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五大关键

■邬贺铨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7月24日   第 02 版)

  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渗透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公共创新平台。实际上,互联网本身也有产业,但是我更看重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工具的作用。互联网在实体经济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有作用的,关键是怎么把它用好。

  我去企业做一些调研发现信息领域比较热,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都希望在传统产业改造上发挥力量,但是好像有劲使不上。而传统产业中,一些有实力、有技术力量、有资金的企业,自己也做了一些信息化改造的探索。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在观望,因为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有钱就能买来的,关键是没有通用的软件和设备能用到所有行业中,信息技术需要改造。基本上,同一个行业如德国汽车产业跟中国汽车产业经营组织方式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购买的技术也要改造。而我们很多企业虽然在传统行业中是领头羊,但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是有差距的,本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撑它自己把买来的技术消化掉。

  对此,我有五方面改进建议:

  第一,人才。我们需要两栖人才,既懂新的技术,又懂传统产业。国外怎么样?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想买一些技术来自己转型。波音公司在设计生产飞机用了8000多种软件,但只买了市场上1000种,其中7000种是自己开发的。通用电气公司是生产发动机的,可是做软件信息服务的收入远远超过卖发动机的收入。人家是大企业转型,转型完了,具有两方面的人才可以做推动“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而中国在这方面现在是有缺陷的。

  第二,技术服务。我们不但缺技术,但更重要的是缺少第三方的服务,以帮助企业改进技术。我认为,未来的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可能比生产产品本身更重要、影响更大,这方面我们与国际相比也有差距。

  第三,安全。我们现在整个企业不连网还好,一连网,如果信息安全没跟上,最后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而这方面,不能仅靠企业本身,还得有国家强有力的安全支撑。

  第四,改革。凡是转型都会产生新业态,如果我们用老规矩去管,肯定是要把它扼杀掉的。一些新的业态用老的规矩去管,可能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推动企业转型,首先政府要转型,有没有政府创新,是我们“两化”融合的关键。

  第五,法律。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保障,很难推动“两化”融合。这里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规问题,包括数字交易诚信环境如何建立等。数字化以后,整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智能化的,诚信保障很重要。

  举个例子,一个是波士顿咨询公司评价我们数字互联网的贡献,认为2016年在G20国家里,中国互联网贡献率为6.9%,仅次于英国和韩国,排在美国5.4%之前;二是麦肯锡评价2013年中国互联网对经济的贡献率4.4%,美国是4.3%。二者都是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各国在互联网方面投了多少钱。但埃森哲从人力资本出发,评价美国的贡献率是30%多,经合组织成员国是20%多,而中国只有10%左右。

  在这个软环境上,我们差距不少,这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融强监管意在稳发展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五大关键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需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