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回家》自序

● 朱永新 《 新闻战线 》(

    今年4月22日,“我画文人肖像”——罗雪村作品展暨《我画文人肖像》首发式在苏州图书馆隆重开幕。

    在100多幅文人肖像画中,有叶圣陶、陆文夫、范小青等一批苏州文人的肖像,我也“滥竽”其中。

    这一天,辽宁电视台《回家》栏目组专程前来拍摄关于我的专题片。他们还去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大学等地方,拍摄了许多镜头。

    展览、首发式、拍摄专题的总策划是原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的李辉先生。知道我在姑苏晚报开设了一个《滴石斋闲话》的专栏,他当场约稿,希望我能够从中选择一些文字,在“副刊文丛”中出版。我愉快地答应了。

    2007年7月开始,我和儿子朱墨应邀在姑苏晚报写专栏。记得第一篇文章就是我写高考的回忆文章《过江》。最初我与儿子隔周写一篇,发表以后反响不错。后来他忙于学业无暇写作,专栏就慢慢由我自己打理了。

    由于工作繁忙,几次想中途放弃,副刊部的刘放兄都竭力“挽留”。他说:虽然你不能经常回苏州,但是你的文章可以每周代表你回苏州,见文如晤,你不是就可以“常回家看看”了吗?

    刘放的话打动了我。是啊,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20岁来到这个城市求学,50岁离开这个城市去京城工作,我的青春岁月,人生30年的时光,是在这个城市度过的。在这里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朋友,有写不完的故事。

    早在2004年,我有幸代表苏州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活力城市的颁奖典礼,并且领取了唯一的大奖。2006年10月16日,我有幸再次代表苏州,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的颁奖盛典。这些年来,苏州这座2500岁的东方水城,这座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今风共在的城市,赢得了诸多殊荣。能够在这里长期生活,是一个人的荣耀与福分。

    苏州每一口古井、每一条古巷、每一个古镇古村落、每一座古典园林,都让人自豪。苏州太湖水域的湖光山色,滋养出这里的昆曲评弹、吴门书画、双面刺绣等文化珍宝,抚育过伍子胥、孙武子、范仲淹、顾炎武、李政道、贝聿铭、吴健雄等文化名人。苏州老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但是天堂如果有苏州的十分之一美丽,那就很好了!”一个在苏州工作的台湾朋友告诉我,一个城市,能够把刚与柔、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西方与中国,这些看似冲突的东西,如此完美而奇特地结合起来,西方在这里展开逻辑,中国在这里保留精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曾经,作为苏州的管理者和服务生,我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成长,见证着她如何从中国文化的宁静后院走向经济发展的前台,见证着她怎样从乡镇企业创业到领跑对外开放的过程。我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的一些工作并且贡献一点心力而自豪。

    如今,人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生活,但苏州的一草一木,已经住在我的心里。早在2011年,16卷本的《朱永新教育作品》出版时,我就准备将写苏州的文章结集。

    现在,这本《回家》和大家见面了。感谢李辉先生的盛情邀请,感谢刘放先生帮助我从10余年数百篇文章中选出了这些关于苏州的文字,更感谢他10年来辛勤的劳作,能够让我经常与苏州的父老乡亲和朋友们见面。写作的过程,是精神的回响和情感的回放。无论是长居苏州的人,还是路过苏州的人,愿我们一起把苏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希望我们能够建设更多苏州这样的美好家园。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责任编辑:仝  尚  

《回家》自序
他与苏州的不解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