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意识形态下的社交图式:共青团新媒体的创新与张力

汪 禹 《 中国报业 》(

    [摘要]共青团员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土壤中,要发挥好在社会实践中所听、所看、所想之事物的源生营养作用,通过“党团关系”的中枢纽带,积极探索团组织的话语体系与认同机制。团中央官方微博在“互联网+共青团”的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创新,其工作模式和策略值得学习。

    [关键词]共青团   意识形态   团中央微博      [中图分类号] D297;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

    今,青年人虽然喜欢为自己加上一些具有时代性、流行性的标签,但他们很少认为意见的冲突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别。英国哲学家汤普森说:“今天,很少有人会宣告自己是‘意识形态家’,而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宣告自己是保守派或者社会主义者、自由派或民主派、女权主义者或生态主义者……把一种观点称为‘意识形态’似乎就已经在含蓄地批评它。”在我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做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并非易事。

    新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平台

    共青团中央微博平台是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中央机关,承担着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任务。截至2016年8月,辐射粉丝430余万,是新浪公司分类的“政务”领域综合指数排名前三的常客。共青团中央作为意识形态特征更为明显的新媒体,其在综合影响力与辐射广度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共青团新媒体在实践中成功扮演了三个角色。

    一是在党的重要事业组成部分中扮演好“枢纽角色”。我们的党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共青团必须把执政党这一历史任务和青年的思想特点结合起来,落实到青年就是要求团工作“进青年门、访青年情”,通过枢纽作用,将广大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党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二是在话语权建设过程中当好“把关角色”。把关是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行为,“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渠道》中提出的,他说:“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结合微博平台的工作特点,这个把关人不仅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性,而且有智慧的信息加工能力。

    三是在媒体运营过程中当好“交流角色”。要想保持高效的宣传作用,就必须在复杂的舆情中一直参与,单纯信息的输出者会导致新媒体时代的水土不服,这就要求官微形成角色的形象在青年话题中表达看法,促进讨论。具有个性意见既容易策动讨论又能把控舆情,使得青年在他们熟悉的语境下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新媒体平台放弃官本位思想,变成服务者和主持人。

    发挥共青团意识形态旗帜的引领作用不仅在于建设一个平台,还在于掌握使用这个平台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是运用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青年特点而得出的规律,而且是在深刻理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基础上,对百万的青年微博粉丝进行灌输和传递。微博平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的影响力,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在此驱动下社交方式的嬗变。

    作用方式、传播原理的规律与创新

    青年对政治的认知是单纯而朴素的,团组织也是青年形成意识形态直接接触的对象,团体的形象以及团体的指导思想将深刻影响青年的世界观。这种影响的作用方式并非颠覆式而是沉浸式的,往往在青年处于媒体影响下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身处其中,彼时,意识形态已经开始对青年产生作用。

    1.概念图式与角色图式的作用——构建信任感与认同感

    青年人对新媒体平台相同的认知是不可逆的,这就要求共青团中央的宣传工作创新一个自身的地位,这种创新可能不是找寻一个新的主题,而是形成一个新的角色。共青团要以坚定的决心,先破而后立,放弃局部利益和官本位的形象,把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共青团中央微博的位置信息是北京东城,头像是一面团旗,有自己的昵称,关注的人既有意见领袖,也有“网红”,关注的话题类型丰富、语言诙谐机智。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种种元素感觉到这是一个官方的媒体平台,但完全不会联想到其背后的运营者坐在某个机关大楼里,这即是平台所构建的角色图式,这种角色图式非常容易通过互联网和青年达成共鸣,这就做到了“融入青年”。青年们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青年官员”的形象,一个和他们类似的、具有特征的同类人形象,才可能获得社交过程中最直接的认同。

    2.情感图式与策略图式的作用——意识形态的多元输出

    互联网话题也有其专门的传播逻辑。当共青团中央新媒体平台融入青年之后,其对话题的导向会深刻影响到青年人面对话题的情绪与思想。这一阶段共青团中央所输出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青年的思维方式,微博的社交特性也使得舆情从一对一的输出变为多对多的输出,效果呈指数级增长。虽然青年是多元化的、原子化的、个性化的,但是共青团中央新媒体起到的互联网动员引导和服务作用更新并取代了传统教条作用,在互联网舆情的多种情境下开发出了新的影响力。

    意识形态在青年话语中的张力

    社交平台中充斥着谣言、谎言,这种“病毒因子”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他们与共青团中央的平台拥有一样的流行机理。别有用心者通过间接地抹黑制度、历史、人物,造谣和鼓舞意识形态非理性情绪蔓延达到自己的目的。共青团中央在青年间作为一个正面的阵地与其对抗,但是由于互联网特殊的影响方式,这项工作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会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意识形态的输出如何在青年间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主要是要通过社交图式发挥其张力。

    比如在之前的反对互联网“台独”舆论的舆情事件中,在主要媒体还未明确表达的情况下,共青团中央于2016年1月14日和16日发布两条微博,对台湾的地图配图并配以隐晦的文字“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的功效”,十分隐晦地表达了对网友情绪的关注,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让众多青年在评论中喊出“你懂我”的心声。18日,共青团中央针对“台独”媒体蓄意歪曲事件的报道及时发布微博:“七娃只是被妖精迷惑了心智,他永远都是你们的同胞。”用“七娃”指代台湾,并配图葫芦兄弟,以“哥哥弟弟”指代两岸关系,效果显著。20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再发“美食”微博,落脚点在“哪怕是一颗章鱼小丸子,我们也绝不允许有人妄图把它从中华食谱里分裂出去”。一边是诱人的美食,一边是对“台独”势力的当头棒喝,进一步明确态度:我们是反“台独”而不是反台湾。当青年网义愤填膺,准备通过一系列方法表达反“台独”情绪之时,20日晚,共青团中央发布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配图“百万雄师过大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既鼓舞了士气也不忘提醒广大网友注意“纪律”的重要性。21日,随着《人民日报》转载《环球时报》文章,对于此次网友事件正面定性,22日共青团中央以《90后,相信你们!》为标题,转载了《人民日报》文章,并称赞90后为自信的一代。对这一系列重大舆情事件的引导,体现了自身舆论引导能力和应对能力的提升。无论是理性爱国还是鼓励两岸交流,都是意识形态下话语权的表征,至于受此事件影响的青年今后如何思考,其中的意识形态张力作用则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建构青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在认同,掌握话语权与领导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交图式上有着其持续变化的特点,科技引领的交流方式的嬗变也是一股不可逆的潮流,推动着媒体舆情管理方式必须创新。“照着讲”和“接着讲”的方法论固然没错,但要高效率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鼓励青年“一起来”。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化和青年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中,必须经过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联合及其话语方式的转化与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运用青年思维、社交思维充分交流和理解,发挥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与张力,胜利必将属于热心青年工作的新媒体人。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銛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2]伍复康.社会治理中共青团组织价值的新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3).

    [3]胡献忠.4.0版共青团:群团改革语境下的“互联网+共青团”[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4).

    [4]梅景辉.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与发展[N].光明日报, 2016-03-23.

    责编/孙李

基于手机媒体青少年粉丝族群亚文化探究
意识形态下的社交图式:共青团新媒体的创新与张力
政府数据开放网站互动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