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关于景区“门票贵”“乱涨价”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其中,“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成为对2018年旅游工作的直接要求。
实行分类管理 突出“重点国有景区”
近年来,一些景点因门票价格“高烧不退”而屡遭诟病,“高门票低服务”的尴尬也让许多游客败兴而归。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民众向记者表示,许多景区存在门票价格虚高情况。
“刚去百里峡景区旅行完,觉得性价比不高。”旅游爱好者柯先生坦言,有些景点门票高点是合理的,但有些景区景致欠佳,服务也不到位,还要收取高额门票就不能接受了。
不可否认,为了经济利益,一些景区违规定价、未按规定执行门票优惠政策、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时有发生。
然而,为了规范旅游市场,从国家层面出击整治已不是新鲜事。
2012年,国家发改委曾陆续公布两批旅游景点在国庆、中秋期间的降价和免费名单,分别涉及80家和100家,其中分别13家和4家免票、两批降幅平均分别为37%和25%。
而后,2015年,国家发改委又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宣布自2015年9月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告诉记者,目前对景区门票价格实行分类管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与之对应的是三种类型,分别是公益性、混合型和市场型景区。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降价重点框定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在5A级景区中。
不过,不管是国有景区还是民办景区,既然门票一事被明言指出,意味着国家有意鞭策景区去寻求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早日摆脱“门票经济”。
“不同性质景区价格进行分类管理是科学的做法。这次提出‘重点国有景区’,强调分类,这个定位还是比较慎重的。”刘思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全国百余家景区已执行淡季价格,如黄山、莫高窟、故宫、布达拉宫、青海湖等5A景区,少数降幅更高达50%;著名景区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都已免费;而广州除白云山、广州动物园,其他市政园林、景点几乎全免门票,5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进山门票也只有5元。
周边游借势而起
门票降价究竟对带动旅游消费有多大作用呢?记者从驴妈妈旅游网大数据平台了解到,过去两年执行淡季价格的高星景区,景区门票、景区门票+酒店组合线路同比预订人次增幅达30%。
与此同时,据中国旅游电子门票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电子门票2017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消费频次较2015和2016年的2次/人和3次/人,上升到3.6次/人,周边游整体呈现出高频化、轻奢化特点。
在驴妈妈旅游网总裁方腾飞看来,景区门票价格降价是趋势,对于游客、景区、旅游目的地、OTA等都是利好。
方腾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驴妈妈旅游网为例,近年来周边游预订增长迅速,今年春节周边游人次同比增长1.6倍;而景区门票和度假酒店的打包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
对此,景域旅游智慧经济研究院也认为,未来周边游的发展方向是全域旅游,而非景点旅游。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引起大众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的关注,使得游客更倾向于提前在线上对景区门票进行比价与预订,或提前知晓景区人流情况等,有利于推动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目的地建设。
“景区门票价格下降后,游客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高品质酒店、当地特色活动演艺、美食餐饮等多方面,提升出游幸福感,旅游目的地也将获得更丰厚的综合收益。”方腾飞说。
摆脱“门票经济”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摆脱“门票经济”并非一日之功。在降低门票价格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吸引游客,提高景区经营水平?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均认为,如果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从而转向全域旅游,就将使旅游业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在中信证券社会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姜娅看来,资源+机制或将开启景区公司的另一条成长逻辑,从资源稀缺性向经营能力转变。
刘思敏建议,在调控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时,可以考虑补偿机制,照顾门票价格形成的历史机制。
“景区经营方向要调整,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不能唯钱是图,同时要改变经营方式。”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北京故宫的文创商品收入与门票收入相等。台北故宫更是如此,故宫边上的宫廷膳食餐厅更是台北人婚寿宴会、亲友聚会的体面场所。多种经营越走越宽,单一门票越走越窄。”
王兴斌提醒,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一窝蜂,要尊重市场规律、重视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