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连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再现了“治沙书记”董福财带领全村种树治沙,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故事,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阜新日报社主动作为,刊发近5万字30余篇新闻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广播剧的创作历程和细节,掀起了学习董福财的热潮并使阜新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精心策划 深挖主题 创新结构 舆论矩阵
媒体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强大生力军。多年来,阜新日报社充分发挥党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入挖掘阜新特色文化,讲好阜新故事,阐发阜新精神,全力打造新闻精品。
2017年5月,阜新市委宣传部、阜新广播电视台和辽宁广播电视台共同创作推出了3集广播连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该剧以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治沙书记董福财为原型,再现了董福财在世时带领全村村民种树治沙,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故事,赞美这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楷模。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部作品,作为阜新地区的主流媒体,阜新日报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报道小组,跟踪报道了这部广播剧的剧本采写、编辑、录制、推广等全过程,共撰写刊发近5万字30余篇新闻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这部广播剧的创作历程和细节。通过讲好这一体现阜新城市精神的故事,使全市掀起了学习董福财的热潮,因为榜样的带动作用,阜新的城市形象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提升。
精心策划,深挖主题,形成报道合力
2016年年初,在这部广播连续剧筹备之初,阜新日报社便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辟出重要版面,组织曾报道过董福财先进事迹的3名资深记者进行跟踪采访。2016年5月,广播剧还处于素材积累与创作探索阶段,3名记者便跟随作家深入北甸子村搜集素材,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剧本评析会,宣传报道这部广播剧几易其稿的前期创作过程,充分展现创作的艰辛、政府的支持和广播剧的重大意义。
媒体的宣传与鼓劲对广播剧主创人员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此后,3位记者多次受邀到广播剧的录制现场,体验话筒前演员们对角色的投入和激情演绎,体味配乐人员对于现代音乐与民族地域的无缝融合。经过一年的精心打磨,2017年5月,3集广播连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正式与听众见面了。报社派记者跟随主创人员前往全国各地参加该剧的展播推介会和媒体听评会,及时发回新闻报道,还不吝版面在阜新日报一版刊发系列通讯文章,让主创人员谈创作体会,展现这部广播剧的魅力和价值。
2018年4月,《好大一棵樟子松》获得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了进一步讲好这个让所有阜新人倍感自豪的阜新故事,报社立刻统筹谋划,在阜新日报一版重要位置推出“屹立不倒的樟子松精神”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了这部作品创作的始末及其获奖之后的重大影响。报纸的连续报道,使《好大一棵樟子松》成为阜新地区家喻户晓的剧目,收听广播剧、学习董福财成了所有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创新叙事结构,挖掘生动细节,打造新闻精品
如何宣传,才能让樟子松精神更广泛地流传开来?阜新日报社在报道的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紧扣董福财这一故事主角,深入挖掘每个创作者的内心,细心感受剧中每一段情节,不断发掘新闻点,讲述董福财的故事和每位创作者的故事,并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可读性关系到传播效果。要讲好故事,需要运用细节描写将新闻事件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引起读者共鸣。为此,在宣传报道广播连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时,阜新日报社的3位记者以细腻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好大一棵樟子松》的创作历程和剧中的诸多细节,这样讲出的故事一次次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2018年2月9日,阜新日报一版刊发《声音的力量,撼人心魄——“屹立不倒的樟子松”系列报道之四》,文章开篇便描写了广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以送亲队伍艰难前行的场景开启全剧的剧情,既还原了剧中真实场景,又赋予报道妙趣横生的感染力。
“‘整我一嘴沙子,这个牙碜呐!沙子糊我一脸呐,道儿也太颠了,西天取经也没这么难啊!’在狂风呼啸的背景中,北甸子村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此后,记者又引领读者重温了剧情的梗概:
“那天大风怒号,黄沙蔽日,新媳妇在半路上因马车翻车,逃婚而回,晓光娘急昏。接下来的‘迁村’也就成了大伙儿心愿。此时,董福财已咨询过专家,沙地栽树不是没有可能,于是董福财代表村里婉拒了上级好意,要种树,要在自己家乡致富!村民们一时想不通,懒汉、‘酒腻子’老九差点打了董福财。董福财先带头贷款1万元种植樟子松,为此抛家舍口,自家的枣红马都在雨中被倒塌的房子砸死了……剧情跌宕起伏,栽树之难、贷款之难、修路之难、家庭困难,都没能难倒这个汉子。终于,树苗成活了,北甸子村建成了养殖示范区,村民王辉成了养牛大户,游手好闲的老九也致富了,村级公路修成了,晓光又娶回了媳妇……剧情逆转,董福财积劳成疾,被查出肝癌晚期一病不起,在告别北甸子这个绿色世界前,他留下了最后一张和樟子松的合影……”
在这一段文字中,文风特点十分鲜明,叙事立足于“真”,叙述强调于“短”,通过对事件、人物和景物情节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又一幅精彩的故事画面,充分展现了《好大一棵樟子松》剧情紧凑、人物鲜明、情感丰富的特点。这种创新叙事结构的新闻写作方法,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了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借力融媒体平台,形成舆论矩阵,提升影响力
在宣传报道广播连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的过程中,阜新日报社通过“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新媒体矩阵,与阜新日报互相联动,打造了一个既有时效又有深度的传播平台,极大地扩大了相关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如《好大一棵樟子松》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后,阜新日报推出《广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炼成记》大型系列报道,对这部剧的创作始末、社会反响等进行多维度深入报道。由阜新日报、新媒体中心骨干记者组成采访团,采取一次采访、多次发布的融媒体报道形式,既有即时消息报道,又有深度通讯报道,同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手段,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这部剧的深刻内涵和创作魅力。
在具体工作中,是先在新媒体平台——阜新新闻网、阜新微报、“微阜新”APP上发布当天采写的消息稿件、图片和视频,随后3个新媒体平台各自整合集纳,开设相应专题,与网友互动。第二天,阜新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深度报道,与新媒体相互呼应。一段时间,全城飘荡“好大一棵樟子松”的旋律,机关单位村落社区,收听广播剧,学习董福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煤海街道一位基层书记田淑清曾在阜新微报实名留言说:“通过你们媒体,我深入了解了这部剧,也了解了老董到底是啥样人,原来那300万棵樟子松,棵棵都是他的魂啊!”
阜新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这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广播剧,彰显了阜新人的精神品格,展现了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效弘扬了社会正能量,谱写了讲好故事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杨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