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党报评论:从 “内容+” 到 “视觉+”

—— 人民日报评论版改版“微观察”

● 李洪兴 《 新闻战线 》(

    摘要:如果说传统评论是抓取读者的“静态注意力”,媒体融合中的评论则是抓取读者的“动态注意力” 。 “可视化呈现”是党报评论的新突破口,要在内容“言值”基础上实现“视觉+”,塑造版面的“颜值”。全媒体传播是活态传播,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人民日报评论版以视觉设计做“活”版面,坚持“浓眉大眼,浓淡相宜”,增强了版面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

    关键词:人民日报评论版     内容 视觉     机制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要发挥好这“三个作用”,人民日报评论首当其责、举足轻重。

    今年元旦起,人民日报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版面调整。在这次改版中,评论版在版序、出版周期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在版式、栏目、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让版面既有“言值”,又具“颜值”,进一步增强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内容+”:做好加法,打开党报评论新格局

    融合发展是媒体的一场自我革命,但无论建什么载体、借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做好内容始终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对于党报评论而言,提高评论质量、做好评论内容,才能提升党报评论的“言值”,让主流声音、主流价值在舆论场中传得更广、影响更大。

    改版后的评论版,以栏目为抓手做优内容,既有关注时事热点的《人民时评》,也有聚焦社会现象的《人民观点》;既有刊发专家专论的《新论》,也有集纳群言众智的《大家谈》,品牌栏目精品化,新建栏目常态化,形成了不同层面、不同风格、不同视野的栏目集群。

    改版后的评论版,加大了原有品牌栏目的选题范围和刊发频次。改版至今,《人民观点》栏目推出了“回答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等6个系列近30篇稿件。《评论员观察》栏目也推出了“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聚焦互联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等多个系列。为了突出开门办版的特点,还加强《大家谈》栏目的策划,聚焦社会热议、公众关注的话题,如“大病网络众筹,爱心该如何安放”“营造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等,邀请专家、学者与读者一道,畅所欲言,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些评论聚焦社会现象、世道人心、治理难题,求新、求深、求专,把讲道理的“理性分析”和摆事实的“感性说服”结合起来,在议程设置上有独创、在观察视角上有突破、在文风表达上有创新。

    另一方面,重点推出一些新栏目。其中着力打造的,是致力于“人在现场,采在现场,评在现场”的《现场评论》栏目。评论员走访北京通州、江苏无锡、浙江德清等地的河湖长,提炼出“河长制,关键在‘河长’治”等醒目观点;来到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思考“创新一线”的密码;深入中国建造施工现场、脱贫攻坚基层一线,感受新时代发展脉动……走出去的评论员,以脚力激荡笔力、以眼力提升脑力,让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成为改版之后的一个亮点。鲜活、生动的现场评论,不仅让读者有了全新阅读体验,而且给评论版增色颇多,既增强了评论员的“四力”,也打开了党报评论新格局。

    “视觉+”:做好乘法,铺开党报评论新画卷

    如果说传统评论是要抓取读者的“静态注意力”,媒体融合中的评论生产则更多是要抓取读者的“动态注意力”。这个“动态注意力”,包括文字符号、观点标签、呈现形式、传播渠道、视觉设计,等等。新媒体时代,“可视化呈现”是党报评论的新突破口,对于评论版而言,就是要在内容“言值”基础上实现“视觉+”,塑造版面的“颜值”。

    有学者曾形象地指出,“M一代”(媒体一代)最怕的是“死机”和“死记”。的确,全媒体传播是活态传播,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改版后的评论版,以视觉设计做“活”版面,坚持“浓眉大眼,浓淡相宜”,增强版面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

    所谓“浓眉大眼”,就是做好标题、做精提要。题好一半文。评论版的标题制作,兼具文字美感与思想深度,如《描绘时代的“大江大河”》《保障正常福利也是担当》《春风一来 花就会开》,都有很强的评论味。对于版面而言,文章的标题也基本上构成了版面框架,每个标题都要既过“内容关”,以确保准确生动,又要过“版式关”,以达到舒适协调。同时,改变以往文章提要的制作方式,摘编稿件中的金句、要旨,通过一定设计,作为文章的核心阅读,与标题相互映衬,更为醒目。

    所谓“浓淡相宜”,就是精选图片、图文并茂。1月2日,改版后的评论版首次亮相,3幅图片和一篇短文配合的《评论图说》惊艳读者,图片色彩绚丽,短评庄重大气,文图相得益彰、各擅胜场。新闻图片的加盟,将原来需要用文字描述的论据,转化为简洁的视觉语言及图片说明,提升了观点“纯度”,也显著增强了评论的信息含量和细节张力。同时,以“漫画+打油诗”的形式,丰富版面的视觉元素和内容形态,1月7日的《一屋多牌》、2月13日的《骚扰电话》等漫画,都可称精品。

    改版后的评论版,力图以“视觉+”带动平媒实现场景化呈现,更丰富的栏目、更鲜明的提要、更灵活的版式、更多样的图片,互相搭配、相互衬托,形成评论版设计上的“乘法效应”。

    “机制+”:做好优化,激活党报评论生产力

    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全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的全新改版,对党报评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继续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机制。评论部以“机制+”,让人人能参与、人人想参与、人人会参与,充分激活党报评论生产力。

    在栏目上,确保从主任、主编到编辑,责任到人,从纵向上让采编流程更顺畅。例如,《人民观点》《现场评论》《大家谈》等栏目,都有明确的负责主编和编辑,一体策划、一体撰写、一体精编,充分调动起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具责任感和目标感。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的作用,发挥各级各地党报评论员的优势,博采众长,将“开门办评论”进行到底。

    在选题上,努力再造流程,前期研讨、中期完善与后期执行相结合,从横向上发挥合作之力、众人之智。组织近期、中期、长期的选题策划群组,把握热点事件、抓住普遍现象、预判大事要事,进行充分讨论与准备。目前,评论版以《人民时评》《新媒体锐评》为抓手汇集每天新闻线索,以《人民观点》《评论员观察》为基础形成专题策划,确保版面内容政治性、思想性与时效性的统一。

    在采编上,做到“团队作战”与“分兵把守”相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党报评论的工作效率。例如,一块评论版至少由一位部门主任、一位主编、两名编辑参与其中,在上版之前,每位同志都要核校稿件;在压版之前,版面责编要集中通读版面内容,确保在集体讨论时不漏过一处精彩、不放过一个错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改版,变的是呈现形式、传播方式,不变的是思想引领、价值传播。唯有勇立潮头、矢志创新,把握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大势,保持主流媒体的自信与定力,让书写党报评论的“平面纸”变成传递中央声音的“全景图”,才能书写好新时代“融评论”的大文章。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评论部)

    责任编辑:武艳珍

“捡来” 的故事感动了江海大地
党报评论:从 “内容+” 到 “视觉+”
以 “四力” 纠 “四风” ,搞好舆论监督报道
保持历史耐心,成就副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