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推进新闻舆论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 陈志强 《 新闻战线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局限于物质产品,更重要的是精神产品。需求端的不兴奋,根子在于供给端的不合理。深化新闻舆论产品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知晓需要和审美需要成为目前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向。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发生转化,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局限于物质产品,更重要的是精神产品。需求端的不兴奋,根子在于供给端的不合理。大量的供给,消费者不感兴趣;消费者需求的,又供给不足。深化新闻舆论产品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知晓需要和审美需要成为目前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向。

    推进媒体事企改革,为优质新闻产品供给培育肥沃的“黑土地”

    万物的生长,都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辛勤的守护者。新闻舆论产品的创作生产也需要通过推动传统媒体单位事企改革,释放足够活力,营造良好氛围。这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一是媒体属性使然。媒体单位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党管媒体,是政治家办台、办报、办刊、办网,其政治性、事业性、公益性、社会性决定它不能由着市场走;另一方面,媒体的产业属性又决定了其逐利的性质。所以,在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来自市场的诱惑和创收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创作的热情,也不利于媒体权威、客观、公正形象的树立。

    二是改革规律使然。每一轮改革都是一次“破茧成蝶”,也是一次新的“作茧自缚”,留待下一轮改革的“脱蛹破茧”,是一种渐进性、螺旋式的推进。常德日报传媒集团曾经是湖南省继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之后第二家地市级报业集团,在当时的环境下,改革效果明显。然而,曾经的成功却依然受到时代新要求的挑战,企业主体地位不充分,事业单位活力不充分,报业经营断崖式下滑、采编经营两分开尚未完全到位等诸多“不适应症”逐一显露。

    三是各方期盼使然。媒体事企改革,要坚持一手抓政治性新闻事业,一手抓经营性媒体产业,明确新闻事业党委政府主导和保障、媒体产业市场主导和党委政府扶持。坚持一把尺子量导向,让媒体人员专心致志抓内容、抓质量、抓引领,推动党报党台党网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坚持权责利对等,让经营人员放开手脚去抓市场、抓经营、抓创收,充分释放党媒的经营活力,收到新闻事业和媒体产业双赢的效果。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优质新闻产品供给建立直营的“操作间”

    新兴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媒体间“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精耕一方的布局模式,从“简单嫁接”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传统媒体要想保持行业地位,必须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建立起面向市场、快速便捷的直营新闻产品“操作间”,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一要以互联网为融合主体。目前,我国移动终端的保有量超过10亿,“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态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借助互联网来体现价值、传播声音。特别是传统媒体,要打破“重采编、轻传播”“重内容、轻市场”的传统做法,主动拥抱互联网,主动建设互联网,主动融入互联网,以“互联网+内容”的形式,发挥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各类网站的优势作用。

    二要以中央厨房为融合方式。媒体融合最大的难度不是新增新媒体模块,而是对既有体制机制和模式进行彻底革新。要改变以往各负其责、各管各建的采播方式,打破机制壁垒、整合媒体资源,建立中央厨房式的信息采播间,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多频次发布,跳出传统电视、报纸、杂志时间、形式和次数的局限,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内容、优化平台上,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要以用户需求为融合导向。从新闻的服务功能来讲,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要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从媒体融合的规律来讲,得客户者得天下。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要充分树立传播自信,坚守内容为王,又要提供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要抛弃“高高在上、我播你看、爱看不看”的旧观念,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用户、你看我播、想看就看”的新观念,真正站在市场最前沿,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推进采编队伍建设,为新闻产品供给培养敢于创新的“掌勺人”

    新闻产品的供给就像做菜一样,同样的食材,经过不同的大厨,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媒体也一样,不能抱着国营的牌子坐以待毙,积极培养敢想、敢试、敢创新的“掌勺人”,做出群众欢迎的新闻产品。

    一是给想干者搭台。传统媒体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最严峻的问题是留不住人才。媒体单位的编制受到压缩限制,在政治上给不了身份;企业主体活力不足,在待遇上给不了高薪,引进来了也留不住。在现有条件下,要通过事企分开、平台分立、待遇分设等形式给想干事的创造平台、搭建平台,激发内部活力。

    二是让能干者上台。新闻采编最需要的是创新、创意。同样的新闻、同样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传播出去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创新形式,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给敢想敢干者以展示的机会。

    三是为敢干者站台。在创新发展中,我们要坚持“搭台解忧、包容失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鼓励创新、鼓励改革,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特别是一些媒体单位进行的创新性尝试、开拓性举措要大力提倡,敢于为敢干者站台,为改革者撑腰,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氛围。

    (作者系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

    责任编辑:武艳珍

推进新闻舆论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党代表通道: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案例
发挥专业优势,做优做强纸媒内容
省级党端的“低碳”推广之路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