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看城墙 知开封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28 版)

  编者按

  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到“老家河南”,冒雨来到古都开封进行视察。当晚,李克强登上开封城墙,要求当地“要保护好跨越千年的开封城墙,守住文明积淀的古都根脉”。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开封历史文化深厚,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千百年的沧桑巨变,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现在开封城下淤埋着6座城市,淤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开封的城墙正是这些历史的亲历者,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从古到今。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6座城”。在河南开封,走在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听到这样的童谣。这是因为,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这些城池基本处在同一区域,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则是唐代中原重镇汴州城,其中城市规模最为庞大的,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北宋国都东京城。这样就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其实,开封,不仅仅是城摞城,还有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奇特现象。

  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迁于此地,并修筑了大梁城,有了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大梁城城墙。此后的2200多年间,历代统治者在这块土地上又建起了唐汴州城、北宋东京三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战乱与河水泥沙一次次将这些辉煌一时的名城掩埋,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

  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是如今开封城墙历史的开始。据《北道勘误志》等文献载,扩建后的汴州城周围达20里155步,有城门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内。这次重筑后的汴州城,实际上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

  公元960年,北宋定都于此,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3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北宋灭亡后,金朝将都城迁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颜珣将开封城向南北两面分别进行了扩筑,使北宋内城向南扩了350米,到今大南门一带;向北面扩筑了750米,至今开封城墙北段。金人扩筑后的东京里城,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明代,朱元璋根据“高筑墙”的建议,按“陪都”的规格全力加固开封古城墙。除城墙内侧仍为夯土外,城墙外表均砌为砖石,使得皇城至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砖城,这是现存开封古城墙的前身。

  1662年,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一如明制。现存的开封城墙系1842年重建,较康熙元年清代古城,城门升高丈余,城墙加高至高8米,加宽至5米,周长由原20里又190步加长至14.4公里,青砖结构,与东京内城规模大体相近。虽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为仅次于南京城墙的中国国内现存第二大城垣。

  数百年来,开封城墙历经水患与兵燹。整修后,往日颓毁的残垣已不复见,初步再现了历史上壮观的雄姿。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募集100多万元。不到1年,其标志性工程——大梁门便巍然屹立在城墙的西端。在以后的时间内,市政府又多方筹资,修复了安远门(北门)和新门(小南门)。修复完毕,开封城墙将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梁门俗称西门,始建于公元781年。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市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现已被辟为古城墙博物馆。

  开封城墙,拱卫了中国千百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想想看,“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这城内高谈阔论、雷厉风行实行他的变法主张;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见这城内城外柳絮飘飞,脱口吟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名句;宫廷画家张择端以这城门内外的瑰丽风光为背景,描摹了千年不朽的《清明上河图》;老将宗泽在这城楼上指挥若定,“东京保卫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看城墙 知开封
奏响共商共建共享乐章
郑和七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