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杨柳青年画里的浓浓年味儿

■中国城市报记者 何玲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1月16日   第 21 版)

  《连生贵子》
  作者:天津杨柳青 创作年代:清代

  杨柳青木板年画雕版

  《万年富贵》
  作者:天津杨柳青 创作年代:清代

  依旧葫芦样,

  春从画里归;

  手无寒具碍,

  心与卧游违。

  赚得儿童喜,

  能生蓬荜辉;

  耕桑图最好,

  仿佛一家肥。

  ——《乡言解颐·消寒十二事》

  

  随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的临近,带有健康长寿、平安欢乐等寓意的年画又一年走入人们的视野,散溢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民间年画与人民生活联系密切,为广大劳动群众喜闻乐见,并且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杨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

  1月10日,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典藏活化”系列展,甄选百余幅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其中不乏孤本,来解读这门民间传统手艺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为美术馆贺岁打响头炮。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老一辈人总说,缺了精神食粮的年画,过年就没有年味。

  在冯骥才看来,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包括剪纸、皮影在内,像年画一样,这么全面地反映农耕时期人的生活理想,它不仅是生活,也包括了宗教和民间崇拜。年画,在中国年文化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过年变得可视,在那个没有电视的时代,年画基本上就是墙上的电视。在中国年俗艺术品和文化里,年画应该是排第一位的。

  寓意吉祥如意的杨柳青年画有着6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这种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来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年画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此后,经过多次抢救、搜集、挖掘和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2006年5月,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杨柳青年画高度评价:“杨柳青年画是年画艺术中广为人知的“名品”,其精湛的刻工、细腻的彩绘、丰富的样式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堪称年画艺术之奇葩,享有盛誉。”

  活化于生活的艺术

  展览现场,一对夫妇在“美人娃娃样”的部分给5岁的孩子描述什么是蚂蚱眼,孩子爸爸俯身告诉孩子:“古代人把蚂蚱眼作为美的标志,就像版画上画的一样,但蚂蚱眼不是真的指蚂蚱,而是形容眼色朦胧的意思。”孩子妈妈告诉记者:“如今过年,和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少了很多年味儿,所以我想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清·李光庭在《乡言解颐》“新年十事”一节中,将门神、春联、年画等事列入其中,并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不仅明确指出年画的性质和用途,并首次以“年画”二字定名,沿用至今。每到岁末年终,城乡百姓都要到集市上选购年画,将之贴在居室内外门窗粉壁上以点缀节景,而年画的体裁形式也因各地风俗不一。

  吴为山指出,杨柳青年画在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并畅销京城,故其题材和风格并不同于其他的农村年画产地,而是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色和审美趣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杨柳青年画逐渐形成了印绘结合的独特工艺,既保留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

  杨柳青年画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源自于民间的年画,洋溢着朴野的气息,散发着纯真的情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吴为山认为,它是根植于泥土,活化于生活的艺术。

杨柳青年画里的浓浓年味儿
为话剧点绘绿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