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新区,从广义上说,就是城市为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通过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造就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新城新区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竞争环境迥异于从前。根据目前的状况,未来新城新区的发展将具备以下特征:
1、从粗放走向集约
新城新区的粗放特征主要体现在工业用地与产出不相称。从居住与工业用地之比来看,日本是6:1;法国5:1;中国是1.5:1,但从产出来看,以上海为例,同等面积的产出只有纽约的1/29,香港的1/14。因此,从粗放走向集约,核心要在产出效率上改进。
由于国家对土地利用的重视,未来新城新区的土地管理将会日趋严格,增量严控、存量盘活的方向基本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2、中外合作的重要平台
新城新区具有投资便捷、享受优惠政策较多、体制机制灵活等特征,非常适合开展中外合作活动,是理想的国际合作平台。
目前看来,合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企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合作;二是以服务贸易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合作,如近期的中韩贸易合作区合作;第三是开展从规划到投资的整体性合作。例如2012年5月,中欧建立城镇化伙伴关系,并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目前正以佛山中德工业园和上海临港工业区为平台,探索全面的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
3、产城高度融合
新城新区的产城关系有四种类型,即有产无城、有城无产、产城低端结合、产城融合高度发展。产业高水平融合是未来新城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一方面要提高现有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的程度。例如,对有产无城的新城新区需解决交通可达性,培育公共服务机构,开展园林绿化,引进教育医疗机构,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等等。另一方面,新城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以产城融合作为重要的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并趋向高度融合。 为此,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划小新城新区的开发规模,合理预计人口增量;二是要科学选址;三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组合布局。四是注重区域文化与创新氛围的塑造,提高新城新区的知名度等。
4、功能叠加与提升
新城新区的功能叠加与提升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加码”。在原有基础较好、自主创新成果丰硕、体制机制探索较多的新城新区之上,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种情况是“升级”。未来一些国家级新城新区是在现有省、市级新城新区基础上升级而成,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第三种情况是“植入”。低碳、生态、智慧等新城新区的发展就是直接在原有新城新区的基础上进行叠加。例如,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的部分试点就是依托原有的新城新区,如北京市依托北京未来科技城等。
5、政府与市场协作的模式
政府主导型的新城新区开发模式,优势在于布局合理,环境完善,招商目标明确,有利于形成优势集群。但存在的问题是行政力量过于强大会阻碍新城新区发展。另外,政府可能产生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然而,市场主导的新城新区开发模式,优势在于符合市场规律,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形成良好的产业体系,但存在自发性和无序性的缺点,缺乏统一规划和开发机制,开发建设较为分散。政府与市场协作,可以结合两种机制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新城新区的问题。但同时也需避免因参与主体较多而导致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6、后发优势
通过部分新城新区的先行先试,总结一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能够减少同一类型新城新区制度探索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新城新区的整体升级转型,也能满足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与发展环境的需要。
7、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
区别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新城新区是国家整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战略重要性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在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对人口的吸纳;三是老城的问题需要新城来解决,如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实际上是在解决首都的城市病问题;四是引领未来探索的方向。例如一系列智慧、低碳新城新区建设,就发挥了这个作用。
8、体系完整,稳定发展
目前,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至少有3000个。其中,国家级新区13个;各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约500个。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新城新区整体上将进入内涵式增长的新阶段。由此,我国新城新区的数量将趋于稳定,增速有所减缓。
9、分类管理
政府对国家级新城新区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商务部等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行动态的分类管理。对发展质量与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按程序进行升级;对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不达标、发展长期滞后的国家级经开区,予以警告、通报、限期整改、退出等处罚,逐步形成既有升级也有退出的机制。
10、核心能力建设
政府对新城新区的支持,也从以前的给项目、给产业定位,转变为给试点、给机制等。在此背景下,各类新城新区应苦练内功,进行核心能力建设,如制度的生产与突破能力、创新集成与转化能力等,以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根据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在2015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