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四化” 法宝: 融合发展的 “澎湃经验”

● 李云芳 黄 杨 《 新闻战线 》(

    作为融合发展的产物,澎湃新闻领风气之先整体转型。思维转型方面,通过建立交流分享机制和引入年轻“海归” ,帮助“老报人”摆脱“路径惯性” ,努力拥抱新技术、新手段;新闻实务方面,通过技术应用化、操作集群化、形式互动化、内容产品化,着力推进融合创新。

    在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海量生产、传播趋近“爆炸”的当下,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并无止境。澎湃新闻诞生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风口,领风气之先,率先整体转型,并着眼技术、内容等进行探索、开拓和创新,不断将融合发展推向纵深。

    “互联网+资深报人”

    澎湃新闻从传统纸媒转型而来,团队中有不少“资深报人”,且都是骨干力量,他们是内容生产方面的宝贵财富。但在融合发展之路上,他们需要在形式和手段方面进行思维转型,努力掌握“新”本领。

    澎湃新闻双管齐下。一方面,引入许多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以此将新视野、新想法、新技术、新手段直接带入澎湃新闻。近年来招聘的人员中,有一半拥有境外或海外留学经历。不少项目或产品就是这些年轻人直接策划的,如关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转角遇到爱》和《南方阴雨大赛|60年的数据告诉你:这是太阳流浪最久的一次》;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交流机制,推进学习交流、经验分享机制化。澎湃新闻不定期邀请经常接触国际媒体和国内技术派资讯平台的人员来分析行业动态和分享最新经验。同时,不定期邀请视觉、设计、产品、数据等人员,在中层以上骨干参加的大会上介绍、交流一些先进技术和酷炫的操作方式。这既有利于传统“报人”们思维上的开放,也有利于团队直接借鉴一些成熟经验。

    比如,关于2018年7月的泰国足球少年洞穴救援事件,分享人介绍了路透社、纽约时报、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操作方法,包括平面媒体是如何快速将文字、图片、视频和数据集成在一个H5上的、电视台是如何使用虚拟演播厅重现洞穴构造情况和展示救援难度的,等等;9月,印尼强震引发的海啸对城市帕卢造成了严重破坏。分享人介绍了路透社是如何综合使用高清卫星图、欧空局数据、牛津大学实验室计算的地表变化等内容呈现帕卢受灾前后变化的。

    从互联网商业公司加入澎湃的年轻产品经理,会不时分享国内各个媒体客户端、资讯分发平台当月在产品迭代、局部升级、子项目研发方面的最新情况。这些介绍便于内容人员及时了解业内最新态势,以便让决策更有针对性,明确哪些是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解决的、哪些因为很快会被淘汰不必坚持。

    此外,在操作一些重大项目前,项目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搜集和研究国内外媒体在同类题材上有哪些先进做法可以借鉴、有怎样的教训需要吸取。

    为鼓励员工探索尝试融合创新,澎湃新闻在年度新闻奖项中,专门设立了“年度产品”“年度交互&数据”等具有鲜明融合特色的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为便于不同类型部门的人员交流,在办公条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特别辟出12层一整层楼,打造“澎友圈”空间,设置各种开放空间和会议室,并提供咖啡、甜点等,以此鼓励员工跨越楼层和部门的壁垒,在一个自由而轻松的氛围里碰撞出融合创新的火花。

    “澎友圈”的各个房间,还分别以一些知名地方的名字命名,如“塞班”“马尔代夫”“巴厘岛”……如今,内部开会或跨部门沟通时,相约12楼已成一种“时髦”方式。

    澎湃新闻今年5月刊发的《H5|纪念华工参建美国首条跨洲铁路150周年》,是由国际新闻部(文字部门)、国际视频部、交互体验部、数据新闻部4个分散在3个楼层的部门联手制作而成。在策划和制作阶段,笔者多次目睹他们在“澎友圈”围坐热议的场景。

    秉承“四化”方针

    在新闻实务方面,澎湃新闻一直秉承“四化”方针——技术应用化、操作集群化、内容产品化、形式互动化,以保证生产出既有高品质又有传播力的好内容、好产品,不断开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技术应用化

    互联网时代技术发达、手段丰富,对媒体来说,重要的是让技术不只是橱窗里的摆设,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应用到新闻生产和扩大传播等方面。澎湃新闻视觉中心储备了一批具有较强制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包括前端工程师、UI设计师、动画设计师、漫画师、平画设计师、3D设计师等,这些人既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还能将之尽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VR新闻代表了一种先进技术的潮流趋势,澎湃新闻一直在努力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具体新闻报道中。澎湃新闻设有专发VR产品的《全景现场》栏目,专题报道时拍摄VR全景视频已成标配。产品《海拔四千米之上》,70%都是VR视频,包括定点VR和漫游VR,这些场景均拍摄自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点,每个场景之间逻辑上互相关联。这样,未曾到过国家公园的读者,通过该产品即可360度体验国家公园的美丽和独特。特别是移动VR场景,在行进时读者能360度点击观看周边情况,体验感非常好;在巴黎圣母院大火后,澎湃新闻推出失火前巴黎圣母院的内外部VR视频,读者体验着兼具宏伟与优美的圣母院建筑,念及美好已被焚毁,心中更增惋惜和遗憾;今年4月,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策划制作《建军70周年》VR三维虚拟展厅,将海军军史、舰船兵器等集成到一个虚拟展厅里,读者借助3D眼镜即可在展厅中巡游、了解各类知识,沉浸式体验感很强。

    卫星图的运用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如何发掘其高级功能并精准嵌入到报道中,需要在实践中不停探索。比如,今年4月的凉山木里森林大火中,由于火灾现场地处深山密林中,且余火未灭或存在复燃可能,现场被封锁,赶到凉山采访的记者不能抵达核心地点,因此一直无法向读者描绘出火灾现场及救火的难度所在。综合前方信息后,编辑通过卫星地图找到了准确的起火点和邻近的立尔村,借助卫星地图本身的3D功能,还原出现场立体模型,让读者可以清晰看到火灾现场的地形: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密林,哪里是受到大火威胁的村庄。

    插画、连环画这门传统手艺,也在澎湃新闻融合创新的新媒体产品中焕发了青春。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界面项目一等奖的H5产品《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下称《天渠》),采用下拉式长幅连环画、渐进式动画、360度全景照片、图集、音频、视频、交互式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让这个已经被多次报道的人物和故事,被生动地还原进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5G技术如今被高度聚焦,澎湃新闻也正紧跟潮流进行探索和布局。目前正与相关运营商沟通对接,先期希望打造一个5G智能媒体应用实验室,并尝试VR直播。

    操作集群化

    机构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碰到重大议题时,能够在人员组织、设备保障和时间周期方面给予足够保障。

    如三江源国家公园报道项目,澎湃新闻从2018年2月就开始筹划方案,整合组建包括文字、视频、直播记者在内的团队,7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赴现场进行采拍。累计约40人参与该项目,到一线参加采拍的就有25人,之后又花了一个月时间进行后期制作。经过拍摄、重新拍摄、修正拍摄、补充拍摄、海选资料、反复剪辑、设计包装、解说配音、画面调色、文案撰写、内容敲定、模块开发、调试优化、设计海报等一系列流程后,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包括3篇深度文字报道、4部微纪录片和4场大型直播。全媒体互动产品《海拔四千米之上|极致体验·三江源国家公园重磅实景互动H5》尤有分量。该产品包含4段精美的引子视频、9个360度全景视频、9个小环境展示视频,让人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

    春节是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运则是这个节日绕不开的话题,澎湃新闻坚持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并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19年春节,澎湃新闻策划了多个产品,包括《Z112列车上的中国》《跟拍摩托车千里返乡大军》《春节七天民俗直播》《“青春作伴”——95后大学生跟随95后打工者返家》《忆年——关于春节最难忘的人和事》《年夜饭大赏——征集全球华人的团圆短视频》《开始成年的“90后”的春节故事》《己亥年话》等。这些作品种类繁多,既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采写的内容,如《跟拍摩托车千里返乡大军》《己亥年话》,也有用户提供的内容,如《年夜饭大赏》《忆年》,还有用户在记者指导下生产的内容,如《青春作伴》。

    今年春运报道中最有创意、最有分量的策划是“Z112列车上的中国”。列车由海南海口发往黑龙江哈尔滨,全程运行时间超过48小时,运行里程4311公里,是春运里程最长的列车之一。澎湃新闻组织文字、视频、直播、设计、数据、动画、图片等多个部门,有12人乘坐列车全程跟踪,记录和拍摄了06车厢内97位乘客的心声和故事。该策划前后方超40人参与,累计发布大小作品100余个,包括文字报道、视频、直播、H5产品、数据报道等,同时还辅之以“问吧”等形式进行了互动。

    其中,三个产品尤具融合特色:

    《H5|4311公里,满载而归》虚拟重现06号车厢环境,文字记者按照座位号收集车厢内97位乘客基本信息,并让他们通过一句话表达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心愿。

    《Z112列车的澎湃印记:驶往乡愁何处》跟踪短视频内容,极具创意地嵌入火车每个窗户中,让列车车厢成为连接故事的线索,最终通过多个乘客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流动的中国”。

    《4311公里归途:Z112列车06车厢97位旅客数据画像》以热词分析的方式,对这些旅客的收获和希冀进行归类。关于过去一年的收获,热词是“赚了点钱、身体健康、没有挂科、工作顺利”;展望新的一年,热词是“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多赚钱挣钱、平平安安”。

    形式互动化

    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原先的点对面传播变成了面对面传播,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互通。澎湃新闻在设计融合项目时也力求互动,既能让用户感兴趣并参与其中,还可以借助用户提供的内容再生产作品,形成互动共生。

    2018年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产品《互动H5|征集“我的汶川记忆”:十年前地震时你在哪里?》,征集读者与那场大地震的故事,借此构建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在“大江奔流”主题报道中,这一架构被复用,推出《大江奔流·征集︱我的长江故事》,征集读者与长江的故事。该产品拓展了主题宣传的广度,使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儿,读者参与颇为踊跃。借助用户提供的内容,编辑又加工生产出多篇作品,如《“我的长江故事”摘选|航运世家:三代七口都在长江航道工作》《“我的汶川记忆”摘选|不止大半个中国的共振》等。《数说|在1857份汶川记忆里,我们发现了什么?》则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展现了1857份回忆里的共性元素。

    有的互动作品是征集影像。“家国协奏曲”通过设计开放的平台,吸引用户上传相关主题的照片,平台自动生成专属的微纪录片,并在澎湃新闻的瀑布信息流中予以展示。该作品的设计初衷,是通过个体变化来折射家国变迁。截至目前,对应改革开放4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家国协奏曲”已分别推出“致改革”“致青春”两期主题。今年下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还将推出“致祖国”主题,形成“家国三部曲”。上述征集形式,既强化了澎湃新闻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也让澎湃新闻生产出更多接地气、应时令的内容。

    澎湃新闻也经常借助游戏这种最具参与性的形式,来配合并突出报道主题。在2019年春运报道中,配合“摩托车千里返乡大军”直播,澎湃新闻设计制作了小游戏《摩托大军千里返乡,澎湃互动体验式H5“暖途”为骑行者助力》。游戏设计了一个骑着摩托车在路上疾驶的角色,用户点击进入后可控制角色,既要避开其他车辆和障碍,还可获得红心延长生命,并根据抵达目的地所用时长进行排名。游戏颇有难度,吸引了许多读者参与。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参与者可体会和共情骑摩托返乡者遭遇的一系列困难和归家的急切心情。

    如今互联网社交发达,用户对非资讯类的“性格画像”“兴趣画像”“能力画像”都有很强的参与兴趣。迎合此种需求,澎湃新闻推出一系列偏重社交属性的互动产品。比如,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澎湃新闻推出《灵魂书签》互动产品,通过让用户勾连经典美术作品、音乐片段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句,给用户生成一个性格画像,供朋友圈转发的同时,还会推荐一本相关联的书籍供阅读。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产品《你说起话来,有多穿越》,从1978年第一版以来数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摘选出过去40年里的一些特殊词语,让用户选择正确解释,通过回答情况来描摹出用户的“能力画像”。这些互动产品,既展现了澎湃新闻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起到了让用户在互动娱乐中关注特定时令、增长知识的作用。

    内容产品化

    互联网时代是个“信息快餐”时代,内容不可避免会有碎片化、速朽化倾向。为了让记录这个时代的信息生命周期、活跃周期更长久,澎湃新闻始终坚持内容产品化。

    产品化意味着内容的系统化和精致化,只有高品质的内容才有可能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快速更迭中,更长久地被保存和记忆。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澎湃新闻一般在前期滚动生产各种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短平快”文字报道、视频短讯,到后期则制作推出主题明确的系统性产品,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全貌。比如,就导致逾250人死亡的斯里兰卡“4·21”连环爆炸,澎湃新闻制作了《亲历者的生死瞬间——斯里兰卡爆炸地图》。该产品通过收集整理多名亲历者及遇难者家属的故事,还原斯里兰卡爆炸的惊心一刻。记者前期采访的文字、视频片段,以及一些聚合内容,都集成在斯里兰卡地图上,让各类信息在这一产品中实现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在埃航空难报道中,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公开渠道或相关报道,尽可能收集遇难者基本信息,包括照片、身份、姓名、年龄、家庭以及乘机事由等,在“头七”那天,制作发布了一份全面的遇难者名单,这无声地应和了文字报道中的一句描述,“观光、扶助、洽谈、赴会,这些约定连同客机,化为碎片。”产品发布后,因为信息全面,传播甚广,许多读者评价该作品是对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的致敬。

    凉山木里森林大火报道中,澎湃新闻做了两个产品:

    《凉山蹈火英雄生前事 | 30个生命定格了,30段记忆将长存》是一个长图,30名遇难者每人摘选一位家属、战友等的介绍,记录他们的“生前事”;《H5 丨他们平均年龄25.5岁》,集成澎湃新闻前期对30位遇难者的视频报道,悼念逝去的年轻生命,引人泪目。

    除紧跟重大新闻设计制作产品外,澎湃新闻平时也会设计不少有深度、有格调的产品。

    如去年7月份发布的《H5 | 69年风雨录:台风来去之间,哪些地方最受伤?》,是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受台风影响范围的一个产品,原始资料均为数据,设计人员通过动画、柱状图、分类表等方式,可视化地展现了台风对我国侵袭破坏之多之大的情况,还根据“受伤”程度对台风影响省份进行了排名。该产品让受众对台风有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理解,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的街道和街道上的我们》,选取上海外滩的中山东一路和东二路,还原了这两条街道近200年内几个时段的样貌。颇具创意的是,对那些人以外的街道、交通工具和背景建筑,用户需要点击后才能显现,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读者借此可直观感受到承载人类的城市街道、交通工具是如何变迁的。“你看到的是街道的变迁,更是人与街道互动方式的嬗变。”

    由于技术的多样性和储备的性价比问题,在一些特殊时点,针对一些特殊创意,澎湃也会引入外部力量参与,如《我们的街道和街道上的我们》,就是由澎湃新闻的开发人员和外部力量合作完成;为迎接十九大制作的RAP歌曲《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澎湃新闻完成前期策划和文案后,后期邀请专业音乐制作公司进行谱曲和录音制作,最终完成了这一高传播率的创新作品。

    在融合发展、创新生产之路上,无论是整合内部资源还是借助外部力量,只要有利于生产出高品质的内容、有利于让信息更快更广更好地传播,澎湃新闻就会积极尝试,并一以贯之地将创新进行到底。

    (作者李云芳系澎湃新闻编委,黄杨系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利云

打造“色香味”俱全的融视频“佳肴”
北京时间:大美担当,创新图强
建设智媒体,打造新型传播平台
融合传播让主旋律更加响亮
推动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三个关键创新
《早餐中国》:“青春海峡” ,因创新破局
“四化” 法宝: 融合发展的 “澎湃经验”
公信力视野下媒体融合的守正创新
时政新闻报道的融合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