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向世界讲述长征这个最好的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再走长征路”融合报道组 《 新闻战线 》(

    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置身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宣部组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正当其时。

    6月11日~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8名记者接力走完全程。他们追随当年红军长征步伐,以长征精神为指引,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与红军后代交流,向党史专家请教,足迹遍布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13个省(区、市),行程1.6万余公里,锻炼和提升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牢记总书记传承革命精神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这次“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发表讲话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置身新时代,面对国际大环境、国内大形势,记者再走长征路收获良多,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只有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是坚定信心之旅,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作为一名党员,这是追寻初心之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为清晰;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这是展现“四力”、磨炼“四力”、提高“四力”之旅;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工作者,更是自觉以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长征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

    长征故事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论阐述。特别在围绕讲什么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展现好中国形象等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深刻论述,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需要好的中国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已然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了解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且热烈讨论的问题。世界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世界需要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

    长征,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拥有巨大的故事宝库,长征就是其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国际社会有此共识,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长征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进程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讲好长征故事,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讲好长征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

    长征,是今天中国道路的渊源。长征的胜利,证明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的原因和优势。讲好长征故事,就是新时代最响亮的中国声音。

    精心构建长征外宣话语体系

    作为对外宣传的旗舰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30多年来积极探索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记者独立采写的稿件20篇,用心挖掘长征故事,精心构建外宣话语体系,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生动再现了长征中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阐释了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展示了充满必胜信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提升了中国形象。

    微观切入,“以小见大”。在“记者再走长征路”的20篇稿件中,除一篇言论、一篇专访和一整版《记者心声》之外,其余17篇皆为通讯。这些通讯大多以人物和故事切入,致力以微观视角叙说宏大历史和深刻主题。据统计,17篇通讯共采访61人,他们中有红军后代、党史专家和普通村民、中小学生等。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口耳相传的故事、深入研究的成果,向海外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可信、感天动地的长征故事。比如,《探访“毛泽东小道”》一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经验,确立领导核心,进而在党的领导核心的正确指导下,老一辈革命家创造历史伟业的故事;《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获得辉煌 他们历尽苦难》等文讲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持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故事;《“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军号声声催征程》等讲述了党和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群众路线、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精心策划,特色鲜明。同样的报道对象,人民日报刊发的《踏寻足迹 感悟初心》一文,强化政治站位,突出时代主旋律;海外版刊发的《长征路,再出发》一文则放低姿态,以柔性语言表达相同主题。几乎同时刊发的长征江西线的特别报道,与人民日报刊发的《镌刻在红土地上的赤诚》一文有所不同,海外版刊发的《为了85年前那一场史诗般的出发》一文,更强调以富有诗意与感染力的表达吸引海外读者。其他诸如《爱护老百姓就像爱爹娘》《“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我们获得辉煌 他们历尽苦难》《杨土司 红土司》等文,或动情,或清新,或灵动,或巧思,尽显长征报道的外宣特色。

    多元传播,推动全媒体建设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这次“再走长征路”的采访报道,也体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自我革命与有益探索。

    报网联动,第一时间刊发,多元多次传播,放大主流声音。近年来,海外版、海外网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在这次“再走长征路”的采访中,海外网与海外版保持联动,对海外版记者传回的稿件,海外网均保证第一时间刊发,并在PC端、WAP端和海客新闻客户端等平台重点推荐。稿件的二次传播加强了,主流声音自然放大了。

    整合资源,打造全效媒体,牢牢把握长征外宣的网络舆论话语权。除了将版面稿件第一时间上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还成立了融媒素材群,重塑策采编发流程,打造全时媒体、全效媒体。“再走长征路”的报道中,这一先进的策采编发流程发挥出极大的新闻生产力:海外版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随时采集新闻,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即时传回,后方编辑团队完成剪辑和上传,发挥海客新闻客户端“资讯+社交”的“双打”优势,再以“爆料”形式呈现在首页信息流中,从而牢牢把握长征外宣的网络舆论话语权。

    媒体融合,凸显外宣特色,展现强大的新闻战斗力。作为外宣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的媒体融合建设,既坚持了融合,更突出了外宣特色。“再走长征路”的报道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快。常常是前方记者进入纪念馆后就发回素材。参观学习队伍还没走出纪念馆,新闻就已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相较于一起参加“再走长征路”的其他媒体,无论其他央媒还是地方媒体,这个速度都是惊人的,受到一起采访的新闻界同仁、当地宣传干部乃至纪念馆解说员或被采访者本人的赞叹;二是独家。关于“再走长征路”的报道,海客新闻客户端发布UGC内容共计106条,包括《致敬革命烈士墓碑,守墓人罗建国已经在这儿守了25年了!》等图文内容78条,《“当兵就要当红军!”小金县达维镇副镇长杨成红唱起红歌~》等短视频28则,都是现场独家报道;三是以情动人。外宣工作最忌板起面孔说教,最喜欢生动有情。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关于“再走长征路”的所有报道,都是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特征的短平快的图文、视频形式吸引受众,不搞生硬说教,让网友自己体会、感受。许多网友留言:“致敬革命先辈!长征精神永存于心!”

    全方位多平台推送,争取最大增量。对于前方记者发回的精彩长征故事,海外网既在自有各平台推送,还注重向外部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西瓜、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集中推送,从而借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实现传播最大增量。比如,一则题为《毛主席这首诗写得真好!》并带有“长征”“再走长征路”标签的短视频,在发布后不到2小时,播放量即超过22万。据统计,此次长征报道的综合阅读量逾300万,很好地放大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长征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打了一场漂亮的外宣仗。

    展现“四力”,磨炼“四力”,提高“四力”

    参加“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展现“四力”的过程,也是一次磨炼“四力”的过程,更是提高“四力”的过程。

    体会初心的力量,政治素质提高了。对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再走长征路”首先是一次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行程。80余年前,红军战士艰苦斗争、沿途百姓无私奉献,记者成为这些感人故事的第一听众,受到的震撼最为直接。特别是对很多年轻记者来说,此行所见所闻,恰似一堂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有记者写道:“只有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对党的忠诚以及对革命的崇高信仰,才能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奇迹。这就是初心的力量,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应该坚守住这份力量,继承先辈的遗志,化作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深入实地采访,业务本领提高了。“四力”,是对新闻工作者能力的全面概括。提高“四力”,既要提高政治能力,也要提高业务能力。“再走长征路”,正是一个全方位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采访过程。长征路途遥远、地形复杂,记者必须不怕吃苦,到田间地头甚至深山丛林里去感受当年的历史情景。80多年来,长征故事已经被反复传颂,许多亲历者已离开人世,如何在重访中写出新意,写出时代价值?这需要记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记者表示,在采访前,心里很是没底,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是通过实地采访,找到了许多从前不为人熟悉的长征故事细节,高质量完成了报道。

    以长征精神投入新闻工作,永葆优良作风。“四力”要求,也是对党报新闻工作者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要求。“再走长征路”,正是一次继承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行程。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和平年代,新闻工作者也应发扬长征精神。采访时,有的记者在大雨中坚持走完泥泞的山路,有的在行进途中连夜赶稿,有的除了日常发稿还要完成新媒体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的战斗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再走长征路”融合报道组成员:卫庶、严冰、王丕屹、陈振凯、 陆培法、郑娜、潘旭涛、李贞、杨俊峰、叶子、刘凌、王栋)

    责任编辑:武艳珍

全媒体时代重大节庆报道如何创新
向世界讲述长征这个最好的中国故事
重大节点振大音 媒体融合升 “四力”
重大主题融媒体传播的守正创新
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电视媒体如何创新
重大主题报道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