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的守正与创新

许建俊 《 新闻战线 》(

    摘要: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只有深入研究并洞悉传播形势的新变化和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坚守舆论定力、引领正确导向,才能坚守职责使命、扩大优质供给,才能在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媒体融合     守正创新    “四力”

    今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要求。这是总书记向全国新闻舆论战线发出的冲锋令。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领导层到采编岗,都在积极谋划纵深推进之策,探索提升“四力”的路径。

    同时,一些媒体在守正创新的关系处理上,还存在认识模糊、行动盲从,甚至顾此失彼现象,面广量大的地方媒体似乎更为普遍,有必要对传播形势的新变化和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分析。

    传播形势新变化:新闻的舆情价值胜过信息价值

    这里说的信息即消息。对公众来说,信息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人们可以选择性地接受信息,但不可以改变具体的信息内容。舆情则是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形成的意见和态度,有很强的主观性。信息与舆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是舆情的基础,舆情是人们对信息的主观理解反应而形成的意见。

    就社会影响而言,信息的功能主要是帮助人们增长见识、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舆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们不仅接收信息,还会根据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对信息所反映事实的认知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主动发声。所以,信息对受众个人的影响大,而舆情的影响更体现在社会层面,它不仅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也更容易激发受众的思想情绪,促使其参与讨论、发表主张,形成新的舆论。

    当今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曾经以广播、报刊、电视为主的传媒格局被彻底打破,抖音、微信、APP等新兴媒体,正快速将信息供给与舆论发酵“一锅煮”,使传播方式、舆论生态、传播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舆论传播方式也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定人、定时、定点、定量传播,转向现在的大众、即时、移动、海量传播。

    媒介的传播功能、舆论性质、传播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播功能由过去的传播信息、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主,逐渐转向娱乐、消遣、社交等方式为主;传播对象由信息的简单受者变为生产与消费一体的舆论复合体。真正的UGC时代已然形成。“女硕士奔驰引擎盖上维权”的一条抖音,让一个百年名车品牌几乎“毁于一瞬”的事实,说明网络已将全球公众带进一个全新传播生态。这就是总书记所说的,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

    更重要的是,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这场深刻变化,不但使今天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从业者传播思维和传播理念的解放推向新阶段:一方面,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急剧衰减,其主流地位除思想深度、舆论态度仍具优势外,在信息的时效性、受众接收的便捷性以及受众参与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上,几乎都被新兴媒体取代;另一方面,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信息消费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公众不仅一刻离不开信息,也更愿意分享信息——愿意在对信息的理解、认知、加工基础上,主动甚至下意识地传播信息,形成了今天“人人皆是传播者,个个都是自媒体”的传播格局,新闻舆论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煽动性。一旦误判,很容易出现类似英国脱欧和美国第45任总统选举这样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因此,作为肩负党和政府喉舌使命的传统主流媒体,今天所承担的任务已不仅是一场媒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保卫战,更是一场坚定立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阵地战。

    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绝不能简单着眼于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这些昔日的主流媒体进行简单改造,而应该是完全融合了新的传播形势、舆论生态、传播格局基因的彻底转型。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根本依归,就是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有定力:坚守职责,不忘初心

    守正创新是一对辩证统一体。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动力。守正与创新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确立的基本辩证法。

    坚守舆论定力,引领正确导向

    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5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转向下半场、进入深水区,到了向纵深发展的攻坚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更需要我们坚持舆论定力、守住媒体初心、引领正确导向。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四个意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彼此相依的有机整体,是新时期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为寻求光明、追求真理、争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和必然选择。它既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伟大实践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国人的精神风貌。

    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正确引导舆论永远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不变的初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正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期间难免遭遇杂音,各种消息鱼龙混杂,虚假信息甚至歪曲事实的谣言此起彼伏、蛊惑人心。纷繁复杂的舆论面前,引领正确导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能否传播正能量、关键时刻是否“管得住、用得上”的衡量仪。

    胸中有大局,肩上有担当。不畏浮云遮望眼。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在多变的舆论生态面前保持定力,真正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始终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才能始终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中,掌握好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才能敢于发声、善于引导,不仅提供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更提供旗帜鲜明、态度坚定、说理透彻、公平正义的立场和观点,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18年上半年,美国挑起贸易战,实际是以此为借口实施贸易霸凌。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强权与规则之战。为揭露真相、明辨是非,人民日报在去年7月6日~15日,连续刊发10篇评论员文章,揭露美国贸易霸凌主义行径,有力驳斥错误论调,阐明中方维护多边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立场。今年以来,在中美贸易纷争趋向缓和、双方开始进入平等协商议程时,言而无信的美国再次发动贸易战,而且变本加厉。一些政客信口雌黄,趁机从各方面诬陷、打压中国。对此,中方立场始终明确:贸易战没有赢家,谈,可以;打,奉陪!5月11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极限施压》等重磅评论,以正视听。其中,5月14日~22日的“钟声九评”,针对“美国吃亏论”“加征关税有利论”“中国出尔反尔论”等错误论调针锋相对予以驳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也都为此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和国际锐评,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坚守职责使命,扩大优质供给

    当下,舆情复杂多变,坚守职责使命,是主流媒体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必然选择。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高度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指出,“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些重要指示和精辟阐述,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遵循,也是确保媒体融合走正道、不跑偏的必然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坚定履行职责使命的方向和路径,即坚持内容为王、扩大优质供给。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当下,优质内容的比拼早已超越技术层面的比拼,内容供给侧改革亟待传统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调查深度、事实把握精度、传播体验的温度和监测社会环境的锐度等方面彰显优势。

    新华社今年3月结合全国两会报道推出微视频《底气》,围绕“是什么让湘西苗寨百姓成功脱贫,实现了有饭吃、有衣穿的最大愿望?是什么让学成归国的创业者在一片空白的再生医学领域白手起家,让全球第一的技术产业化成为可能?是什么让中国造船人面对高高耸立的专利门槛,站到世界的第一阵营?”三个问题,结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龙献文、袁玉宇、胡可一的成长经历和他们所在领域的辉煌巨变,指出中国人民必将实现人才强国、海洋强国、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引出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同期声,精彩收尾。近5分钟的短片,声画元素只有当事人的工作场景和他们的画外音,视频拍摄和音频处理虽只沿用传统电视表现手法,但透示出的雄浑之气却铿锵有力、激荡心扉。尤其那别具穿透力的“困难时,你是否坚信敢想才有可能?逆境里,你是否坚定敢为才有未来?前行中,你是否记得敢当才是尽责?”三问,不断激发起与观众的心灵碰撞。

    新传播语境下,能抵达受众、叩问良知、唤醒共鸣的内容表达,永远是传播的第一选择。而技术只能是这种内容的基础工具。因此,唯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对传统主流媒体而言,今天的优质供给,不能和那些热衷传播小道消息甚至谣言的自媒体比俗,而要在内容和格调上比雅,比调查真相的深度、精准报道的力度和引导舆论的精度。我们的报道不仅要传播信息,更要传授知识、传播科学、传承文化、传递信仰、传扬文明、传颂道义。

    优质内容哪里来?关键在人、在队伍。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队伍。这“四力”,是一个表述生动、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守正的根基,那么,增强“四力”就是创新的动力。

    媒体融合的一切创新,都是为了在传播方式、舆论生态、传播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早日建构起适应新时代传播形势,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脚力在于走得远、走得进、走得亲——要走到百姓中间、走进火热生活,置身社会丰富多彩大课堂,深刻透视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和社情、民情,采制“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眼力在于看得广、看得清、看得准——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登高望远、见多识广,方能观世间万象、察百态人生。脑力在于想得全、反应快、领悟深。见解深刻,方能一语中的;独辟蹊径,才能与众不同。笔力在于立意准、表达活、挖掘深——叙事时如行云流水、气象万千,抒情时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说理时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者环环相扣、相生相谐,走得远、走得进、走得亲,才能看得广、看得清、看得准;见多识广,才能想得深、琢磨得透;想得全、反应快、领悟深,才可能下笔如有神。

    践行“四力”是新闻记者必须认真践行的必修课,只有真正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才能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本领,才能培养优良作风、肩负职责使命。如此,我们的报道,才会不仅给人资讯、给人涵养、给人情怀,更给人智慧、给人力量、给人光明!

    (作者系常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责任编辑:陈利云

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的守正与创新
县级媒体融合平台建设的方向
媒体融合应警惕四大陷阱——对全国70家城市党报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抓住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