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媒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变与不变

● 傅春秘 《 新闻战线 》(

    摘要:全媒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中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坚守三个“不变”:坚守党性原则不变,坚守新闻真实性不变,坚守职业操守不变。

    关键词:全媒时代     新闻工作者     党性原则     职业操守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作为宣传思想工作主力军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全媒时代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与担当,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既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必须深入思考、付诸实践的新课题。

    传播业的深刻变革

    传播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诞生。回顾历史,传播业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岩面描绘、文字记载、纸媒、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多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更迭,都是传播形态的创新、传播手段的创新,都是后起媒介对先前媒介的丰富和“补偿”。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手机成了百姓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伴生了大量的“手机族”。尤其是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以手机为传播载体,以智能平台为传播媒介,以手机客户端为传播途径的新兴传播业。大量新媒体、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各种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一个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特征的“全媒时代”正悄然到来。

    全媒时代,传播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传播形态更加丰富。一条信息的传播,不仅仅是单一的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而是图、文、音、影等各种传播形态的高度融合,信息更形象、更具体、更丰富;二是信息发布人群更加广泛。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29亿。这些用户既是各类信息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信息的发布者,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将获取的信息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平台向外传播;三是传播更加迅速。随着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发布低门槛化,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条信息或敲一下“回车”,或点一下“完成”,或击一下“发送”,便可瞬间传播出去;四是受众交流更加便捷、更具亲和力。信息发布者会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制作出适配不同终端的产品,并通过文字、动图、轻应用、表情包等便捷交流工具与受众互动,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

    新闻工作者应主动求“变”

    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是全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全媒时代的到来,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全媒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紧跟全媒时代传播业的革新步伐,创新传播理念,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技术手段,做“一专多能”的通才。

    在传播理念上求变。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的受众是读者,电台的受众是听众,电视的受众是观众。无论是报纸,还是电台、电视,往往是以灌输为使命、以引导为职责,不考虑受众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一味地把受众当作教育对象,致使受众渐渐疏远,甚至弃传媒而去,这也是媒体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全媒时代,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消费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是亦“予”亦“受”。新闻工作者要摒弃传统媒体时代“唯我独大”的思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用户至上的理念,言用户之所欲言,让受众愿意主动了解真相、获得真知,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共鸣,达成共识。

    在实践能力上求变。在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的全媒体时代,只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新闻工作者,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反之,“通才”“全才”会主动顺应全媒体发展趋势,成为新闻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新闻工作者在实践能力上求变,就是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的要求,让每一篇新闻作品都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或是“镇版之作”,或是“刷屏之品”。具体来说,要把“脚力”伸向基层,伸向群众,走向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里,将普通百姓的鲜活故事和感人瞬间呈现出来;要用“眼力”发掘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动向,善于发现事物的“亮点”和“闪光点”,科学研判事物发展结果,做到既见人所见,又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要动“脑力”辨真伪,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深度,对事物的新闻报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得更深,让看似平常的话题,经过“脑力”加工,有“拨云见日”的深度和广度;要用“笔力”书写新鲜生动、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把历史典故、名言经典与网络语言等流行元素相结合,体现短、实、新、真、鲜、活的优良文风,使新闻作品呈现“小而精、大而美”的艺术感,让受众体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文风美感。

    在技术手段上求变。依靠全媒时代的图文、音频、视频、H5等多元综合形式,新闻工作者不再是仅靠一支笔、一部相机或一台摄像机就能行走天下的新闻“专才”,而是在“专一”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智能技术、智能手段、智能平台等的“通才”“全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各个环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变中坚守“不变”

    全媒时代,尽管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中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职业定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坚守“不变”。

    坚持党性原则不变。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决定了根本立场和政治方向。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党性和人民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牢记党管媒体、党媒姓党,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牢记宗旨使命,牢记社会责任,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体现在新闻作品之中,把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准确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坚持新闻真实性不变。真实性是新闻作品的生命。在观点跑得比事实快,情感压倒事实的“后真相”时代,新闻工作者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本领建设的长期抓手,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抽丝剥茧、澄清事实、发掘真相,创作出“沾泥土、带露珠、散芳香”的新闻作品,用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证明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优势,继而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

    坚持职业操守不变。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自媒体异常活跃的今天,新闻工作者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一身正气,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既不能随波逐流、跟帮起哄,也不能含糊退让、失去主张,始终正确运用好手中的话语权,弘扬社会新风尚,释放发展正能量。要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权势所屈,远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用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自觉,赢取社会的尊重和百姓的赞誉。

    (作者系秦皇岛日报编委、政教部主任) 

    责任编辑:武艳珍

智屏互联下IPTV的定位与重构
全媒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变与不变
从 “四级办电视” 到 “四级办融媒”
以工作性报道 “智变” 引领行业媒体 “蝶变”
新闻评论“多事一议”结构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