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城市报 梧桐/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28 版)

  如果说秦汉到元朝的“丝绸之路”是低配版,以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就是升级版,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主。对中国来说,这个转变是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在进入云南时,明军把当地幼童掳去,郑和正是其中之一,被作为宦官服役。之后因缘际会,郑和赴燕王朱棣藩邸,由此和朱棣有了联系,这两人互相成就了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佳话。

  公元1404年正月,正是“靖难之役”功成之日,论功行赏,郑和被朱棣赐姓“郑”。此时的朱棣刚即位,百废待兴,为了向海外诸国传达和平理念,使诸国来朝贡,以增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决定派人出使西洋。因为郑和有勇有谋,无论姿貌还是才干,在宦官中无有出其右者,故委任郑和为正使。

  郑和七次下西洋,在很多国家留下了遗迹,并传播和平理念,引进先进文化。如满剌加是郑和船队开拓的重要据点,据说满剌加人就是从郑和一行中学会的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至今当地还有三宝城和三宝井的遗址。另外郑和使团还给当地人治病和传授种田知识。除了在海外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使团还注意吸收借鉴海外的优秀文化,如使团成员撰写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就处处留意各国的风土人情,并记载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族志。

  郑和所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占城、苏门答腊、锡兰山建立了海洋交通中转站,并在满剌加、古里等建立了贸易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贸易。中国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出口到海外,刺激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而海外的玉石、香料等也在中国扩大了市场,对相关产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看城墙 知开封
奏响共商共建共享乐章
郑和七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