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舒展红色画卷 奏响时代强音

——绍兴日报《70年——循红色足迹 悟初心使命》专栏的守正创新

● 秦德胜 《 新闻战线 》(

    摘要:以绍兴解放历程中的老照片为线索,立足“寻”,找回红色记忆;展现“变”,直击发展成就;突出“进”,聆听时代足音;重在“悟”,升华报道主题。《70年——循红色足迹 悟初心使命》专栏,通过今昔对比、亲历者讲述、记者感言等,感悟初心使命,致敬伟大时代。

    关键词:红色记忆     节庆报道     初心使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绍兴解放7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讴歌时代巨变,5月22日全境解放纪念日,绍兴日报在头版推出了《70年——循红色足迹 悟初心使命》专栏。报道以绍兴解放历程中的老照片为线索,紧扣“寻”“变”“进”“悟”四个关键字,通过今昔对比、亲历者讲述、记者感言等,感悟初心使命,致敬伟大时代。

    截至6月30日,专栏共推出13篇浓墨重彩的报道,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献礼,也有效提升了采编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立足“寻”:找回红色记忆

    绍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出了周恩来、张秋人、何赤华、汪寿华、梁柏台、俞秀松等一批著名人物,上演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怎样展现绍兴解放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编辑部决定从“寻”字切入,精选角度,以点带面串联出一幅绍兴解放的红色画卷。

    结合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等举办的“古城新生——纪念绍兴解放70周年图片展”,编辑部精选出其中的13幅图片,分别对应车头战役、回山会师、总理返乡视察抗日、兰沿桥头截杀日寇、皋北抗日自卫队后堡突围、墨城坞之战、石璜缴枪等重大历史事件。时间上涵盖了1919年至1949年,地域上实现了区、县(市)全覆盖。

    专栏平均每周推出两期,篇首有提要、篇尾有感言,注重视觉呈现效果。一个多月里,两名主力记者和县市平台记者紧密协作,以图片为线索,深入一线寻访到了一批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倾听他们讲述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家国记忆。 

    报道见人见物见事见场景,叙述简洁生动。如回山会师时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战士每天帮村民挑满水缸、皋北抗日自卫队队长朱铁群为掩护队友喋血胡家祠堂、墨城坞战斗中村民将过年都舍不得吃的腊肉和鸡蛋等送上阵地、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为追念朱学勉烈士将枫桥“忠义中学”改名为“学勉公学”等等,这些细节或动人心弦,或催人泪下、振奋人心。

    展现“变”:直击发展成就

    寻找见证初心,变化体现成就。在“寻”的基础上,报道紧扣一个“变”字,着力展现这些红色地标的沧桑巨变和巨大成就。

    变化体现在新旧图片的对比上。13期报道每期均推出两张主照,一张是黑白的历史图片,一张是彩色的当代景观照。两相对比,数十年的巨变一目了然。

    变化体现在时空的穿越上。如《一江两岸起新图》一文中,记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曹娥江的秀美和这片区域的繁华——“如诗般宁静,如画般旖旎。初夏的曹娥江,清流汤汤,不舍昼夜。如今的一江两岸,汇聚了人才、资金和高端产业,一个崭新的上虞城市产业带正日渐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70年前,正是在这条母亲河上,上演了人民解放军强渡曹娥江、解放百官城的激烈战斗。

    变化成为统领本组报道的总要求。曾经见证“五四”等诸多历史事件的觉民舞台,变身为现代化的鲁迅电影城;曾发生过3次缴枪的石璜镇,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花木之乡;70多年前,上演“桥头截杀日寇”的新昌兰沿村,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闪耀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上。这些变化,增强了读者对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和信服感。

    突出“进”:聆听时代足音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报道突出一个“进”字,把各地开拓奋进的行动,与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四大”建设、绍兴“融杭联甬接沪”、打造“四个体系”、重返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等战略部署结合起来。

    古贡院20号,是1926年中共绍兴地委组建时的所在地。如今,其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如何体现“进”?报道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绍兴人民在艰难与曲折中不断前行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这一区域近年来发生的盛事,如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将文章主题提升至绍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1949年5月6日,革命部队曾在兰亭作短暂休整。70年后,这处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风景秀丽之地,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书法为媒介,以文化为坐标,让世界来倾听,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高地,影响力与日俱增。

    91年前,中共绍兴县委在大禹陵禹王庙内成立。《大禹精神永相传》一文,在回顾党史的同时,着眼于传承弘扬大禹精神,通过24年连续公祭大禹陵、1万余名河(湖)长治水护水等,展现绍兴儿女缵禹之绪、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重在“悟”:升华报道主题

    “寻”是开始,“变”是见证,“进”领时代,贯穿其中的是“悟”。系列报道的“悟”,分为红色遗迹所在地党委政府等相关负责人的发展之悟和记者采访的感言之悟。

    发展之悟,有对初心使命的认识、发展形势的分析,也有下一步工作的谋划和打算。如新昌县回山村党总支负责人表示,要守护好回山会师红色资源,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感言,把周恩来严实的作风和为民情怀当作标准和镜子,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对伟人最好的缅怀等等。

    记者之悟,体现在每篇报道末尾百余字的“记者感言”中。《星火车头绿色路》的感言写道,改革开放的春风、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给车头村带来新的机遇,而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则给这个山区村庄提供了不竭动力。《觉民舞台唱新曲》的感言则是,鲁迅电影城不仅仅是一座电影院,其百年兴衰,反映的是绍兴人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折射的是时代滚滚潮流中绍兴古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感言,提纲挈领,角度各异,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持续一个多月的报道,采编人员也有很多感悟。记者阮越才多次深入山区农村、革命圣地。“每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记者徐晶锦表示,在采写这组报道的过程中,沉下心去挖掘、发现、感知革命故事,让她感受到一种抽丝剥茧的快乐以及与历史对话的获得感。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将是今后驱动她在新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者系绍兴日报编辑部执行副总编)

    责任编辑:杨芳秀

副刊之美在文艺
使命担当 信仰驻心
以 “新闻承包人” 模式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圈
舒展红色画卷 奏响时代强音
企业报副刊:生动表达,多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