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规范“后备箱集市”须量身定制管理法则

■李英锋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6月27日   第 02 版)

  入夜后,一排打开后备箱的汽车,装点上小灯泡和文艺风的招牌,车主搭好帐篷、摆好小马扎,市民点上柠檬茶,约上三五好友坐下聊天……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贵州省贵阳市等地的街面,利用汽车后备箱露营摆摊的集市兴起。对此,有专家表示,“后备箱集市”反映了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贩卖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情怀和氛围。这种比较“草根”的新业态,也考验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为了规范“后备箱集市”,广州市越秀区相关部门提供了场地和人力保障,并探索其作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径。

  

  “后备箱集市”的摊主多为年轻人,交易商品涵盖饮品、零食、手工艺品、文创品、小家电、服装鞋帽、水果、鲜花等多个类别。“后备箱集市”是一种市场新形式、经济新业态,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满足了年轻人寓“市”于“乐”的多维需求,既能助益年轻人的创业、社交及休闲,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带来了消费新体验、新乐趣。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从场地、政策等方面给“后备箱集市”提供了支持,一些地方也对“后备箱集市”的市场秩序进行了基本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对“后备箱集市”的管理还普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存有模糊地带、空白地带、薄弱环节甚至死角。“后备箱集市”很容易出现无证无照经营、侵街占道、妨碍交通、乱扔垃圾、扰民以及销售三无产品、不安全食品、消费者维权找不到人等问题。从维护市场秩序、市容市貌、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对“后备箱集市”需要积极的监管介入,需要保持适当的监管强度。

  

  针对“后备箱集市”的经营特点和易发问题,光靠摊主的自律远远不够。各地城管、市场监管、交警、交通等部门有必要为其量身定制管理法则。各地可借鉴之前管理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的有益经验以管理好“后备箱集市”,对“后备箱集市”的交易时间、交易地点和交易规模进行限定,拉出交易行为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出市场交易的红线,要求摊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质量保证、卫生清理、有序停车摆摊等规则。同时应明确摊主的准入条件,对于食品经营等许可经营行为,要求摊主办理营业执照以及食品小摊点备案证明等手续;对于不需许可的普通经营行为,要求摊主向监管部门报备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监管部门应通过集市小喇叭、网络、公告等媒介积极宣传法律和管理规则,并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后备箱集市”的巡查,开展商品抽检活动,高质高效受理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对于背离管理要求、有违法侵权问题的摊主,采取查处、责令限期整改、曝光、取缔摆摊资格、信用惩戒等措施,倒逼摊主增强法律意识,守住规则底线,规范摆摊经营行为。

  

  有效的管理规则和到位的监管是“后备箱集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把“后备箱集市”推入法治轨道,既有助于摊主找准摆摊的定位和预期,也有助于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容市貌环境、交通环境和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