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企业报副刊:生动表达,多彩呈现

● 李 瑾 《 新闻战线 》(

    摘要:企业报副刊要求新求变,就要打开办报思路、拓展传媒渠道,积极有效地延展新闻热点的维度。副刊应积极借鉴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营造气氛、呈现新颖、表达生动,积极跟进受众反馈,多角度、多层次地打造推陈出新的时代副刊。

    关键词:企业报     副刊     创新     发展

    随着互联网阅读的迅猛发展,传统报纸副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企业报副刊由于其传播领域、关注热点、读者群体的专业和细分,较之其他报纸副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全力打造自身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把握时代脉搏,认清传播趋势

    从未有哪个时代像最近几十年一样,人口分布、社会分工、通讯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报纸的诞生,本就是对当时信息交流不畅的一种颠覆。可以说,纸媒、电报等载体的出现,是世界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新。

    而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通讯方式再度带来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世界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新。这种质变带来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催生出全新的传播方式,并为传播媒介和通信渠道提供更为先进的、信息化的支撑。这种全新变革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新的传播焦点,极大地刷新了用户(受众)的信息需求维度;新的传播焦点和急速扩张的用户信息需求维度,又从另一个方向催生了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日益快速变革。

    如果以2000年为划分界限,将报纸副刊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那如今受众的需求已由“前传播时代”的“缓阅读”“深阅读”,渐次转化为“后传播时代”的“快阅读”“浅阅读”以及能够直击痛点的“针对性深阅读”。公众的副刊审美,也从“前传播时代”由副刊编辑+知名作者、专家所引领的高审美情趣+知识密度型偏好,转化为视域更加广泛、视角更为下沉、更加贴近公众喜怒哀乐的审美偏好。可以说,公众的阅读黏着度,日渐成为引领一切传媒、包括报纸副刊在内的第一生命力。

    那么,报纸副刊如何在碎片化、快速更迭的传播“红海”中独辟蹊径、把握优势、站稳脚跟?我们从黏着度入手进行深入剖析。公众对新闻的关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播范围由小至大的曲线与关注热度的走势相一致:由前期的缓慢发展到中期的快速扩张,直到臻于最高点的白热化关注,引发公众极大的讨论参与度,在这之后关注数据迅速回落——新的传媒焦点快速更迭,再度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这就向我们副刊工作者、特别是企业报的副刊工作者提供了某些启示:如何提升公众关注度?前期筛选并第一时间跟进有效热点,保持对这一热点的深入挖掘,以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有效引领,借由对热点的关注,实现新时代企业报副刊的生动表达。

    有效分析优势,实现稳步跨越

    一直以来,企业报的办报宗旨都是立足企业建设、彰显行业特色、生动反映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动态,这就意味着企业报副刊先天就带有浓厚的行业属性。在媒体高速融合的今天,这一行业属性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企业报副刊在新时代下转型升级的短板。但如果我们独辟蹊径,会发现这一所谓“短板”正是绝大多数媒体没有具备的先发优势。

    企业报副刊立足企业建设,以大型实体国企为依托平台,先天就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新时代大发展中,本身就具备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传播力量;在彰显行业特色方面,具有无法被替代的差异化优势,在如今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的传媒“红海”中昭示着自己独特的存在;能生动反映企业干部员工生产生活动态,自带稳定的内容生产渠道和广泛受众,并且能牢牢地锁定这部分人群,较之一般传媒和受众之间更具备了新闻接近性和浓厚的情感归依。因此,企业报副刊的求新求变,更多的是要打开办报思路,拓展传媒格局,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人文对行业内部的融合影响,积极有效地延展新闻热点的维度。

    企业报副刊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将新形势下时代赋予传媒的使命担当与企业报副刊教化育人的功能高度统一,彰显时代主题,勇担传媒责任;弘扬社会新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立足企业自身人文表达,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与本行业的正能量,充分展现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让企业的先进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到时代的新风尚中去;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副刊编辑和作者要更为积极主动地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的精神需求,采用更为贴近基层的表达形式,为企业报副刊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创新表达方式,有效借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受众的活力和关注度。

    当前,包括企业报在内的报纸副刊都紧跟新传播趋势,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客户端等新型传播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副刊的传播方式。但是,也应意识到,新型传播媒介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和反馈方式,让人们对资讯的接受度越来越朝短平快、碎片化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同样一篇稿件或是一组策划,刊发在新媒体平台上会更加先声夺人、引人关注,随之而来就是纸媒关注度的进一步削弱。长此以往,纸媒和新媒体的地位就会渐渐失衡,出现“内部削弱”的不利局面。我们应采用逆向思维法,让纸媒积极借鉴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营造气氛、表达生动,积极跟进受众反馈,多角度、多层次地打造新时代副刊。

    注重整体策划,探寻多彩呈现

    在全新的媒体发展趋势下,近年来四川石油报副刊多次改版升级,顺应时代潮流,紧贴油气田改革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由2010年以前关注石油一线的“亚新闻”特色,逐步转向了“关注当前社会,提升文化品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全面升级为宗旨,以强化稿源为基础,以整体策划为载体,以版式设计为依托的总体思路。

    2018年,四川石油报副刊浓墨重彩地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及纪念专版。一经推出,即获得油气田广大员工的大力支持。40年改革开放、40年春风化雨,四川油气田作为中国石油版图上一支重要力量,在40年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保障中发挥着自己坚强有力的作用。每一个川油人,都是这一辉煌历史进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获得者。这个策划触动了石油人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大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感以及所见证的油气田发展史,纷纷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稿,抒写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油气田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这一策划的声势和力度,积极响应了时代发展的鼓点,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中展现了四川石油人的奋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川石油报积极抒写石油人践行志愿精神、热心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事迹。《石头沟村的扶贫记忆》,讲述了共产党员许新在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石头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600多天的历程,一经刊发即引起广泛好评。物探员工关注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江油好人王开文等先进事迹也获得石油副刊的长期关注、及时报道,传播了正能量。同时,注重跨传播形式的探索表达,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关注潮流趋势,聚焦“二胎”“世界杯”等热词,积极抒写其与石油人生活的关联。其中,“记得那年我18”就是一次精彩的策划探索。“记得那年我18”是2018年初活跃于微信朋友圈的一个热点话题,很多“60后”“70后”“80后”纷纷刷起了自己18岁的青涩照。四川石油报副刊敏锐地抓住了其中极富共鸣的趣味性,策划了石油人版本的“记得那年我18”,回首往昔的青涩与憧憬,对比今朝的成熟与奋进,将微信朋友圈中的闪光点延展到报纸副刊进行文化表达,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抓住行业微电影大赛的契机,采用分镜头切片、精彩段落选登等多种形式,积极实现精品微电影的副刊呈现。纸上微信朋友圈、纸上微电影、纸上QQ群讨论等创新形式异彩纷呈,这一系列的不懈探索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打破传播界限,灵活创新表达形式,副刊一样能成为“吸睛”的传媒阵地。

    综上所述,关注社会现实、围绕一线生产,将企业特色与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让副刊焕发出新的特色,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四川石油报积极探索,将自身发展与伟大时代不断涌现的亮点有机结合,相信定能打造出主流价值观下饱含情怀的精品副刊。

    (作者单位:四川石油报)

    责任编辑:武艳珍

副刊之美在文艺
使命担当 信仰驻心
以 “新闻承包人” 模式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圈
舒展红色画卷 奏响时代强音
企业报副刊:生动表达,多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