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老子及其故里翘首盼申遗

■丹青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07日   第 20 版)

  老子是活跃于被称为“文明轴心时代”的一位最具思想创造性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道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综合继承中国殷商以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清净无为”等为基本原则,创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世界存在“始源”问题的哲学理论体系。

  最让我们惊叹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规划中考古发掘出土的《老子》一书的古抄本,到目前为止,已达到了四种抄本。同一本书,在数十年间发现了如此之多的不同抄本,这在世界考古范围内的文献出土中,也算罕见,说明《老子》一书在古代早期的中国文明中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鉴于老子思想精华所具有的意义,挖掘、吸收、借鉴和弘扬老子文化遗产就成为人类文明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保护老子故里鹿邑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鹿邑历史显厚重

  越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越需要弘扬和保护,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体现,是国际范围内文化交流、交锋、交融过程中必须拥有的有力抓手。 

  鹿邑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区,是连接中原经济区和皖江经济带、长三角的枢纽。鹿邑县古称“呜鹿”“真源”“卫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老子就诞生于此。

  汉初崇老,汉末崇道,老子被道教奉为教祖,汉桓帝还在老子故里建老子庙。宋朝好道,真宗赵恒重建太清、洞霄二宫,亲率满朝文武来太清宫朝拜,御制御书并篆“先天太后之赞”碑。元代朝廷颁布令旨,规定太清宫、洞霄宫属国家保护。故历代圣贤、帝王、道家、学者、诗人,乃至一般庶人都来鹿邑朝谒。

  遥想当年,鹿邑这块土地常常也是车马如潮、龙旗华盖、人声鼎沸。如今无数历史的遗珍经数千年风雨剥蚀、兵燹匪患,绝大多数建筑屡建屡修屡毁,但有幸保存下来的还有老君台、太清宫太极殿、赶山鞭、洞霄宫正殿。

  数年前某省考古研究所对太清宫等进行了地下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那一段厚重的文化遗存并非是消亡的历史,它们许多至今还藏于地下。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国宝遗珍,数千年来都在无言地向全人类宣示着这座古老遗址昔日的辉煌。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就有历史上著名的唐碑《开元神武皇帝道徳经注碑》《先天太后之赞碑》《大宗重修太清宫之碑》《太清宫崇真桥碑》《金续修太清宫碑记》等名碑。

  鹿邑这方土地,虽无鬼斧神功的名山大川可炫耀,但无比厚重的历史文化及老子故里的品牌效应足够世人瞩目了。

  2015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发表重要讲话中说:“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话指岀了中国人的包容之心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精神内涵的沉积与凝结,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申遗,在路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包括文物、建筑群、名胜地等三条。显然,鹿邑是符合此定义要求的。

  老子文化其本身极具较为突出的普遍价值,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挖掘、整理好老子故里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限于目前政府的财政还远远满足不了文化遗址及原有历史建筑物风貌保护的实际需要,可以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补缺,达到传承历史文脉的目的。环境整治是古遗址风貌保护的依据,原生态的环境也是作为文物本体的原真性的重要因素。

  鹿邑现有的老子文化遗产的挖掘潜力巨大,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与地面建筑物在很多方面吻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因此老子申遗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滞后。要全面、精准地把握老子文化、考古发掘资料、历史建筑群风貌保护、周边环境整治等相关能够支撑和保障申遗顺利进行、推进的核心物质遗存及其与人文、自然的关联,确保在2016年,最迟不超过2017年上半年完成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的评审,正式由河南省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目前,鹿邑县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下设的申遗办公室已经开始工作。

  不管老子文化及其历史遗迹是否能申遗成功,它都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根脉。呵护、尊重、珍惜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责任。整治环境、保护原真的宗旨不能变。

  《道德经》这本书,就如同远古的先人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的一枚巨型印章。它浸润天地之灵气,镌刻历史深处的文字,以醇厚质朴的民族智慧为印泥,沉甸甸地盖在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两千余年来,一任风雨雷电交加洗刷,如今依然草木葳蕤,印章存留的痕迹依旧,氤氲的文化芬芳永恒。申遗也许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但只要我们自己行动起来了,事在人为。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老子及其故里翘首盼申遗
第七站 天津“三绝”叫你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