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开幕式。
据介绍,自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开始算起,仅过了4年时间,“一带一路”倡议就获得了沿线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已成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交响乐”,未来的前景难以估量。
有别于其他的国际间合作,“一带一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包容性。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已先后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蒙古的“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英国的“北方增长计划”等有关国家的规划进行了对接,另正同几十个国家研究共同推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方案。
互联互通同舟共济
经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贫压力和发展压力。“百尺之台,起于垒土”,从历史经验看,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配以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沿线的各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率普遍偏低,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而目前这些国家均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困难。
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总金额高达308亿美元的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议;与南亚各国签署了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议,总金额约306亿美元,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建设—运营”的业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相关国家的欢迎。
在各类项目中最成功的项目非“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莫属了,作为实现“海丝”和“陆丝”在“一带一路”沿途中点贯穿的巨型工程,中巴经济走廊起于中国新疆的喀什终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工程实现了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光缆的“四位一体”。
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中巴经济走廊议会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候赛因·赛义德参议员表示,近两年中巴合作的最大成就是中巴经济走廊,尤其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汽油管道领域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瓜达尔港。目前,约90个中巴合作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其中有11个是能源项目。到2018年,这些项目将产生更多的电力,能更好地解决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同时,巴基斯坦有丰富的再生能源潜力,如水力发电等项目,都在快速发展中。
对于为什么将“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选在巴基斯坦,全国人大外事委副主任、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巴基斯坦的区位优势和人口优势特别明显。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瓜达尔港可以成为中亚和中国西北走向世界一个重要的出海口;其次,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多,25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在未来的长时间内劳动力是有保障的。当然巴基斯坦也不是没有劣势,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就是其巨大的隐患。
“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打通了国家间的“断头路”。以中俄、中蒙的交通网建设为例,5月12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的吹风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张建表示,中蒙俄三国元首签署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确定的7条铁路线路中有6条经过内蒙古,分别是中线铁路走廊、北线铁路走廊、东线铁路走廊、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莫斯科途经蒙古国至北京的高速铁路干线等国家规划的3条中欧班列线路,2条从内蒙古进出境,在现开行的中欧班列中,60%以上的班列途经内蒙古。
同日,黑龙江副省长李海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也对媒体表示,同江黑龙江界河铁路大桥的建设一直备受两国关注。大桥中方一侧于2014年2月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俄方正在施工建设阶段,预计2018年完工。
黑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孙宇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说,绥芬河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黑龙江建设的重点将是“三桥一岛”,即黑河大桥、同江铁路大桥、东宁大桥和黑瞎子岛等项目工作,并已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
民心相通山高水长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一带一路”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强调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焕发出如此强大的感召力,能够如此的深入人心就在于其“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自古就有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认识,正因如此,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依然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人与人的交流才能更好的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越好的人文交流就能产生越大的发展潜力。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浙江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大优势就是“天下浙商”优势。浙江有600万浙商在省外投资创业,还有200万浙商在境外投资创业,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是浙籍华人华侨的聚集地区,也是浙商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为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人文基础和环境条件。
在商业交流之外,“一带一路”上的教育和智库的交流也在悄然展开,国家层面上2016年7月,中国教育部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地方上,在甘肃省政府倡议下,由兰州大学发起,复旦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韩国釜庆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47所大学组建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一带一路”人才储备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人才的问题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经历非常长的时间,绝对不是仅仅10—20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的。这样就需要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可以。但是,目前中国针对“一带一路”的人才确实是不匹配的,咱们国家的年轻人留学都会选择发达国家,我们一方面加大投入让“一带一路”上的年轻人到我们这来读书,另一方面我们还得鼓励我们的年轻人到“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去留学、去创业。现在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人才,更是“语言+”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了。
在智库交流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5月13日的吹风会上介绍说,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今后,智库之间更需要就建设“一带一路”的相关议题开展有深度的合作研究,全面地了解沿线国家的发展条件、核心利益、战略安排,提出有利于各方广泛、深入开展合作的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加强与国外智库、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