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我与郑州建设路的相伴缘

■乔山峰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0月14日   第 18 版)

  建设路,一个看似普通而又各具特质的路名,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城市。每个城市里的建设路,不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录着城市的成长印迹,更彰显了城市中的人们在时代洪流中那坚定、执着、向上的精神。

  从求职开始,我便和河南省郑州市的建设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选择了郑州市建设路上的国棉五厂子弟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那时起,建设路便成了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年的执着坚守,建设路的一草一木,见证着我的成长。对建设路的特殊情感使我忍不住亲近她、了解她、讲述她的前世今生。

  郑州市的建设路位于该市西郊。过去的西郊地势起伏,到处都是沙岗。那里只有一条向西的土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其路况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以后,郑州被列为首批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西郊规划为新兴工业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这块沙岗薄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始了。1953年,作为“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郑棉一厂选址西郊,接着郑棉三、四、五厂等大型纺织企业先后落地。建设路也随之开始修筑,成为了市内通往西郊的第一条道路。1954年,当郑州市第一辆1路公交车缓缓驶过建设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老百姓们把建设路围得水泄不通,都想看看公交车这个稀奇的“铁家伙”。建设路的修通,不仅结束了西郊人“花三毛钱骑毛驴进城”的历史,更促进了西郊的经济发展:各路客商纷至沓来,郑州“纺织城”的美誉开始向四方流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郑州的城市建设亦进入崭新时期:市政设施逐步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建设路两侧的碧沙岗、工人文化宫等公用单位拆墙透绿,周边还兴建了许多游园、绿地。宽阔、整洁的建设路秩序井然,处处呈现出“绿常在、花烂漫”的美丽景象。

  进入新世纪,建设路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铁来了,1号线一路欢歌,一趟趟运送着来往的乘客在建设路下穿梭;高铁来了,郑西高铁从建设路上的高架桥呼啸而过;清泉来了,甘甜的丹江水穿过建设路向北缓缓流淌,把幸福带给沿途的人们。

  建设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我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2000年底,郑州全面实施企业学校移交政府管理政策,国棉五厂子弟小学正式更名为建设路第五小学,它的涅槃也自此悄然开始。学校日益提升的教学质量令许多本地家长,甚至外地家长慕名而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如今,每次路过建设路五小门口,看到昔日工作奋斗过的地方焕发勃勃生机,我内心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的成长也进入了新的阶段。2002年,郑州市委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干部,我积极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干部。街道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大到稳定税收,小到养鸡喂狗,为的就是让居民们生活得舒心。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当遇到困惑时,我都会到建设路上走一走,看一看。回忆当初的求职,梳理今天的进步,我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今年年初,我被调到市城建系统任职,再次和“建设”融为一体。俗话说:干啥吆喝啥。作为城建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必须走近建设现场,去感受一线的火热。因为我深知:我的岗位在那里,我的责任在那里。

  再次走近建设路,我知道我们的缘仍在继续。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建设路两侧一栋栋高档住宅、写字楼、购物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安置小区门口“新街坊”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小区内幼儿园、小学、便民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公共活动区域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居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大家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放眼远眺,美景尽收眼底:生态廊道上的月季花丛,在蓝天的衬托下美艳动人;作为今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会场的奥体中心格外大气美观,尤其是夜晚亮灯之后,更显美轮美奂。

  郑州建设路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作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者,我愿继续与建设路同呼吸、共前进,共同追求郑州的美好未来。

我与郑州建设路的相伴缘
秋色浸山湖
《诸子的声音》:偶然的缘起,必然的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