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颐和园导游服务中心副主任、中英双语讲解员韩笑,是北京市公园系统内首屈一指的“金牌讲解员”。
大学毕业后,英语专业的韩笑选择到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工作。初到颐和园时,韩笑理解,一份讲解词,从自己记忆到“背”给游客,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就能够胜任讲解员的工作。但没几天,韩笑就“碰钉子”了。讲解中有游客向她提问,她发现问题“超纲”了——讲解词中并没有提到,自己也不了解。
这一问,让韩笑开始重新审视讲解员这份工作。她积极向身边有经验的讲解员请教,发现谁都不是手里只有一份讲解词,都有大量资料。她便向前辈学习,广泛涉猎能接触到的关于颐和园的各类资料,相关书籍、杂志、论文……
工作中,韩笑不再局限于讲解词,而是不断总结经验,主动学习,引入“交谈式”讲解方法,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人文景观、宫殿文物娓娓道来。
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她也会注意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韩笑举例说,小学生来参观,可能由于身高等原因,他们在一座建筑面前首先看到的是局部,这个时候讲解就要站在他们的视角去切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经常会针对一些细节提问,但是讲解员也不能被他们“带偏了”,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学习历史、了解传统文化。
身处只需重复性工作的“舒适区”,韩笑并不“安分”。
通过自学,韩笑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积极参加培训,迅速成长为颐和园的讲解骨干,并发挥她的英语专业优势,向国内外游客解读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使者。
十年里,韩笑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上万人次,圆满完成重大内外事任务720余次。让韩笑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11月11日,APEC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到颐和园游览时,她担任了核心讲解员。
“交谈式”讲解方法,需要生动的讲解、恰当的比喻、寓情于景的自然交流,原定两个小时的游览常常还要延长半个小时。而这背后,是她和同事们120天的辛勤努力。
“前前后后,光讲解词就修改了40多版,还不算微调。”韩笑记得,11月的北京寒风刺骨,经常到了晚上,她和同事还拿着应急照明灯,一个殿堂接着一个殿堂地练习讲解。
“这是一次国事活动,讲解员站在国际舞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性不言而喻。”韩笑介绍,为了确保接待任务顺利完成,她和同事们顶住压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锤炼打磨,最终,为中外来宾呈现出一场堪称完美的讲解。(转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