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维权“微记录”,打造沟通“大平台”

——基于《维权微记录》的实践与思考

陈 彤 《 新闻战线 》(

    摘要:在“小而精”理念指引下,《维权微记录》以“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拓展了消费者维权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创新了行业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也给其他媒体带来启示:微记录有独到的监督优势,小栏目也能成社会服务大平台。  

    关键词:行业媒体     专题报道     舆论监督     “微纪录”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助推了传媒产业的快速分化,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借助网络不断深化发展,传媒垂直领域的受众市场细分日益明显,行业媒体尤其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突出重围,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坚守社会责任?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主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协办的市场导报,在一如既往采编出重头舆论监督稿件的同时,深切关注群众利益,开设《维权微记录》栏目,聚焦民生领域的“琐碎小事”,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拓展了维权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微记录”:虽“短小精悍”,却效果显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消费环境直接关系消费这一基础性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党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9月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及其三年实施方案中,要求“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因此,促进消费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媒体如何引领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以及如何创新消费维权,便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行业媒体需打造专属的独特品牌,创建独具个性的头部产品,以扩大受众范围,激活潜在用户群。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导报维权的受益人,承接更多消费者日常的“琐碎”投诉,市场导报发挥行业报优势,适时推出《维权微记录》栏目,相关稿件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短小精悍”。

    以往市场导报的消费维权报道以“大”为主,素材选择重点倾向侵权行为恶劣、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或是涉案金额大的事件。故事性、可读性和情节性是重要的选材标准。刊发的维权报道也多为大块头、长篇幅、大版面。《维权微记录》则反其道而行之,每期刊发导报记者调处的三、四则维权事件。每则稿件分为“事由”和“微处理”两部分,前者扼要讲述事件的基本情况和读者质疑,后者简洁地呈现记者调处的经过及结果。每则稿件控制在三四百字左右。

    实践证明,在“小而精”意识的引领下,稿件不仅一如既往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效果,为消费者维权的广度和深度也得以大幅拓展与深化,成为地方行业媒体创新性践行“四力”的生动案例。

    创新特色:以小见大拓展广度,品牌化运营铸造精品

    行业媒体在行业新闻的解读、深化拓展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维权微记录》能脱颖而出,与其创新性发挥媒体功能密不可分。

    迎合快节奏浅阅读的受众心理

    碎片化时代信息供应量激增,媒体形态多样,受众选择与使用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空前提升。从受众行为上看,受众对某一媒体的忠诚度不断下降,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生代群体中快节奏浅阅读模式的盛行,读者对单篇新闻的阅读停留时间逐渐变短。“浅阅读”下的“观点需求”(即忽视新闻事件的过程及细节,而只聚焦观点或结论)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选项。即便许多有着“深阅读”需求的读者,也是经过“浅阅读”后筛选特定题材,再进行深度阅读。

    《维权微记录》栏目以“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正好迎合了这部分读者的需求,有效地补充了导报维权的广度和力度,成功地帮助消费者解决了大量纠纷。栏目中的短小案例,文字少立意深,内容都是经过高度提炼后浓缩而成的,核心观点一目了然,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轻松阅读”。据相关数据显示,栏目稿件的平均阅读量、读者互动等表现并不输于有深度、有厚度的稿件,有时候甚至还大幅超越。

    精悍有力,微言大义

    专题报道既是重点难点所在,也是受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所集。有句话说得好:写大稿难,写小稿更难。用简短的文字报道深刻的内涵,并精准推送至受众群体,对于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找准破题角度,从琐碎的日常素材中开掘不同的层次,深入研究新闻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构建微言大义的内容场域,做有独特创见的行业前沿专题报道。

    如《杭州市一医院耳鼻喉检查遭抱怨 医疗器械未一人一换?》就是典型样本,虽然只有寥寥数百字,却切中了问题要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稿源自一位患者在杭州市某知名大医院就诊后引发的担忧。当时,他在做耳鼻喉科检查时,发现医生所使用的相关器械(探入耳鼻喉等器官内的)竟是几位患者拼用,没有做到一人一换。他担心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在公共卫生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导报记者高度重视,在前往现场察看后,证实了问题存在,即医生的行为违反了操作规程。

    该事件是非曲直浅显易懂,数百字就将之表述完整。栏目对其呈现恰如其分,非常吻合“微记录”的选稿定位,即不求长篇大论,但求精悍有力。该稿刊发后引发诸多共鸣,公众号上互动频繁。稿件获得大量读者的留言、转发、点赞、收藏。涉事医院立即纠正错误,耳内镜、鼻内镜、喉镜,全都做到了一人一换。微记录在推动医护领域进步、纠正行业风气的同时,展现了媒体的公德心和监督力。

    树立品牌化运营的精品策略

    品牌是质量保证,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鲜明标签。媒介融合催生了大量优质新媒介产品,但同时大量同质化产品也相伴而生。尤其在事关民生领域的报道中,易陷入低俗浅薄的泥淖。《维权微记录》是民生维权领域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揭示真相的有效平台,较好地呈现了有关调查过程和行业内幕,为消费者讨回了公道,也树立了其在行业内的独特地位,形成了品牌效应。

    如,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了教育培训机构退费难的问题。《维权微记录》刊发的《杭州“金宝贝”早教机构遭抱怨 剩余课程不退费起纠纷》,讲述了一位莫先生对于知名早教机构坑人销售手段的质疑。导报记者对此投诉进行了短小的客观报道,最终,消费者获得退款处理。

    《维权微记录》栏目所刊载的报道,虽然多数来源于小事件,版面亦都只有豆腐干大小,但这并不意味着选取素材可以随心所欲。栏目创立伊始便树立精品意识,以品牌化运营方针统领采、编、写。注重从身边小事中挖掘亮点,助力维权的同时兼顾新闻性、时效性和典型性。采编部门在制定选题标准时,设定了一些条件:提起投诉的可以只是个别人,诉求的金额可以不大,情节可以简单,故事性可以不强,但需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所涉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波及面,采编时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样本意义的题材。

    此外,为了增强与读者的黏度,扩大栏目影响力,版面在内容呈现上配以专属的“维权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导报的维权交流平台,方便对稿件有共鸣或有其他想法的读者随时扫码留言,与报社互动。对于通过网络二次传播的稿件,则植入导报维权的微信号,提供与读者互动的通道。“维权二维码”既满足了读者深度的信息需求,又延伸了后续的新闻服务,为报社的新闻生产提供了更多线索和素材。

    启示:行业媒体即便受众面窄,创新得法也能赢得广泛影响力

    《维权微记录》不仅创新了行业媒体自身的内容生产、运营模式,也给其他广大媒体带来了启示。

    行业媒体照样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

    传统媒体在信息量、传播时效等方面均无法与新媒体匹敌,但在信息解读深度和发布权威性上却自有其独到之处,行业媒体尤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做实、做细、做深新闻,为深度报道“蓄养”好题材,是实现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道。

    市场导报刊发的维权报道呈两极分化现象,一边是数千字甚至是整个版、多个版的大稿,一边是几百字的《维权微记录》小稿。两种呈现方式看似天壤有别、互不相关,实则紧密关联。《维权微记录》每一篇短小稿件,都可以敲开一个个未知领域,实现点滴积累,进而拓展相关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在特定条件下,碎片化的几篇维权小稿在蓄养之后,就可以顺利转换化成有深度的特稿。

    以获得多个奖的《含量仅3~5%,也敢大肆包装成橄榄油?低价食用油变身油中贵族幕后》为例。从个别读者投诉,到记者踩点商场超市,登陆知名电商平台,购买样品,查看比对有关信息,直接与销售商对话,再到采访业内人士以及法律界人士点评等,导报记者以“微记录”形式进行递进式报道。每一次的“微记录”都能收获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多篇微记录前后串联,逐步揭开事件真相。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导报重磅刊出《含量仅3-5%,也敢大肆包装成橄榄油?低价食用油变身油中贵族幕后》,揭开了食用油市场的大黑幕,引发高度关注。此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其中之一就是明确要求经营者标明调和油的原料比例,以往在成分含量上“做小动作”,误导、欺诈公众,将低档食用油当成高档油品的现象得以遏制。

    微记录有独到的监督优势

    实践证明,“微记录”这一形式具有超越常规维权报道的优势,对于“零回应”的侵权者,往往能取得恰如其分的监督效果。

    媒体开展监督报道,常常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涉嫌侵权方不接受采访,不作任何回应,始终保持沉默。在缺失这一重要当事方“说法”的情况下,过多地陈述投诉方的单边说法,以“一边倒”的架势进行报道并不合适。此时以“微记录”的方式陈述这一纷争则恰到好处。

    小栏目也能成社会服务大平台

    《维权微记录》还有一个更为长效的作用,就是为市场主体搭建了一份鲜活的诚信档案。由于许多微报道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因此每一篇稿件的涉事主体都在互联网上留下了痕迹。对于那些存在明显过错,确实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的市场主体,这样的互联网留痕相当于是一次污点记录。当潜在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时,很容易发现该主体曾经有过的劣迹,进而避免自己遭遇消费风险。但现实生活中,不法商家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一些精心设计的,甚至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设计的、规避现有制度约束并游走于政策模糊地带的欺诈套路,使消费者难以分辨。不法商家以合法形式遮掩其非法目的。由于缺乏证据,消费者往往受骗上当也无法主张权利,即便是监管部门也难以根据个案来推断商家具有主观恶意进而采取惩戒措施。

    对于此类情形,《维权微记录》搭建的诚信档案,则显现出其独到价值和作用。一方面,该栏目坚持记录真实的理念,将消费者以及第三方的质疑之声客观地记载并发布于网络之上;另一方面,当类似的踩坑教训陆续上传互联网后,不法商家的画像逐渐清晰。他们虽说能在个案中以无过错、非恶意等理由搪塞脱责,但是面对群体性质疑,显然难逃责任。当同样的受害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共同经历并相互联系时,抱团维权往往又能收获较好的成效。

    栏目不仅为消费行为提供参考指引,还为监管部门提供了靶向监管的有效参考,在培育诚信风气上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通过专业方式报道专业事件,普及专业知识,树立专业标杆,这是行业媒体的独特优势,也是行业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应有之举。

    综上,行业媒体的专题报道要充分展示其在新闻信息传播领域的可信度,藉由媒介融合的优势,树立行业媒体在业界的舆论领袖地位。通过创新报道方式、报道话语和报道理念,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为行业读者服务的意识,承担媒体守正创新的社会责任,尽最大力量提升行业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市场导报)

    责任编辑:杨芳秀

用创新致敬历史
从《乡村振兴大擂台》看媒体的作为与担当
强化主流媒体大众化传播的行动自觉
创新维权“微记录”,打造沟通“大平台”
全媒体时代国产纪录片的融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