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吉文惠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4月11日   第 08 版)

  2016年4月7日,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由国家开发银行主承销的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发行2亿元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该期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6.2%,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绿色项目建设。

  由于这是国内首只按照国际惯例,由独立第三方机构鉴证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也因此,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标志着继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之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完善取得又一重要进展,不仅满足了企业绿色融资需求,而且丰富了通过金融创新服务绿色新经济的手段。

  国内绿色债券潜力

  有待提高

  绿色债券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债券品种,主要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名为“气候意识债券”。伴随各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步提高,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2015年发行量超过400亿美元,发行人涵盖政府、多边开发机构、银行和企业等。随着债券发行人和品种逐步多样化,绿色债券投资者队伍也迅速扩大,高盛、黑石等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巴西和德国等中央银行,以及部分养老基金、知名企业和零售类投资者纷纷加入其中。

  过去几年,市场见证了绿色债券的快速增长,这表明,这种工具不仅深受投资者的高度认可,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性,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对投资绿色债券感兴趣,据普华永道调查数据显示,这些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管理规模约60万亿美元,尽管绿色债券在欧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亚洲市场所发行绿色债券的潜力仍旧有待提高。

  绿色债券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201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2015年12月22日,央行发布39号文,明确绿色金融债有关事项,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随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就《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主要内容广泛征求市场意见,近期发改委和上交所也分别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和试点通知,我国绿色债券规则体系搭建初具雏形。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债券政策自去年出台以来广泛受到各界的关注,随着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绿色债券发行的最新准则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近期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提供资产和合规绿色债券项目法规约束的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理念也一直受到国家倡导和大力支持。

  目前,人们愈发关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愈加努力让经济重新走上一条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大量投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仅就中国而言,搭乘中国政府的碳减排计划所需的投资将超过6.6万亿美元。作为开发银行、政府和私营公司使用的一种尽管新颖但却日益获得认可的金融工具,绿色债券可切实有效筹集这类投资所急需的民间资本。

  也有专家指出,各行业要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服务,建立好中介服务体系,出台公开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通过政策和市场信号降低能源投资的经济价值,促使企业转型和产业调整。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专门的再贷款政策,积极发展绿色债券,以市场化方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绿色金融需进行

  理念引导

  做好金融监管,需提高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设立污染税税种以及对超标准排放的企业收费,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和技术方面的升级。通过建设市场化机制减缓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协同推进,形成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于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除了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大力引导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服务和关注,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列入国家战略,下一步环保标准将进一步提高。

  国际气候与环境交流研究中心助理Knut H. Alfsen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来讲,绿色环保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如果不进行绿色金融理念引导,会产生更高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应当从生活方式、政策法规方面充分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比如交通可以尽量使用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第一支世界银行绿色增长债券2014年发行以来,大约1.65亿美金债券由欧洲机构投资人购买,大约3.65亿美金债券归于欧洲零售投资人和美国以及亚洲高净值的投资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倡导绿色低碳运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加大对环境友好型、节能环保型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信贷支持,退出能耗高、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等企业,有效推动各行业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内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
PPP特许经营立法提速
绿色债券引导资本市场追逐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