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城乡发展要创新适应新阶段三大变化

■周伟林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2 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发展正在或将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经济快速增长为主导的、扩张式的、带有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当下以转型升级为主的新常态下的发展阶段,出现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开始大浪淘沙,是城市及其发展方式的转型、分化时期,开始重视人的城市化。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带有趋势性的特征。从动力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包括新条件下的全球化融合、城市群内融合、城乡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企业组织形态的融合等等,融合发展出新的业态、新的功能、新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资本化。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土地城市化模式行将寿终正寝,“工业造城”的做法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去空间,未来的城市产业将高度依赖“非物质化生产”,从而又高度依赖于城市化经济和人的集聚本身。在城乡空间演化的过程中,除了政府在规划、治理上的影响力,市场和资本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动,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全面融合创新。

  变化之二,是认识到越是全球化就越要重视城乡空间特色的地方化。好莱坞代表了电影业,纽约的几条街也都不一样,华尔街是金融,麦迪逊大街是广告,还有第七大街的时装、百老汇的戏剧等等,这些都是地方化的。在全球化中脱颖而出的城市,包括了那些大都市地区、中级工业化地区和风景旅游城市,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吸引全球的资源和目光,所以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现在,中国风生水起的特色小镇,其实每个镇或村都有自己的故事,做得成功的一定是有自然禀赋和历史底蕴的地方,它独特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可看作“核心吸引力+全产业链”。这种核心吸引力是IP的主体内容和品牌形成的基础,全产业链则是后续开发的延展性。因此,特色小镇的成功一定是创新所带来整体产业升级的结果。

  变化之三,是城乡空间的智能化、便利化、弹性化。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关系以及经济社会—空间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运用各种新兴技术,像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变化。人机结合无疑增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人为了生存花费的时间将越来越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后会做些什么?会满足好奇心,会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交友、娱乐、创造、旅游……新的城乡空间,如co-working、co-living将会因其共享性、便利性和弹性受人瞩目。也许十年以后,全世界将近一半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阿里巴巴去年有313亿个包裹,仅“双11”一天的包裹量即达6.57亿个,它的数据含有丰富的信息,通过寻盘量(不同于下单)可以精准地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中国的80后、90后、00后加总有5.5亿人口,他们的需求偏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要尝试新的东西,一个手机什么事都可以做,聊天、购物、订票、支付、交朋友都在里边。这是独特的新群体,如果研究市场、研究产品或者研究城乡空间,不知道他们的需求肯定做不好。

  (作者系复旦大学—全国市长培训中心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让每条河流有“河长”守护
城乡发展要创新适应新阶段三大变化
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