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恢弘70年的宏大叙事,探索讲“温州话”的叙事文本,构建多向度的传播矩阵。注重与“地”融合,在全国大局中找到温州的独家资源、呈现温州的独家记忆;注重与“事”融合,在国家战略中把握温州的独特路径、聚焦温州的独特作为;注重与“人”融合,在改革发展中挖掘温州人的独特精神,凝聚温州的独特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场恢弘叙事中,媒体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始终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站在70周年的特殊节点上,做好庆祝新中国70华诞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唱好新时代礼赞之歌,考验各大媒体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基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叙事模式而产生的新时代媒体话语体系,是向世界讲好70年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亦是不少媒体致力于探索和破题的实践方向。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植根于这方热土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始终在国家大事中寻求地方党报作为。面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宏大报道主题,温报集团在把握70年历史的主题、主流、主线与地方改革发展的特质、特点、特色中,寻找结合点、切入点和突破点,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坚定扛起新时代党媒探路者的担当,以报道理念、叙事文本、话语符号、传播渠道的全面转型来构建话语体系,倾情奉献“礼赞新中国”的“瓯越强音”。
“一图”作战,寻“破题”之策——基于“三重逻辑”的顶层设计
作为我国长江以南创办最早的党报之一,温州日报创刊72年来,在温州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重点时刻,从未缺席。面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这一全国性重大战役,如何在宏大叙事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如何在共同命题中创新破题、彰显特色,则是温报集团必须作答的首要命题。基于这一认识,书写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篇大文章,亦成为检验温报集团“以怎样的姿态再出发”的实践舞台。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温报集团于年前专门组建报道“智囊团”,以高水平的策划团队谋划思路、谋篇布局。在谋划过程中,集团编委会明确了一条基本原则,即报道所需把握的“三重”逻辑:观照历史逻辑,在总结回望70年历史中找到发展根本动因;遵循现实逻辑,在明晰发展路径中找准现实落点;体现未来逻辑,致力于给未来发展以启迪。以“三重”逻辑为“红线”进行顶层设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彰显出历史厚度、思想深度、现实力度,凸显出发展关键时刻地方党报集团的使命与担当。
在此基础上,温报集团进一步回答好“以怎样的思路再突围”的报道路径问题,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在我国,温州是一座极具时代符号意义的城市。这种时代符号意义,从具象来看,体现于温州人开创的“温州模式”,体现于温州人创造的一个个“全国第一”,体现于温州树起的“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从深层来看,则集中体现于“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温州人精神”。可以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才有了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值得一书的“温州精彩”。这一基本判断,为整组报道找到了现实突破点和落脚点。
纲举目张,一张“作战图”由此铺开——明确一个“作战主题”,即“追梦70年 温州展宏图”;明确三条“作战线路”,即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沿着历史的维度,我们推出“飞阅温州——纪念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回望七十年,追梦新时代——英雄家书”系列报道、“红动浙南——初心耀红都”特别报道、“壮丽70年·瓯越新时代”大型图片展;沿着现实的维度,我们围绕民营经济发展这个温州最大特色,做足“两个健康”文章,推出“温州民企十招看实招”“对话掌门人”“温商的高光时刻”等系列报道,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看温州”系列活动;沿着未来的维度,我们重磅推出“瓯江平”系列述评“温州启示录”,以此给70周年宏大主题策划报道作结。
有了系列报道的“魂”与“眼”,温报集团继续围绕 “以怎样的机制再推进”来解决报道之“术”的问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温报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评奖中脱颖而出、连续6年斩获一等奖,正得益于集体智慧、整体策划、全体出动,得益于一套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的运行机制。因此,此次打响重大主题报道战役后,温报集团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在运作方式上,坚持“早策划、早介入、早布局”的“三早”策略;在内容生产中,坚持“好的题材让强的记者去写、让好的编辑去编、让全媒体多元传播”的“三让”要求;在作战机制上,坚持集团“中央厨房”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把关的“三统”功能;在具体实施中,推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终交账”的“三账”模式。有了这套保障机制,温报集团形成“策-采-编-发”全流程紧密协同、高效运转,通过全媒体、立体式、多角度传播,形成强大的报道合力。
“三维”透视,寻“解题”之法——基于“三重融合”的传播转型
以新时代媒体话语体系来献礼70周年,意味着媒体要立足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根植新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用创新的内容文本、话语符号,用创新的传播渠道、传播手段来讲好中国故事。
从报道实践来看,温报集团解构恢弘70年的宏大叙事,探索讲“温州话”的叙事文本,构建多向度的传播矩阵,以互融共通的舆论场来形成舆论强势。落实于具体报道,则精准把握“人”“事”“地”的特殊性,深耕独特土壤、深挖地方元素,力求让报道在高度、厚度和深度的统一中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温州魅力,在故事性、新闻性和启示性的融合中传递出独特韵味的温州强音。
注重与“地”融合,在全国大局中找到温州的独家资源、呈现温州的独家记忆
温州是红色沃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温州和平解放70周年,又值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温州召开80周年。立足这一实际,温州日报在5月7日温州解放纪念日重磅推出全媒体互动报道“回望七十年,追梦新时代——英雄家书”。我们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北京、广州、南京等地采访,推出的刘英、林心平、陈再华等一批烈士的家书故事,产生强烈社会反响,收到数百封读者“回信”和观后感。浙江省网宣办对每一篇报道进行全网推送,开篇《家书里的刘英》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更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家书”作为特殊教材走进温州各大学校的思政课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此外,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80周年纪念大会当天,推出9个版精美特刊《红动浙南——初心耀红都》,展现浙南革命的辉煌历史。
温州又是改革热土。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温州新生的70年,也是温州人不断创造“第一”的70年。紧扣温州人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我们以温州日报做过的报道为切入点,推出“飞阅温州——第一背后的温州故事”。通过经历者的口述,分别对新中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苍南毛纺厂、第一个包机人王均瑶、第一起民告官案件原告包郑照以及第一批次民资控股杭温高铁等新闻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讲述历史事件中人的故事,并从历史延伸到现实,体现家国情怀和山河巨变。
注重与“事”融合,在国家战略中把握温州的独特路径、聚焦温州的独特作为
温州是民营经济高地。新时代全国首个“两个健康”先行区正在温州全力创建。中宣部把“两个健康”作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温州活动的主题。对温报集团来说,“两个健康”是融入国庆报道的主抓手。围绕这个主题,我们从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开始,就重磅推出了“温州民企十招看实招”“对话掌门人”等系列报道,深入采访报道温州企业和企业家的最新发展。
在市场风浪中成长起来的温州民企,一直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给民企带来的影响,我们又策划推出了“‘硬’对摩擦,温企实力”系列报道,聚焦温企主动应对之策和发展之路,从温州民企“硬”对摩擦、巧对摩擦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劲和活力。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讲话一周年之际,推出“总书记,这份‘温州答卷’请审阅”系列报道,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实地调查,从一个侧面来回答企业家的心有没有真正定下来、企业有没有新的发展等等问题,以展现温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我们通过这些新闻实践来证明,在以锁定用户精准传播为目标取向的媒体时代,媒体唯有精准设置公共议题,才能打通民间与官方两个舆论场,在政府、公众与媒体的三方互动中巩固主流阵地。
注重与“人”融合,在改革发展中挖掘温州人的独特精神,凝聚温州的独特力量
岁月无言,记忆有痕。真正的历史,不惟宏大叙事,很多时候,恰恰是角度的变换、细节的挖掘,让历史更加有血有肉、生动动人,更加充满人性和温情。今年7月,我们推出《壮丽70年·我的家国记忆》专栏,旨在从温州的独特视角,通过提取温州人的个体记忆,再现这段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历史,表达我们对新中国70华诞的深深祝福,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决心和信心。专栏自推出以来,相继刊发《首创中国“包产到户”的温州燎原社》《弄潮百万里 海角漫乡音》《温州灯泡厂“出生记”》《1980年,我领到“个体户”营业执照》等文章,既有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州自力更生、大胆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珍贵记忆,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发展民营经济、“走出去”撬动全球市场的独家故事,可谓精彩荟萃。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致电编辑部说,我们向历史致敬,就是为未来壮行,希望这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历程的点滴奋斗回忆,凝聚成新一代温州人追梦的动力!
集团旗下的温州商报推出“温商的高光时刻”系列报道,从一批温州企业家人生的高光时刻切入,以人见史见思想见精神,展现温商与共和国共成长的故事,实现报道主题与集体情感的融合,激励温商继续追梦。集团旗下的海外华文报《欧华联合时报》,推出“一带一路温商行”特别报道,重点围绕38万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温州人创业故事,聚焦海外温商投身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形象。这一组组报道也启迪我们,唯有用具体可感的个体故事解构恢弘壮美的时代史诗,唯有用大众的个性化表达时代的共通性,媒体的生产内容方能真正打动人心,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四力”响应,行“答题”之道——基于“三重锤炼”的能力提升
锤炼“四力”、增强“四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中,温报集团以提升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践行“四力”主题活动,进一步锤炼采编队伍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书写新华章、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
“总编对话”带头行,拉开“四力”序幕
温州日报年初策划推出“总编对话一把手”系列报道。由集团总编辑带领城乡新闻部记者,从温州最南走到最北,分别与11位县(市、区)委书记进行面对面对话。作为集团践行“四力”的示范,两个月时间里,走进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农业牧场、安置房建设工地等,将视角聚焦到各地最具个性化的发展问题。报道经全媒体传播后,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纷纷关注转发,新媒体综合点击量超过200万。这组报道被浙江省记协评为“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践行‘四力’优秀作品”。
“百名记者”基层行,掀起“四力”高潮
脚深方能文不浅,脚活方能文不空。7月初,集团旗下的温州都市报推出《干在实处 镇街风采》栏目,组织记者“以老带新”,深入基层、深入乡镇,聚焦基层一线,全方位展示温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基层创新与民间活力。温州日报于8月中旬推出“飞阅温州·百记进百镇”大型采访活动。一批年轻记者走下去、沉到一线,所学到的正是在纷繁复杂的基层社会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由表及里、由繁入简并最终挖到“金矿”的能力。
“革命老区”红色行,深化“四力”成果
5月16日至7月中旬,温报集团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增强‘四力’ 革命老区行”主题教育活动,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兵分4路赴全市13个革命老区蹲点采访和报道。两个多月里,采风团累计行程近万里,发稿百余篇(条),新媒体报道累计点击量和阅读量上千万人次,这是宣传影响最大、采访报道最深、记录资料最全的一次革命老区采风活动。活动结束后,温报集团紧接着举办了一场“革命老区行”主题报告会,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革命故事,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这一系列的基层行、乡镇行、老区行,锤炼的是采编队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采访作风、培育的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发现眼光、提升的是“贯通历史、启迪未来”的全局思维,这既是地方媒体记者提升素养的路径选择,也是地方媒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能力保证。
(作者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责任编辑:郭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