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县级媒体融合平台建设的方向

● 李宁波 《 新闻战线 》(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县级融媒体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优质内容缺乏、技术支撑不足等诸多问题,应在突出导向、突出专业、突出内容、突出服务上下功夫,以推动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形势     功能     问题     举措

    融媒体发展面临的形势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互联网不断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推动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用户意识”深入人心、“中央厨房”全天滚动,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传播的鲜明特征,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主动权。

    “不日新者必日退”,媒体人以自我革命的姿态适应时代发展,一大批提起笔能写、对着话筒能讲、举起相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在媒体融合的考验中不断锤炼着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诸多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以内容创新唱响时代强音,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努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如新华社推出的《那年,我们21》总传播量达5.7亿次,《誓言》被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收展。

    县级融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整合县域内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新媒体等多种形态传播媒介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等多种功能的新型信息传播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提出“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的要求。县级融媒体正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也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处和要害处。

    当前,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任务是通过整合本土资源,提供以网上政务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传播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主流舆论要将原有分散的媒体资源合而为一,重塑内部组织机构和采编机制,提升报道资源的利用效能,形成传播合力;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从单一的新闻传播功能拓展至综合服务功能,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用户、数据和资源的聚集,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与综合实力;要利用移动化、精准化、社交化的信息互动,高效调度本土资源,成为基层社区生活的枢纽,在本地化的多元主体参与、沟通、对话中创造更多的社会共识,产生协同价值。

    县级融媒体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县级融媒体建设扎实推进。但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实际进展不大。一些县级媒体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在传播信息、凝聚共识、汇聚民心、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领导、缺乏必要的平台联动与内容整合,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效率,难以形成传播合力,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内容生产简单“相加”,缺乏优质内容。优质内容是融媒体建设的关键,但不少县级融媒体缺乏优质内容。比如,一些县级新闻网站的主要内容都转载自传统媒体,有的主要由党政机关各部门供稿,自身原创内容不足;普遍缺乏一线采编人员,内容主要满足报纸和电视的日常刊播,难以保证质量;平台传播策略简单,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有限。

    技术支撑不足,参与人员分散且专业化程度较低。一些县级融媒体在运行机制、薪酬体系、人员引进培养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同时,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兼职、兼岗多,非专业、非在编人员多,流动性和稳定性差,专业化程度较低。

    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关键

    当前,媒体融合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融”的是内容和技术,“合”的是机构和人员,触及的是关键性问题、深层次矛盾,最需要“改”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行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定前进方向,咬定发展目标,拿出改革的勇气、创新的举措、务实的办法,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突出导向,切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一轮事关全局的基层媒体改革。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坚持“一盘棋”“一张图”“一条心”,强化功能思维,明确功能定位,坚决破除各自为政、胡乱出招,想一出是一出、走一步看一步,杂乱无序、标新求异的建设模式;要继续发挥主流媒体“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守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既紧跟中央又因地制宜,既彰显优势又突出特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守正中激活创新,在创新中深化融合,在融合中驱动发展。

    突出专业,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要实行稿件、人才、设备等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格局;融合不是简单的人员堆砌、各自为战的“物理变化”,要针对媒体工作者各有所长、但复合型人才少的现状,采用自学、互学、培训等方式,解决能采不会写、能写不会采的问题,使记者逐渐掌握写作、编辑、制作等技巧,以全媒体记者应有的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反应”;要以一线采编人员为重点,正向激励、考核倒逼,推进记者由单任务型向多任务型转变、由动态报道型向深度报道型转变、由跑机关型向下基层型转变,努力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束缚;要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目标,推动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写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好文章。

    突出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话语优势和发展优势。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定力不动摇、紧紧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不放松。要适应内容建设的新阶段,注重由拼海量向拼质量转变、由聚流量向聚人心转变、由比广度向比深度转变;要坚持内容为王,以质量取胜,开辟“内容深耕”的广阔空间,让党的声音直抵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要推动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信息内容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提供千人千面、特色有效的信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的精确制导能力;要组织记者撰写符合报纸、广播、电视特点的新闻稿件,避免同质化;要增强用户意识、受众意识,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以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提升内容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

    突出服务,真正让融媒体走近群众、走进民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媒体必须回归本质属性,把更多精力投向内容创作,立足本地现实,关注本地信息,利用本土化资源,推出民生栏目、公益性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内容,以服务当地民众;要在优质的内容服务基础之上,着力搭建优质的“政务+民生”服务平台,真正让融媒体走近群众、走进民心;要以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着力打造基层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打造为民排忧解难平台;要在扩大内容覆盖面的同时,通过“媒体+电商”“媒体+会展”等方式,延长内容产业链,取得有效创收;要写好媒体融合大文章,把主流媒体办得更好,扩大人群覆盖面、地域覆盖县,充分发挥好舆论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努力使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响亮,绘就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

    (作者系山西日报驻运城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陈利云

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的守正与创新
县级媒体融合平台建设的方向
媒体融合应警惕四大陷阱——对全国70家城市党报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抓住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