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冬奥会引领经济再次狂欢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8月10日   第 23 版)

  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无疑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又加上一圈光环。

  有人说,冬奥会将促进“白色经济”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以冬季项目为主的冬奥会的举办必将极大地推动冰雪运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的目标。冰雪运动则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专家预测,若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动消费500元年”的假设测算的话,国内冰雪产业未来每年将创造活动收入325亿元左右,以较为正常的1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测算的话,冰雪运动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如此规模的经济增长拉动,是冬奥会带来的巨大的红利。

  如果只从冬奥会身上看到了“白色经济”,无疑是一种失败。事实上,冬奥会将在极大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

  短期内,冬奥会的成功申请必将进一步刺激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交通建设,加之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北京与河北的距离概念将会越来越淡,京张双城之间的交通甚至可能将领衔京津冀区域内交通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得益于冬奥会的申办工作,大批资本涌入冰雪产业。国资背景的影视制作公司华录百纳7月初宣布,与河北省在冰雪产业品牌赛事领域开展合作,将投入10亿元在河北张家口市打造多项极限冰雪赛事。

  中期来看,冬奥会的申办将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APEC蓝”让大家记忆犹新,也令人们懂得珍惜蓝色的天空,同时了解了获得蓝天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举办冬奥会,北京将再度迎接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游客,让“APEC蓝”再现似乎也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目前,京津冀等地已启动了相关的治理工作。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态,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治理空气污染。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财政将直接投资400多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7600亿元来治理大气污染。七年后,让“APEC蓝”长存大有希望,届时蓝天将不再“短暂”。

  从长期看,冬奥会更是带来了诸多福利。首先,冬奥会将长足地影响京张的旅游业。冬奥会举办期间将迎来大批游客,冬奥会结束之后,比赛场馆也将成为今后游客新的目的地。特别是张家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将极大提升,更大幅度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第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冬奥会留下的不仅是更加便利的交通,还有京津冀更加团结的人心和协作经验。京张两地携手可以成为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范例,相信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措施将可能适用于协同发展的多个领域。

  另外,此次申办冬奥会京张提出“节俭办赛”。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并且符合经济规律。毕竟办奥运会不是面子工程,它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与经济的概念吻合,若办赛过程中出现铺张浪费、一味扩大预算的情况,不仅有悖于节俭的原则,同时也等同于告诉世界,中国人的预算控制能力以及经济眼光并不是很好。希望中国不要学俄罗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初始承办预算为120亿美元,但最后花费却高达510亿美元。

城市营销加强区域协同势在必行
冬奥会引领经济再次狂欢
南沙自贸区 建设方案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