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城市空间的守望者 城市内涵的塑造者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30年发展历程解析

● 张君昌 《 新闻战线 》(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广播在都市传媒的发展中,演绎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本文以佛山电台的成长历程为蓝本,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阐述城市广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中可以窥见城市广播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及其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广播     城市属性     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

    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佛山人民广播电台(简称佛山电台)迎来30华诞。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佛山电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茁壮成长。在传达政令、促进发展、弘扬文化、服务民生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深受本地群众欢迎的品牌节目/栏目和主持人,占佛山地区广播市场份额接近80%,年度经营收入连续保持在1.6亿元以上,在全国广播界享有较高声誉,综合实力位列我国地市级城市广播媒体第一阵营。佛山电台所走过的历程,是广播行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发展道路及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广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一次是广播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一次是从固定收听转变为移动收听。如今,智能互联大潮涌起,媒体融合提速,传统广播正处在迎接第三次转型的风口——智能化升级。长期处于“内挤外压”形势下的城市广播面临更多冲击。以区域划分的城市广播如何适应整体化的融合态势?如何应对新媒体音频市场化的冲击?在有限市场被无限切割的情况下,佛山电台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从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城市广播的兴起,有赖于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城市都市化,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以中央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业园区、步行街等为代表的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和新的市民文化生活消费习惯逐步形成。受此影响,与城市经济版图几乎重叠的城市广播媒体开始勃兴,并逐渐形成对象本地化、内容都市化、节目时尚化的基本风格。①佛山电台较早捕捉并认识到城市广播的这种“城市属性”,从风格、定位等方面深度融入城市内涵,从而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

    全面反映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内涵,反映城市精神气质

    1988年9月28日,佛山电台开播,从那时起便树立鲜明的“城市意识”,以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为己任,以服务听众、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新闻资讯为先,致力于在佛山上空打造一个权威的时政频道;坚持娱乐休闲并重,让音乐频道紧贴城市节拍。根据珠三角人们的生活习惯,于1991年8月19日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天24小时播音,最大化地占有受众市场。借助佛山地方媒体整合组建佛山传媒集团的时机,2005年9月,佛山电台整合下辖区县台自办广播业务,拥有6个无线调频频率,分别主打新闻资讯、时尚音乐、交通信息、社区经济、多彩文艺、体育旅游,使介入城市的触角更加全面。2015年,全台6套频率实现全天候无医疗专题广告播出,将媒体节操纳入城市文明建设体系之中。此举使佛山电台不仅成为城市精神的反映者,更是城市内涵的塑造者。

    不断跟踪传媒技术更迭,满足城市对信息的需求

    佛山电台对信息技术的跟踪和使用,始终走在同行前列。1996年12月,佛山电台作为数字音频广播(DAB)广东先导网中心试验台,在亚洲率先试播DAB;1999年10月,试播数字多媒体广播(DMB);2002年4月,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地铁覆盖的电台;2013年10月,听众可以通过传统的调频信号、网站实时广播、“佛山电台”手机APP等方式收听电台节目;2018年衍生出新的融媒体广播形态。佛山电台不断革新技术,在满足一座城市对媒体期待的同时,也加速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深耕社区,着力反映不断变化的城市社会结构及人与城市的关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被认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维系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②。从内容上来说,以社区服务为特色的广播,不仅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大量民生信息,满足特定对象对新闻和信息的双重需求,还可以结合社区历史沿革、文化特质、居民习惯等情况,推出小众化的广播节目;从功能上来看,社区广播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具有先天的服务性优势,同时由于服务范围相对固定,方便开展线下活动和深度交流,是产生互动传播的有效措施。佛山电台以社区服务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目为龙头,创办了一系列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同时结合各频道自身定位,通过“新闻+节目+活动”整合营销模式,全力做好区域服务,反映本地人的精神风貌,引领听众形成新的媒介消费习惯,构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正是由于不遗余力地对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书写与映射,从某种程度上引领、推进或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佛山电台与所在城市形成了一种互织互构的协同发展关系。城市广播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捕捉和放大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亮点,让城市中的每个人找到“回家”的理由。同时彰显广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使之以独特的叙事和表达方式成为这座城市的“媒介名片”。

    现实任务及未来发展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尤为激烈,融合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传统广播不进则退,倒逼佛山电台增创深度融合新优势。受众对城市广播依赖度愈高,就愈需要不断创新去满足听众的新诉求。

    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直播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意味着“新阵地”不断派生。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要让主力军占领新阵地,须将核心生产力投放到互联网生产线上。但现实并不乐观,新闻客户端遍地开花,但严重同质化,“僵尸”盛行,究其原因,不外乎“+互联网”思维作祟,没有按照互联网思维办事,导致许多新媒体项目成了披上互联网外衣的传统媒体。③所以,转换思维尤为关键。

    一些主流媒体通过人力资源反向配置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一体化运作,释放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力,使融合化产品出现生机。近年来,佛山电台通过实施“一台两端”(车载端和手机端)战略,重点抓好新媒体标杆项目和拳头产品,做大做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电台以基于融合媒体内容库的“融合生产”为核心,形成融合媒体运作的新业态。花生FM、花生宝贝和畅驾三大融媒主平台持续发力,通过策划主题活动,加强精品内容创作,主动与腾讯、喜马拉雅、百度、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方式,带动了新增用户快速增长。

    佛山电台的转型之路,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依托传统媒体中生产优质内容的主体力量,赋予其新使命、新元素,“修筑码头、借船出海”,以较小代价,赢得较大收益。实践证明,城市广播推动融合发展的根本在于做强内容,关键在于打通渠道,潜力在于开通平台,动力在于市场运营。下一步,佛山电台还要继续加快融合型传播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和人才激励体系的建设,尽快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新型主流媒体。

    以把过往“归零”的勇气推进节目创新

    处在融合时代的广播媒体不仅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优势,更要顺应新时代的需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以把过往成绩“归零”的勇气,继承并超越以往成就,大力提升文化原创力,适应新时代新使命对广播媒体的新要求。节目创新必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其中,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厚植文化养分,跟上时代步伐,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发掘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表述方式,吸引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节目所传达的价值理念。

    多年来,佛山电台围绕党代会、两会、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力作。尤其以小品演绎、小广播剧、情景对话等形式制作的公益广告,深受市民追捧。2017年推出大型融媒报道《视听佛山》,在全网传播点播数超过500万。2018年,《民生直通车》启用全媒体直播室,建立政风行风热线与全媒体融合的新型政民互动平台,实现了问政常态化及在播节目形态的革新;《佛山微调查》每天在新闻综合频率的微信平台抛出话题,调查结果及分析则成为傍晚新闻《今日舆论场》的内容;《首席数据观》每周对上线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职能部门的投诉建议进行梳理,丰富了节目类型。

    这些节目符合“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可持续”的创作原则,坚持本地化定位,发挥渠道整合优势,贴近城市发展脉搏,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商业思维向文化品位转变,由广告先导向公益优先转变,由短期行为向长远效益转变,从而对城市中兴起的新潮流、新趋势起到正确引领作用。

    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为传统广播固本强基

    广播是声音媒体和伴随性媒体,固本强基的做法,一是要在发挥声音特质方面做文章,二是要继续挖掘移动收听的潜力。有统计数据表明,车载受众中具有高学历、高消费能力和高端资讯需求的男性受众比例较高,他们往往对时事政治、财经、社会新闻有着更高的解读需求。因而,音频数据新闻未来会成为车载受众的重要需求。④围绕一个新闻事件,将最新的动态资讯、幕后背景、深度评论和相关政策信息做立体式集纳,打造深度音频数据新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权威观点,能够满足这部分受众的深层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此外,还要进一步巩固交通广播的优势。首先,交通信息要以公路信息为主,向航空、水运、铁路、地铁等信息服务延伸,由“广播”向“定制”拓展;其次,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路况信息的实时动态传递,提供交叉分析、智能预警;再次,加速与汽车同步应用软件的研发应用,介入车联网的市场布局。佛山电台已成立数据中心,尝试开发相关业务,探索开展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工作,实现传统广播的精准传播。

    以布局新业务为突破口构建广播产业集群

    传统的广播经营,是看得见“天花板”的,这往往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阶段。突围的办法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业已形成的媒体优势为依托,积极探索适合广播特点的延伸产业,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布局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广播经营向经营广播转型。佛山电台发挥自身优势,提早布局新业务、新业态。《民生直通车》借助融媒技术,把音频、视频、社交媒体渠道融为一体,不仅进一步延伸了节目影响力,还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形式;2017年与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佛山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新业务体系;2018年与佛山12345热线合作共建大佛山政民互动平台,将佛山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司化运作,为政府、社会、企业提供多种数据产品。

    佛山电台适应网络时代传播格局的变化,开拓多领域的垂直化细分市场,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比如,不断完善在线收听、台网互动、粤语有声读物、粉丝社群、草根播客、粤语IP开发等功能,打造广东省最具影响力的粤语音频平台;“畅驾”APP整合交通等部门、协会、商业体等资源,打造佛山车主服务第一平台;“花生宝贝”专注服务佛山200万儿童和家长,开拓亲子服务市场;“自助声导游”让游客借助手机扫码功能免费收听和查看景点介绍和故事传说;美食、健康、交友等多个垂直公众号正在形成有营销价值的社交粉丝群……

    城市公共空间的再开发,需要城市广播运用“智慧广电”优势,以“广电+”服务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贵州交通广播通过调动社会资本联合开发出租车智能计价器,赋予它现代社会综合治理功能,一举介入智慧城市建设之中。这可以启发后来者积极开发基于广播云、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项技术的集成软件,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产品,打造服务市民生活的闭合生态圈。

    结  语

    面向未来,英国广播公司总裁托尼·霍尔(Tony Hall)提出“两匹马战略”:“在接下来的10年,我们需要同时骑两匹马,不仅为已采用了互联网以及移动媒体的用户提供服务,而且在同一时间确保为仍然使用传统媒体的用户服务。”⑤对于传统广播而言,不仅要骑上新媒体这匹战马,更要学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跑马圈地、开疆拓土、壮大实力。“最早认识到当今媒体变革属性的人,是在信息时代最早收获的人。”⑥基于这种背景,尽早跨入新领域,实现多业态经营、融合化发展,对于城市广播而言,不仅仅是追崇时尚之举,更是面对新环境新挑战革故鼎新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杨芳秀

    注释:

    ①田园、宫承波:《媒介融合环境下城市广播的生存空间拓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第5期。

    ②黄林生:《城市电台发挥社区广播优势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1期。

    ③李述永:《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记者》2016 年第8期。

    ④强月新、夏忠敏:《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调研与分析》,《新闻记者》2016年第11期。

    ⑤转引自乐建强:《频道制消亡?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看BBC频道制兴替》,《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7年春季刊。

    ⑥陆群、张佳昺:《新媒体革命——技术、资本与人重构传媒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页。

城市空间的守望者 城市内涵的塑造者
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产生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