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党代表通道: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

● 兰金龙 《 新闻战线 》(

    “党代表通道”开创了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故事的新语态新方式新方法。“党代表通道”上发出了当代“中国好声音”,党代表的个性化故事吸引了全球关注,其中,卢丽安的自信表达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命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为了让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有必要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进行更好地传播和表达。长期以来,宏大叙事、共性表达是讲故事的主要传播手法,现存鲜活典型少、去世英雄多,个性化故事和典型人物性格往往被淹没。这种报道手法和表达方式与当今追求个性彰显的传播生态不相适应。

    十九大期间首次开设的“党代表通道”,开创了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故事的传播新语态新方式新方法,党代表的个性化故事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党代表成为光彩夺目的“明星”、人人追捧的“网红”。有人评价,“党代表通道”上发出了当代“中国好声音”,其中卢丽安在“党代表通道”上的自信表达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

    直面热点,主动设置议题,回应社会关切

    党代表卢丽安用“生长在宝岛台湾”这样一个新闻事实牢牢地吸引了受众,用亲身经历、所感所思讲出了一个台湾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面对台湾媒体“加入中共就不爱台湾”的质疑,卢丽安的回答令人叫绝:“这个问题我觉得逻辑很好笑,我还是中国的妇女代表,那怎么办呢,我先生怎么办呢?……我想我们爱台湾,也可以爱祖国大陆。”她还特意用闽南语与普通话告诉大家:爱台湾、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相信凡是看过这段视频的观众或是网友,无一不泪奔!这句话触碰到了两岸人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恩怨,也难以割舍“两岸一家亲”的血脉根源!卢丽安的回答,用递进的逻辑关系,温文尔雅但却清晰有力地解释了爱台湾和爱祖国大陆并不矛盾的道理,向台湾同胞发出“历史无法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的真诚呼唤,希望参与同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践中来。

    “卢丽安”现象值得思考,其中传递出的现代传播思维、传播语态、传播方法,对探索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很有借鉴。

    卢丽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入党,这本身是一大热点新闻,台湾岛内外对此有不同的解读。同样,作为党建发展的新特征,外资企业有了党组织,但有人却说是有名无实,如此等等。这种情势下,有必要对这些误解和误读进行正面回应。十九大新闻中心首设“党代表通道”,党代表被请到前台,直面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卢丽安代表用自己的故事讲出爱台湾和爱祖国大陆是内在统一的道理;作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党委书记的杨洁代表,分享自己所在的外企党员成企业骨干、党建促企业发展的事例;来自中央党校的十九大代表谢春涛教授,则用“中共形成非常好的新老交替机制”,来巧妙回答了过去被认为十分敏感的人事选举问题。这些话题,没有一个不具有挑战性,但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对社会关切、热点问题一概视而不见,这样的传播无法良性互动,“党代表通道”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正是采取了不回避、不遮掩、公开透明的积极态度,科学大胆研判舆情,主动设置议题,所以党代表从容自信侃侃而谈,传播效果很好。

    主动设置议题,还应进行换位思考,让传播对象有所收获。“党代表通道”就是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记者是传播的第一对象,有“真材实料”才会有新闻传播,有动人故事才会直抵心灵。

    寻求情感最大公约数,打通心理认同“最后一公里”

    传播的最大障碍是抵触。虽然有好的故事,但心理认同的“最后一公里”是否打通,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要么接受,要么接收,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让被动“接收”变主动“接受”,变无效传播为有效传播,就必须打破阻碍传播的情感 “肠梗阻”。

    越是挑战性的话题,越要打出直抵心灵的“感情牌”。卢丽安讲述故事时,就是成功运用了这一点:第一步,用“爸爸妈妈”来比喻卢丽安对台湾、大陆的感情都不能割舍,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反诘来驳斥无视“两岸一家亲”逻辑的荒谬,这是感情牌的第一步;第二步,用感恩台湾,消除抵触弥合分歧增加认同感,让传播者和传播对象间有了最大的情感公约数,拉近与传播对象的距离;第三步,则用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在国外求学、在大陆就职的经历,来告诉普通的台湾人,只要主动融入中国梦的大潮中,顺势而为,同样可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卢丽安是可以复制的“样板”。短短的三分钟,卢丽安用台湾同胞能听得懂的语言,把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讲得清楚明白。正因为巧打“感情牌”,卢丽安的故事深入人心,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为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策大大加分。

    立足宏大背景,挖掘历史进程中具有时代感的“草根”英雄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样的历史成就值得大书特书,从大处着眼还是小处落笔,表达的方法很多。中国共产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由身边千千万万个优秀分子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多彩、生动可亲的个性化故事汇聚在一起,共同绘就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十九大新闻中心用党代表讲故事的方法就很好地处理了“大”和“小”的关系,让具体人物的细微故事来折射这个伟大的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立足于这个宏大的背景,在历史洪流中去考量、发现平凡人物身上不平凡的精彩故事。所以走上“党代表通道”的有航天英雄景海鹏、“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华大生物基因库首席科学家杜玉涛、航空工业西飞技师薛莹、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许启金等等。仔细分析会发现,除了景海鹏等几个党代表知名度较高外,不少走上十九大“党代表通道”的代表之前在媒体都鲜有亮相,都是来自基层的“草根”。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不再只是吃苦耐劳的模范,更多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知”。他们创造和见证了中国奇迹,无一不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么是参与C919大飞机研制生产,要么是制造中国高铁“复兴号”,要么就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来自基层,更显亲切;创造奇迹,方成英雄。

    宏大背景和“草根”英雄是辩证统一的。淡化宏大叙事,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带着泥土沾满露水的“草根”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滴水见阳光,更具说服力,最易吸引人感染人。这种表达方法也容易跳出“有中国无故事”或“有故事无中国”的讲述误区。

    放大细节,重在讲述不为人知的命运故事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不论是好的电影还是其他优秀文学作品,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其中的故事细节及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卢丽安之所以能长时间受到关注,就是因为她的经历深深吸引着大家:生在台湾,在岛内大学毕业后留学海外,随后认识了自己的老公并随其到内地,在复旦大学任教,两年党龄,成功当选十九大代表。这样一个看起来文弱的台湾女子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这个奋斗历程充满着戏剧性,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许多细节都可做文章,使媒体深度挖掘卢丽安的故事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成为可能。

    作为新晋“网红”,卢丽安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海内外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采访本人、母亲、故友等,详细地梳理出她的家世细节。原来,卢丽安的家在高雄市旗山区,父亲曾任屏东医院院长,母亲曾任旗山初中教师。卢丽安曾就读于高雄女中、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语系,生性活泼,乐善好施,朋友有困难会尽量帮助。卢丽安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与外公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外公在70岁时写自传回忆童年时期苦难,就明确希望中华民族不要再遭受战争、动乱的苦难。

    很多台湾人和卢丽安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家世和成长经历,她的故事让台湾岛内的年轻人开始仔细思考自己和台湾的前途命运。对卢丽安的故事细节放大传播后,大部分台湾网友表达了支持,认为她讲出了很多台湾人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台湾网友陈志韩说:“台湾大陆原为一家人,台湾人才和大陆资源一起把中国创造成富强康乐的国家,多好!”《海峡新干线》特邀时事评论员戚嘉林认为,卢丽安证明了台湾人能参与到国家治理,这是一个重大的宣示。

    放大细节,讲述人物命运故事,要突出故事主人公的个性,少讲共性和一般特征,避免群像式刻画,要从“造神”式拔高向普通人命运的回归,不回避缺点,不刻意美化,有时看似不完美的缺点甚至遗憾恰恰是最能打动人的方面,这样的故事才可亲可敬可信。放大细节,还要用新的叙事结构、叙事策略、讲述视角、叙述时空、表达节奏,突出鲜为人知的故事、事件背后的新闻,展现主人公成功、喜悦之外易被忽略的无助、痛苦、悲伤等心路历程,关照普通人,让故事有温度、有新意、接地气。

    平等交流,在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

    在人人都是媒体的全媒时代,传播多元化,“沉默的大多数”正在变成互联网时代主动参与的“清晰的个体”,他们不甘边缘化,经常主动发声,颠覆传统的认知,希望自己的需求被关注。因此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的宣传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无法形成有效传播,“意见领袖”对其影响也日渐式微。新生代受众更在意身边大哥、邻家女子等平凡人物的命运,更希望平等关系下的传播。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及时改变传播语态和话语体系尤显迫切。在新的传播生态下,用个性化表达来讲好故事,实际正是适应全媒时代传播规律的主动作为。

    传播语态要尽可能弱化“意见领袖”式思维,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导,不是大道理满篇,改俯视为平视,进行平等交流。面对甚至有些挑衅的提问,卢丽安从始至终都是平和的语气,对话式的答问,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有理不在声高。同时传播话语体系中,语言要朴实生动,要用接地气的话,进行最通俗的表达,从以宣传为主到进行善讲故事的新闻传播。事后得知,同样走上“党代表通道”的十九大代表、中航工业西飞技师薛莹,刚开始准备了很多自认为“高大上”的话,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她放弃了最初的方案,不讲一个大道理,而是重点透露了参与C919研制生产的信息,讲的全是大白话。事后证明,这样的表达舒服自然,切合自己身份,传播效果很好。其实,不仅仅是这两位代表,“党代表通道”上之所以发出了“好声音”,就是因为来自基层的代表都是用大实话在讲自己的故事。

    遵循传播规律,适合“三微一端”传播

    现代传播更多地借助互联网,以移动终端为主,即时性、碎片化、交互性十分鲜明,信息以秒更新,直播随时进行,瞬间可成“网红”,热点层出不穷。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变“做了再说” 的“过去时”为“边做边说”的“现在时”,及时发现充满正能量的普通中国人尤其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产党员“网红”,借鉴网上直播的手段,由“我说你听”到“你说我说大家说”,交互式直播“小人物大故事”。淡化“突出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惯性思维,善于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不寻常的故事。改变过去长篇大论的叙述模式,精心制作微故事、微文章、微视频,适合小屏传播、反复阅读和精准传播。“党代表通道”每个代表的发言都不超过三分钟,就是考虑到了如何快速扩散有效传播的问题。

    “三微一端”传播,要善于借网络热点、传播符号讲好中国故事,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大国领袖的传播语态中,流行歌曲、热播电视剧、网上新词、历史文化经典都被信手拈来,寓治国理政的理念于活泼生动的故事中,易懂易记易传播。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创造不断涌现,精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传播理念,优化传播语态,解决好怎么讲、讲什么、给谁讲的问题,把伟大时代和讲好中国故事有机结合,满足受众获取信息、自我实现、归属与关爱等需求,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这样的故事才会直抵心灵、形成共鸣,这样的故事才会真正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芳秀

推进新闻舆论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党代表通道: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
发挥专业优势,做优做强纸媒内容
省级党端的“低碳”推广之路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