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性、深刻的表达是政论性谈话节目体现其公信力的基石,是对创作者业务能力的综合考验。实践中,应客观公正地展现事物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复杂关系和种种因素,避免片面信息源对节目的平衡性和公信度产生影响。
全媒体语境下,公共话语权得到了普遍提高,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的态势。由于缺乏规则和责任意识,过度参与、无边界参与的现象越来越多。表现在一些重大的决策议题或事项上,大量公众参与表达,在不顾及全局及专业性的前提下,对决策内容妄加评判,带来了不和谐的杂音。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一方面是公众希望通过有效的发声渠道表达诉求,行使监督、参与决策;另一方面是官方及传媒机构希望传播主旋律、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于是,电视问政节目在各地城市台应运而生,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沟通的作用。但是,一问一答加点评的节目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观点交锋、背景交代、深度挖掘、宏观剖析、理念提升的目的,难免留下监督有力、引导不足,看着过瘾、回味不够的遗憾。
2009年底,在时任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的策划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扬州报业集团联合打造了一档既具备问政节目的舆论监督功能又重视评论,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的政论性谈话节目《市民论谈》。
《市民论谈》遵循“多做一些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工作”“多做一些有利于凝聚人心、提升士气、鼓舞干劲的工作”的宗旨,围绕党委政府重视、市民群众关心、事关全局的热点话题,邀请分管市领导、部门领导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相关专家、市民代表和评论员面对面展开讨论,每期节目播出之后,相关话题都能成为市民议论的焦点。
做好舆论工作,一定要把握“时、度、效”,这就要求我们在节目创作中“宏观上紧扣时代,中观上紧扣时段,微观上紧扣时点” ,在“重要程度、关注热度、能量强度”上加以反复推敲,提升引导能力,运用各种手段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基本定位的政论性谈话节目,要想在观众中保持持久的关注度和引导力,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精心选题,精准发力
地方性的电视节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前提下,紧扣本地经济、改革、社会发展与民生工作的重点,找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
为了确保精准性,栏目的选题都经过向公众和职能部门征集——栏目组筛选、甄别并进行初步调研后优化确立——总台领导初审——宣传部领导审批几个流程,事关重要决策的选题会报送相关市领导甚至党政一把手审批,对于时效性强的选题则简化流程,由栏目组提出后与相关领导合议确定。谈话节目能不能出彩,关键看嘉宾的水准,栏目组会精确锁定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嘉宾,同时征集对话题感兴趣的各界市民代表共约120人与之互动。以“改善民生‘十’打实”为例,节目在扬州市政府即将发布第十个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1号文件”的时间点上,以政府连续10年把写在文件上的民生承诺落在实处作为选题立意,邀请市委书记、市长与在民生工程中得到实惠的市民群众一起,回顾10年来扬州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投入和成效。市领导与市民代表一起敞开心扉、真情互动,通过讨论以及专家点评,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市民群众对民生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党委政府在民生理念上的不断提升。整场讨论有热度、有深度、有高度。节目播出及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头版刊登主要内容之后,受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获得当年江苏省电视新闻节目访谈类一等奖。
深入调研与学习,提升公信力
媒体的公信力是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内在力量,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对于政论性谈话节目而言,专业、理性、深刻的表达是体现其公信力的基石,是对创作者的综合考验:既考验其职业性、规范性和严格性,还需要具备对事实和观点的平衡能力,呈现对全方位信息源的不同阐释和评价,只有如此才能客观公正地展现事物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复杂关系和种种因素。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渠道,除了精英群体之外,还要广泛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避免由于单一和片面的信息源对节目的平衡性和公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市民论谈》节目的每个话题都事关中心和大局,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既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又要具备典型意义,同时还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保证话题的热度、讨论的高度和触及的深度,在话题确定前后,栏目组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相关信息和背景,通过实地调查、网络问卷、重点走访,召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界市民代表以及专家座谈会,检索相关报道、研究论文以及到外地调研学习等方式,收集大量素材、观点、问题,既为下一阶段的文本创作提供翔实而丰富的素材,也为选择合适的嘉宾参与现场录制做好准备。由于政论性谈话节目的电视评论属性,创作者还需要具备信息的深度挖掘、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坚实的舆论引导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策划,提升感染力
政论性谈话节目是电视媒体在公共领域传播意见和观点的渠道,它的价值不在于能否彻底解决矛盾和问题,而在于将问题公共化、公开化。谈话节目的魅力就是参与者话语的魅力,它的力量来自于真实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表达。它使得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厘清问题的全貌,接近问题的本质,同时展示人的个性,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不同状态,这也是节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在60分钟里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有效传播新的观点和信息,实现自身的价值、力量和责任,策划至关重要。
一个有感染力的政论性谈话节目,必须时刻从时、度、效三个维度上考量话题设置,注重焦点性与故事性、公共性与开放性、矛盾性与思辨性相结合。而要加大节目的张力,必须在开头设置悬念,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不断蓄势,水到渠成、一泻千里。以《扬州老字号:如何留住城市记忆》为例,其时代背景是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城市对文化个性的追求、个人对文化记忆的情结。节目以扬州承载着古城记忆和味道的老字号大多生存状态不佳,有的甚至奄奄一息,市民亟盼保护为切入点,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老字号的发展历史、现状,面临的困境、拯救中遇到的难题,激发现场嘉宾和电视观众的共鸣。在度的把握上,围绕“重要程度、关注热度、能量强度”,设置了“扬州老字号:救还是不救”“救与不救:关键看什么”“拯救老字号:从哪入手”三个大话题以及“政府出钱改造能否起死回生?”“老味道怎样迎合新需求”“扶持老字号,如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等议题,让老字号持有人与新生代经营者、文史专家与营销专家、老市民与新市民、负责制定扶持计划的商务局、落实扶持工作的广陵区与负责制定老城区控制规划的规划局领导这几对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立场、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能的嘉宾展开辩论,各方观点形成碰撞,激发各类群体换位思考、立体思考,最终达成一定的共识。同时通过现场视频在“扬帆”手机客户端的发布吸引场外观众参与互动,放大舆论场,激发更多人对老字号传承与保护的关切。节目播出后不久,政府对老字号的扶持计划正式启动,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理性表达,提升影响力
一个理性的媒体,要做到舆论导向的“三有三不”:一有自己的态度,不随波逐流;二有自己的观点,不推波助澜;三有自己的立场,不随声附和。这也是政论性谈话节目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把握的度。
理性的表达来自于成熟的参与者以及成熟的公共权威引导。所谓成熟,对于公众而言,不仅要有参与意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于政府而言,在态度上,要有平等对话与协商治理的意识和理念,在行为上,要学会倾听,掌握组织决策论坛的技巧,积极推动与引导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而媒体则通过合理引导参与者摆事实、讲道理、说观点,形成各自的建议和态度倾向,并将其一致的内容叠加、放大,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主张,为政府决策提供系统的智力支持。节目播出之后,栏目组还要把调研和节目里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的有建设性的共识整理成专报,通过市委宣传部送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供其在决策中参考。
正是由于坚持理性表达,《市民论谈》节目的多个选题,都凭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力,达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的效果。例如,2017年7月制作的“治理拥堵,如何纲举目张?”节目,针对近两年来扬州道路交通拥堵日甚一日、市民怨声载道的现状,节目组邀请兼任市公安局长的分管副市长,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规划局、城建局、城管局、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司机、骑车人、行人等交通主体,民间意见领袖、交通专家、新闻评论员,一起摆事实、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各类交通主体的不规范交通行为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而通过增加道路硬隔离来加以规范,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节目播出后不久,交管部门就在一些重要拥堵路段增加了隔离设施,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
媒体融合,提升传播力
无论何种媒体,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都必须借助传播力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早已形成多媒体平台的格局,而融合传播并不是简单的多媒体互动,而是以新技术、新传播、新社会、新关系为基础,针对新的社会形态中群体多元、利益多元、表达多元的态势,将不同纬度上的媒介重新整合为一体,融合各种资源关系,搭建社会各群体之间互动交流、平等协商的公共领域。
基于此,栏目组在选题确立、前期调研、前期宣传、现场录制、节目播出中及播出后的各个环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各种不同平台,随时进行互动传播,形成了广泛而立体的传播效果。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时度效的技巧。如前期采访中,每开一个座谈会我们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随时与参与者围绕话题展开交流互动,同时我们还把采访中发现的热点、趣味点、知识点写成图文并茂的文章在“扬帆”手机客户端“市民论谈”专区向用户推送并吸引网友转发朋友圈,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各群以及朋友圈讨论的热度和深度也不断上升。节目录制时,再为现场所有嘉宾组建一个专题群,等到节目播出时,各群的互动预热达到高潮。撇开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不谈,仅仅是通过“扬帆”手机客户端观看直播的用户就常常过万,对于一个长达一小时的地方性政论节目而言,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8年来,《市民论谈》收视率一直与日播的电视新闻节目比肩,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多次获得江苏省电视新闻节目奖项,还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暨大型特别节目”评选中,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优秀栏目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中发出了权威声音,实现了主流舆论引导。
(作者系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纪实节目中心副主任、《市民论谈》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
责任编辑:冷 梅
参考文献:
①秦鑫华:《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新闻传播》2014年第7期。
②万玲:《公民有序参与政府决策的理论与实践》,《行政与法》2017年第6期。
③《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 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④陈寅:《时度效的内涵、应用及着力点》,《新闻战线》2014年第7期。
⑤李青青:《新闻谈话节目对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积极意义——以凤凰卫视节目〈一虎一席谈〉为例》,《新闻界》2010年第4期。
⑥张志军、贾永、杨力科:《融合传播是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