桶金’。”周英亮说,有了钱,新园村开始注重实现村民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养老等方面的待遇向城市看齐——建商业街、修广场,配套建设养老院、幼儿园、游泳馆、商场、农贸市场等,昔日老旧村庄开始有了城市社区的模样。

  

  医疗、养老保险全部由村集体出钱缴纳;逢年过节给每人发放2000元的福利物品;考上大学、入伍每人奖励1000元;孤寡老人全部入住村里的养老院……如今的新园村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家家户户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村民们眼界也开阔了。在新园村党总支的鼓励带动下,大家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很多村民开始经商当上了老板,创办各类企业20余家,近百户村民从事商品零售批发和加工运输。“我们村从‘没景’到‘美景’,乡亲们从‘没钱’到‘有钱又有闲’,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70多岁的新园村村民井玉柱感慨道。

  

  立足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新园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园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寸土寸金,要发展就得发展精品农业、都市农业、高端农业。”周英亮说。

  

  为此,在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新园村利用现有土地规划了占地830多亩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园。

  

  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为新园村争取政策支持,成功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园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0万元;成功申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平时派出专家及时为新园村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服务。目前,新园村已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0多亩的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了樱桃、草莓、无花果、葡萄、黄金梨、西瓜等果蔬;同时,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宣传,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已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

  

  新园村走向共同富裕、迈向现代化的10年,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政策持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10年。近期,在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时,新华街道及新园村又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年计划在新园村新上智慧停车场项目、建设乡村影院、扩大生态产业园经营范围,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具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立云表示,争取到2024年,新园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