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种丹参 养湖羊

豫西小村变身“致富村”

■赵闪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8月06日   第 09 版)

  驻村第一书记和漏泉村村主任在查看丹参长势情况

  从河南省渑池县城出发,沿渑张快速通道西行3公里,再顺工业大道往北而上,就到了张村镇漏泉村。在村头放眼望去,布局整齐的民居,宽敞干净的村道,设计精美的文化墙,碧波似海的丹参田,花草娇艳,绿树成荫。

  “前两年我们村特别穷,看不到一点朝气。现在村里新修了房子,硬化了道路,又种花种树,吸引了外地的考察团来我们这里学习,漏泉村真的不一样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该村老党员赵京五对笔者竖起了大拇指。

  从穷村到明星村,漏泉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如何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为大家生产生活的‘主心骨’,是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漏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晓文这样说道。

  经多方考察,漏泉村选定在丹参产业上“做文章”,依托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5万元,于2017年7至8月高质量培育优质丹参种苗153亩,实现育苗收入60万元,收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

  当年冬天,该村紧紧抓住张村镇大力发展丹参种植的大好机遇,依托镇财政全额投资的20万元建成了村集体经济项目“百亩丹参种植示范片”,流转农户土地种植丹参249亩,带动农户种植849亩,其中贫困户种植218亩,使全村丹参种植面积达1198亩。同时,还发展红花种植90余亩。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2800余人次田间务工,累计发放工资15万余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明天种羊都要运回来了,我得抓紧到镇上把钱汇过去。”高高的个子,脸上淌满了汗珠子,身上的工作装已经裹在了身上,笔者见到驻村工作队队长段素雷时,他扛着除草机刚从村里的羊圈里回来,一口水没来的急喝,就急忙赶着外出办事去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该村采取村集体养殖、大户进场养殖等多种形式,盘活了占地40余亩、弃用近3年的村养殖场,让“沉睡”的集体资产“活”起来。目前,已引进招商加工企业1家,养殖大户1户,村集体还将发展2000只优质种羊,前期的200只种羊已经进圈。

  “现在我们村里丹参育苗基地已经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慢慢尝到集体经济的甜头。湖羊养殖场马上也将办起来了,这无疑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杨三民讲起了村里的发展愿景。

  实际上,在丹参产业基地取得成功后,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发高涨,群众纷纷以土地入股、自筹资金的方式参与合作社进行中药材种植,积极主动流转土地支持合作社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村丹参种植总面积已达1300余亩,已占全村耕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可带动群众实现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了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合作社有效益的良好局面。今年,该村将新育丹参苗130亩,同时紧抓“短、平、快”好项目,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总量;村集体投资100余万元的丹参(中药材)烘干储藏及深加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10月份将如期建成投产。

  “按照基地现有的利益测算结果,到2020年丹参种植基地就可实现每亩年约万元的纯收益。另外,搞种羊养殖这一项也能增加收入,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届时,村集体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村级各项事务发展都有了资金保障。”驻村工作队队长段素雷信心十足地说道,“同步全面小康只是漏泉村发展的初级目标,我们还要打造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点。”(渑池县宣传部供稿)

“红色”亭旁闯出绿色发展路
豫西小村变身“致富村”
潮州枫溪区系列活动塑造创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