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脑瘫“博士”求学记

■马富春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4月22日   第 15 版)

  谢炎廷,这位从小被诊断为脑瘫的男孩,正在兰州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除了没有学位,他的课程和正常博士一样——记者注)。

  谢炎廷出生11个月时,因发烧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小孩患了脑瘫。原本幸福的家庭没了笑声。从那时起,一家人就踏上了漫漫寻医路。

  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辗转寻医疗效甚微,医生建议谢炎廷的母亲生二胎。但母亲认为:“如果再要一个,就等于放弃这个孩子了。”

  谢炎廷到了学说话的年纪,父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从叫“爸爸、妈妈”到可以说出更多的字词。工作之余,母亲会挤出时间陪伴小炎廷,她买来大量启蒙图画书,一有时间就守在孩子身旁,反复读给他听。谢炎廷很聪明,母亲意识到,孩子虽身有残疾,但智力没问题。

  谢炎廷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跑遍所有离家较近的小学,只有一家私立学校给出了“有点希望”的答复:正常入学可以,但是在学校出现安全问题的话,没办法负责。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谢炎廷上学的梦想破灭了。与此同时,母亲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我们自己教!

  买课本、备课、列课程表、上课,爸爸妈妈在家办起了“学堂”。谢炎廷的爷爷曾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爷爷退休后,主动充当起谢炎廷的“学习助手”,每次遇到难题,谢炎廷总喜欢与爷爷一起探讨。

  谢炎廷从小“泡”在家人的爱中长大,谢炎廷总是乐呵呵的。妈妈经常会问谢炎廷:“你觉得幸福吗?”他总是嘿嘿一笑,都说自己很幸福。

  当生活慢慢透入一丝亮光时,命运再次跟这个家庭开了一个玩笑。2008年9月,15岁的谢炎廷即将“上高中”时,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一时,一家人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变故下,母亲无暇陪伴谢炎廷继续读书,他便一个人自学完高中文理科的所有知识。

  “我就想去兰州大学!”

  2011年,“高中毕业”的谢炎廷开始憧憬自己的大学。

  母亲咨询了兰州市城关区招生办公室,对方同意谢炎廷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2011年理科高考。不能握笔写字成为参加高考的最大障碍。“考试前我们就商量好,他只做选择题部分。”母亲说。选择题答题卡的涂卡环节,谢炎廷提前在家练习了很久。

  选择题总分280分,谢炎廷考了262分,其中数学选择题满分,这样的成绩令谢炎廷和家人十分欣喜。但一家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262分的高考成绩,谢炎廷不能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通过高考上大学的路走不通。

  谢炎廷并没有气馁,还是要圆大学梦,并且固执地称:“我就想去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张和平得知此事后,为谢炎廷的经历所感动,当即同意他的请求。就这样,谢炎廷顺利拿到兰州大学的旁听“入场券”。

  一开学,谢炎廷就在兰大校园里的家属楼租了房子,开始大学生活。谢炎廷的大姨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每天上课前,大姨扶着谢炎廷来到教室,等下课时再接他到下节课的教室。为方便出入,谢炎廷在教室中也有了他的“专座”——第一排中间靠近过道的位置。为避免课间去卫生间,谢炎廷调整生活规律,上课前不喝水,一坐就至少两个小时。

  兰大数学与统计学院老师徐守军给予了谢炎廷特别的关注,他说:“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就观察一下他的接受情况,看他点点头,就知道他明白了,我看他皱着眉头,那肯定是有疑惑,有疑惑的地方我就重新再讲一遍”。

  有时,谢炎廷的家人不能来接他下课,徐守军就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帮谢炎廷背书包,送他回住处。

  求学之路不停歇 

  勇闯学术圈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谢炎廷顺利完成了各门功课。2014年秋季学期,徐守军给学生讲《组合数学》,其中一个有关组合的问题引起了谢炎廷的兴趣。

  课后,谢炎廷查阅了大量资料,寻找解决思路。下一堂课时,谢炎廷主动就和徐守军交流想法,“我一听还不错,就帮他找了一些资料,鼓励他研究下去”。以后每次上课时,师生俩人都会就该问题反复讨论,“他说我写,我写的东西他回去后都会敲成电子版。”谢炎廷很用心,徐守军感到十分欣慰。

  在键盘上打字,对谢炎廷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他用一根指头要“戳”上一天。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在徐守军和谢炎廷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对这个未解的科学问题,拿出了原创性的解决方法。谢炎廷将其写成学术论文,徐守军又花费大量时间帮他译成英文,文章于2017年在澳大利亚一家专业期刊上发表。

  2015年6月,谢炎廷完成数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且高质量地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可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停歇。毕业之前,谢炎廷就想跟随徐守军继续学习深造,徐守军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2015年9月,谢炎廷成为徐守军的“编外”硕士研究生,正式加入他的课题组。

  全家人一起努力,为谢炎廷的“硕士”之路清扫了障碍,新的旅程开启了。无论刮风下雨,只要身体无大碍,谢炎廷都坚持到校上课。4年里,谢炎廷仅请过3次假。

  看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儿子很用心,谢炎廷的母亲百感交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平台。”

  2018年9月,完成硕士阶段学业后,谢炎廷又顺其自然成为徐守军的2018级博士研究生(旁听)。这个曾被医生诊断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要开始“闯学术圈”。(转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脑瘫“博士”求学记
农民天文爱好者追梦56年 山村建天文台圆梦
韩笑:“问不倒”的颐和园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