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技术新应用为两会报道添光溢彩

刘 扬 《 新闻战线 》(

    两会报道是媒体展现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的窗口。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各媒体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VR/AR等被广泛使用,并呈现平台化、视觉化、智能化、后端化趋势。当然,不仅仅技术需要发展,使用的方式方法也需不断完善。

    两会报道     新技术应用     平台化传播

    两会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成为媒体履行新闻舆论导向职责和使命、展现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时机。2018年全国两会,在新时代坐标下更显意义非凡,会议议题重大而丰富,激发了新闻媒体的热情,报道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应用,为读者呈现精彩的两会内容。在此谨对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新技术新应用作简要梳理盘点。

    两会报道中的热门新技术新应用

    AI技术强化服务

    人工智能经过近几年的大发展,已开始从以往借助人工智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向解决问题方向迈进。AI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频繁亮相,除了吸引用户关注外,越来越多地为用户提供实际服务。媒体通过人工智能与用户互动,收集用户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人工智能问答,满足用户对内容的渴求;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为用户展示舆情关注点……不仅提高了搜索效率,还通过自动处理网站和用户互动信息,赋予内容以新的价值,将互动引向深入。

    AR/VR广泛应用

    全国两会吸引越来越多普通百姓的关注,为了提升用户的现场感与参与体验,多家媒体在报道中采用AR(增强现实)与VR(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报道的沉浸效果。借助AR呈现的原生支持,新华社客户端设计通过扫描图形和物体,在手机上呈现增强现实的报道,鼓励用户扫描其身边的物体,发现并打开隐藏的“新闻彩蛋”,如利用新华社客户端扫描个人居民身份带有国徽和长城图案的一面,便能浏览政府工作报告,领取民生福利。河南广电为高效利用在北京的演播室,采用AR技术和机器人摇臂等技术,让演播室有限的空间得到扩张。

    H5技术创意纷呈

    H5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PC端和移动端内容兼容呈现的问题,还为很多创意产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有多项受人关注的产品都采用了H5技术。人民网利用H5技术将《2018政府工作报告》变成人民电子书,囊括政府工作报告最核心的内容,并进行深度梳理,用户通过“听报告”“诉心声”“要红包”等选项可以阅读、收听报告并与产品进行交互。国务院客户端则利用H5设计了游戏问答互动产品——《日字加一笔,你能想到几个字?快来挑战!》,通过让用户给“日”字加一笔的方式,提出有关《政府工作报告》的九个关键字及相关内容段落。河南广电大象融媒等利用H5设计了问答互动产品——《@河南人,一起测测你对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多少?》等。

    两会报道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趋向

    对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热点的梳理,可以发现大致五个趋势性特点。

    平台化

    在深度融合发展思路推动下,一些中央和地方媒体推出了新平台或者强化了既有平台的应用。人民日报2017年8月推出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经过十九大报道的成功应用,吸引了更多媒体机构入驻。2018年,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首次亮相全国两会报道,平台联合人民网共同推出《两会进行时》栏目,将地方党媒优质稿件聚合后,再由智能推荐系统分发给各入驻党媒的自有端口,在57家党媒客户端、18家党媒PC端落地。投稿的党媒有27家,参与联动的媒体和渠道超过100家,实现了内容、渠道的深度共享。平台分别与今日头条、UC开展内容合作,分别设立《两会今日要闻》和《全国党媒报两会》栏目,对平台稿件进行推送,全面提升了全国党媒优秀团队的优质产能效益和舆论引导合力。

    新华社2017年年底推出的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得到全面应用。该平台集合了智能生产、智能分发、智能语音转文本、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等功能,不仅便利了本次全国两会的报道,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对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探索成果。

    此外,一些地方媒体也借全国两会之机,在平台化应用上大展身手,红网将LED屏幕联播应用于两会报道,3月5日上午分布于长沙市各高速出入口、高铁站、企事业单位、城市中心的近千块大小液晶屏全程视频、图文直播了人大开幕式和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并配以图解新闻、图解专题,实现了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联动。

    视觉化

    在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过去主要借助文字来说明的内容,都转而利用视觉语言进行表述,特别集中反映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中。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不约而同,都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和关键数字转变为用立体空间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人民日报的《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读?人民日报为你建了一座城!》,新华社的《@所有人,这份立体报告请收好!》,还有中国政府网的《航拍大片!从空中看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是怎样的感觉?》都进行了视觉化的展现。

    中国政府网利用动画片的形式创作了《用音乐剧讲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故事!》,让用户通过活泼的叙述方式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更直观形象地体会到政府工作报告撰写的科学、严谨与辛苦。此外,一些媒体还主动将部分传统栏目进行视觉化转换,例如人民网将《两会调查》《两会来了 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等两会报道的传统优秀栏目进行视频化包装,融入更多传播形式,让用户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

    智能化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家媒体推出自动聊天、人机问答等人工智能产品。今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深入、普遍。人民网与机器人公司合作,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汪仔”。“汪仔”除能与到访的嘉宾进行交流外,还参加了人民网两会节目录制。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受邀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为网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汪仔”参与其中,成为人民网访谈节目的“新兵”。中国日报网在首页加入中英文新闻服务机器人“端端”,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自动反馈有关两会的中英文内容报道链接5条。自2017年以来,此种人工智能应用已被多家媒体使用。

    今年两会报道中,人工智能开始从辅助功能逐渐向产品生产方向发展。新华社“媒体大脑”开始发力机器生产内容(MGC),让人工智能根据对新闻主题理解,自动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经语义检索和重排后,自动生成新闻稿件。3月2日,“媒体大脑”对5亿个网页内容进行梳理,生成两会舆情热词,并自动配图表,完成配音,生产发布了视频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

    后端化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称作“钢铁侠”装备的多信道直播云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今年,会议现场、报道前方却少有特别引人瞩目的硬件设备出现,多家媒体都加强了后台和客户端的技术开发,使之应用于无形。人民网正式启用了自主研发的“稿库传图”系统,记者将手机与数码拍摄设备相连接,便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即时将报道现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上传人民网图片库,并在上传过程中,自动完成按指定尺寸压缩照片和添加防盗水印等程序,使现场图片视频回传更加高效、安全,减轻了记者和编辑人员传图处理的压力。

    为了让融媒体报道的各种呈现得到全面、准确实现,多家媒体在两会前发布了新的新闻客户端或客户端的新版本。新华社推出了新华社客户端的5.0版,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原生AR、政务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升级,让用户可以更顺畅地体验融媒体两会报道。人民网与腾讯、歌华有线视频等合作,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一天推出人民视频客户端,强化了人民网两会期间视频内容的发布,同时开拓了优质视频内容的传播渠道。

    多元化

    2018年全国两会的爆款产品,不全由新闻媒体机构发布,也有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优秀的融媒体作品的发布机构正在变得更加多元。

    本次两会报道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应用都是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的。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与新浪微博合作,利用后者的云剪功能,将央视两会报道视频快速剪辑为适合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短片,利用“央视新闻”账号等进行发布,形成“央视会眼”系列,更加适合移动用户碎片化浏览。此外,百度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合作搭建两会新闻专题信息流页面,不间断地在百度移动客户端上推送两会的权威精选资讯,这也反映出未来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种趋势。

    方式方法尚待完善

    2018年两会报道,各家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深化报道内容,优化报道效果。不过,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

    部分产品形式招人喜爱,但内涵有待挖掘

    梳理新技术新应用可以发现,任何一款引发用户关注的产品都是媒体人力物力巨大投入的结果。但是,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只能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机械互动,大多是让用户会心一笑或感叹神奇,而无法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不能将用户对两会相关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一些H5动画作品做得很炫,但传播只停留在一些关键词或让人感兴趣的画面上,连一个帮助用户进一步了解更多内容的链接也没有。形式为内容服务,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的运用需要更贴近全国两会的议题,不仅仅是把内容进行简化和形象化处理,还要不断帮助用户深化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和理解。 

    单个爆款产品不少,连续击打效应尚待加强

    全国两会的报道中,很多媒体都有一些深受用户喜欢的内容产品,可是多数成功作品都是单独存在,而没有与其他产品相关联,形成系列,这反映出媒体在作品设计时缺乏整体思考,只是“灵光一现”的产物,无法通过连续冲击对用户形成滴水穿石的影响。两会是在确定时间召开、主要议程确定的重大政治活动,媒体可从容进行策划,新技术新应用的采用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媒体应强化产品策划的整体性思维,找到新技术新应用彼此的关联点,将相关产品联结起来,形成系列,让传播效果倍增。

    产品设计存在同质化现象,媒体间合作有待提升

    本次全国两会报道的部分创意产品,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要么都用词频方式去展现政府工作报告,要么都用短视频报道“代表通道”,用户反反复复看到,有时都懒得打开,即便打开也因为太过相似而无法区分制作媒体。面对此种情况,与其各自做着类似的产品,不如走合作之路,一家为主、多家联合制作,多渠道传播,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扩大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人民网研究院)

    责任编辑:建  文

原创新媒体商业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技术新应用为两会报道添光溢彩
构建多级多方协同的传播体系
移动新闻的用户场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