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广角

新闻战线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内容形式 开辟多元路径

——以南湖晚报“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为例

胡金波 丁 辉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摘要:主流媒体应根据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在充分掌握党史学习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有力引领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展现责任担当。创新内容,挖掘贴近性强的先进人物事迹;丰富形式,加强受众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开辟新路径,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行“线上体验+线下互动”模式,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成效。

    关键词:议程设置   党史学习教育   青少年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主流媒体应根据青少年这一人群的学习特点,在充分掌握党史学习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在策划报道等方面的优势,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利用资源,有力引领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今年4月以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湖晚报,联合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教育局、共青团嘉兴市委等八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嘉兴市中小学生“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掀起了青少年追寻红色记忆、学习英烈事迹、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

    “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结合时代特点,紧贴青少年兴趣需求,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增强内在吸引力、丰富外在呈现,开辟多样路径,给嘉兴市50余万名中小学生带来党史学习新体验,为如何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提供了参考。

    精心策划选题

    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是所有主流媒体的命题作文,如何做出新意、做出实效?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和牢牢抓住本土特色是关键。人们的学习习惯、获取信息方式、信息甄别能力等各不相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成长关键期,更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青少年学习习惯等进行科学分析,是科学设置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的前提。他们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喜欢被动接受,更注重自我表达,抵触教条式的说教,喜欢内容丰富的故事,并能够从中总结出道理、获得启发。

    嘉兴红色资源丰富,能够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元的教学场景等。学史明理、学史力行,青少年学习党史,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奋进的力量。主流媒体不应满足于仅报道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各类活动,要主动创新,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

    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南湖晚报精心策划选题,将原有的《小记者》特刊改为《红船少年》,每期8至12个版面,重点关注嘉兴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和成果,确立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心走深走实”的目标。同时,积极征求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建议,从需求入手,结合嘉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中小学校校长及辅导员的建议,制定了符合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套餐”,与多个部门共同推出“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在全市组织了约5.4万名中小学生担任南湖晚报红船小记者(以下简称“小记者”)。

    增强内在吸引力

    根据青少年接受信息的特点,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创新性设置,增强其内在吸引力,是南湖晚报策划、组织、报道各项具体活动的逻辑起点。

    当代青少年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身处信息洪流的包围之中,对于内容单一、重复的信息缺乏兴趣,容易被情节跌宕、形象生动的故事吸引,在接收信息时,喜欢在原有内容中加入自己的见解。应将中小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从他们的学习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注重挖掘新时代青少年身边的、与他们处在同一时空下的先进人物。发挥这些贴近性较强的先进人物的强大感召力,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使其更契合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今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来自嘉兴海盐的冯琳作为四名领诵员之一,代表中国青年表达了对党的热爱,立下赓续革命精神的青春诺言。对于嘉兴的青少年来说,冯琳与他们年龄相仿、成长环境相似,在中小学阶段也曾担任过红船小记者,有亲切感。南湖晚报对冯琳进行深入采访,并将报道刊发于7月3日的《红船少年》特刊上,获得良好成效。

    注重在策划、组织、报道的每个环节给予青少年充分的表达机会,丰富内容的情节、细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单纯地灌输内容,更要关注青少年的感悟与体会。每期的《红船少年》特刊、南湖晚报红船小记者微信公众号和读嘉App等,都会开辟平台供中小学生发表学习感悟。7月17日,南湖晚报组织小记者前往位于平湖市的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进行采访、学习。有小记者在活动结束后写道:“新仓供销社是平湖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经济组织,那个时候的供销社为农民提供农业服务。供销社送货的人,就是那个时代最受农民欢迎的‘快递小哥’”。

    4月3日,晚报组织红船小记者现场倾听志愿军老战士徐雪平和袁铁民讲故事。在故事会前,主办方与两位老战士充分沟通,向他们表达了此前收集的学生诉求,共同商定故事会的主要内容。在故事会最后设置了问答环节,让老战士为红船小记者解疑释惑,增强故事会的教育效果。考虑到每次参加现场活动的中小学生毕竟是少数,利用纸媒以及微信公众号、读嘉App等多个融媒体渠道报道活动,以小部分带动大部分,力求用新闻作品影响人、激励人、感染人。

    丰富外在呈现

    形式决定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外在呈现。传统的党史教育,往往把书本和课堂作为重点,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的传播多为单向度,受教育者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主体的积极作用。

    变单向度的灌输式教学为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教学。南湖晚报在策划、组织“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时,注重实践体验,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教学。组织一批批小记者,走进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嘉善县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场景式教学。将青少年带入特定情境,沉浸其中的青少年,会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人物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感悟革命精神,接受精神上的洗礼。

    7月17日下午,在嘉善县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活动组织者特意请来“老村长”盛伟民向小记者们讲解相关内容。“在展室里听盛爷爷讲解,感觉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个时代。在和合生产队,田家英同志与农户同吃同住,用眼睛看,看生产生活情况;用口问,问干部、问群众;用手记,记下农民反映的问题,排除万难,也要把真实情况汇报给党。”沉浸式体验后,一名小记者这样向同学们讲述这段党史。

    把握特点,引导青少年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新时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对新事物接受度高,获取信息的渠道、沟通交流的方式,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除了自身特点外,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形式创新的必要性。他们成长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较为优渥,往往对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缺乏了解,难以真正体会这些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心理。要让青少年真正感同身受,单纯依靠书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创新形式设置,丰富载体、增强互动性,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体验。

    很多青少年对“通关打卡”具有浓厚的兴趣。南湖晚报策划、组织了打卡型、积分型的任务教学,激活了青少年的求知欲,激发了对党史学习的热情。为更多地了解党的历史和嘉兴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南湖晚报组织小记者来到今年6月才完成升级改造并正式启用的嘉兴“红色地标”——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小记者们通过打卡的方式,品嘉兴、听故事、学党史、看红色电影、拍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附件任务”,青少年们在互比互竞、“通关打卡”中学习党史、感悟党领导下的城市发展成就。

    开辟多元路径

    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为内容的灌输,受教育者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与施教者或身边同学交流互动。互联网时代,依托新技术、新手段,教育方式也愈趋多元。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贴近当代青少年的实际与需求,南湖晚报开展“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时,主动创新方式方法,进行角色互换,变“要我听”为“我来讲”;开展“五老”带“五小”活动,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行“线下体验+线上互动”模式,丰富表达方式……用创新的方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新”起来、“活”起来。

    角色互换,变“要我听”为“我来讲”。南湖湖心岛、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苏嘉铁路遗址公园……每逢周末、节假日,由中小学生担任的“红船小讲解”就会活跃在嘉兴红色旅游路线的各个点位上。一位“红船小讲解”的家长表示,从“被动听”到“主动讲”。成为小讲解后,孩子回到家总会分享讲解心得和党史故事,“红色基因在我们家代代相传”。角色互换的设置,为受教育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五老”带“五小”,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五老”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一辈的革命者、建设者,他们投身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身上有着鲜活的历史印迹。“五小”则是小主播、小讲解、小记者、小志愿者、小百灵的简称。 “‘五老’带‘五小’,培育红船好少年”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一辈学党史、悟党史。

    7 月 11 日上午,嘉兴市光明小学204班少先队员和家长一行35人,在嘉兴技师学院退休教师和南湖区解放街道关工委副主任的带领下,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两位爷爷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讲革命和建设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其中一位小记者这样说。通过参加“五老”带“五小”活动,少先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优秀的革命传统并没有远去,要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线下体验+线上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时代青少年是在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更易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新事物。为了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开展“学百年党史,做红船好少年”活动时,南湖晚报运用大量具有互动性的线上载体,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通过情境虚拟、短视频、H5小游戏等表达方式,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让青少年乐于接受、与党的历史产生深度共鸣。在参加多场线下活动并观看微信公众号和读嘉APP推送的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后,一名小记者说,“‘云’上学党史,新奇又有趣,一样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业之路’,让我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实践证明,把握受众需求,精心组织、策划报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内容、形式、方法,有利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实效性。

    [作者胡金波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日报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丁辉系南湖晚报副总编]

    责任编辑:曹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