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5G时代与媒体融合

● 韩春苗 《 新闻战线 》(

    摘要:即将到来的5G时代拓宽了媒体融合的维度,使融合的概念突破了媒体自身,不仅包含新旧媒体的融合,还有媒体与物联网的融合、媒体与通信计算的融合等等。本文分析了5G时代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共通之处,概括出媒体在5G时代迎来“立体融合”的四个方面:媒体的形态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最后为传统媒体拥抱5G抓住战略机遇重塑国际传播格局提出建议。

    关键词:5G     媒体融合     互联网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于前四代的是,5G不再是仅仅让速度更快,而是一个体现着广带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节能的网络。如果说前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那么,5G则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而这正是万物互联的核心要义。

    随着5G的全面来临与深入推进,4G时代形成的媒体生态将可能再一次被颠覆。一旦5G 产品及技术得到普及,就真正意味着我国会迎来一个万物互联的高速移动互联时代。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已经错过了几次重要的窗口期,进而导致了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前瞻判断,特别是5G的到来很有可能让媒体发展的方向再一次被改写。

    媒体融合和5G发展目标一致

    媒体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新的社会现象带来新的媒体发展路径,而当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会背景,使得媒体融合与5G的目标完美地汇合到了一起。

    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在2016年发布的“媒体变革”相关白皮书显示,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四大社会因素将影响到媒体行业变革和数字化转型。① 

    全球中产阶级群体规模性增长

    预计到2030年,世界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将增至49亿。中产阶级是受过良好教育、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和消费能力的社会群体。这意味着社会对优质信息内容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

    “千禧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

    预计到2025年,1981年到1997年出生的一代将占全球劳动力的75%。这代人的成长时期几乎同互联网、计算机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相吻合,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于媒体具有极高的个性化、移动化、高速化的体验需求,同时对VR、AR等前沿酷炫的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接纳和适应能力。

    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预计到2050年,超过60岁的人口将达到20亿,是现在的一倍。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本世纪中期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这意味着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人工智能、卫生保健、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城市化趋势明显

    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总数将增加25亿。中国也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城市化率提高到70%以上的目标。“城市”成为最核心的媒体场景。媒体行业需要提高城市化服务水平,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互联网汽车等智能交通工具可能会形成全新的信息传播场景。

    以上的四大因素引领了媒体变革的方向,媒体角色正从“资讯内容提供者”向“城市信息服务者”转变。媒体即将迎来“信息随心至,万物皆可及”的智媒时代,在它背后支撑的是超高速率、超低延时、超大连接的网络需求,而这正是5G的发展目标。

    5G带来媒体“立体融合”

    经历过纸媒、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移动端等媒介形式的变迁,媒体人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技术革新不会停止,媒介形式也不断出新。“融合”早已是这个时代媒体的主题,而新一波技术革新,会继续拓宽媒体融合的各个维度,使融合的概念突破媒体自身,实现同其他领域的“立体融合”。这不仅包含了新旧媒体的融合,还有媒体与物联网的融合、媒体与通信计算的融合等等,而这些领域底层网络的融合趋势已初现端倪。这种“立体融合”的背后,5G技术是主要的推动力。

    媒体形态融合:媒体边界模糊消解

    从根源来说,媒体融合是人类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这是任何单一媒体形态都满足不了的,是人类发展的宏大趋势。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媒体融合上得到了最好的映射。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个体的人拥有信息感知能力、信息存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输出能力,这些能力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无法切割。而媒体融合就是在人体外部再现了人体系统,达到一个从传输到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处理的完美境界。媒体融合就像是人体信息系统的体外模拟过程,人与媒体之间的距离不断消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万物相容正是对这种理想传播状态的终极概括。

    从媒体融合的历史看,在媒体融合观念引入之初,业界公认美国坦帕新闻中心为媒体融合的先锋,但如今看来,当时所谓的“融合”不过是三种不同形态的媒体在同一屋檐下协作,远不是我们今天所认同的媒体融合的模样。从当时的融合视角来看,传统媒体仅在战术层面上往来互动,形态上依然泾渭分明,呈现出“你是你,我是我,但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的景象。即使在4G技术已经成熟完善的今天,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虽然融化,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如果说4G智能手机宣告了传统的、单一的媒体终端继续存在的希望渺茫,那么5G愿景则会让用户进入全新的自由世界,鲜明地预示着媒体融合的未来。5G最大的特征是传输速度快,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了上百倍。这意味着通过5G网络可以在任何终端收看高保真节目和无卡顿直播,而作为传统有线电视引以为傲的“可上传上百套直播广播电视节目”将不再是其优势。随着终端设备性能和网络速度的提升,自媒体内容制作将更加简单,传播更为快捷,小范围的互动性更强,将会出现视频评论、视频参与话题讨论等新的互动方式。媒体专业和业余的界限也将进一步模糊,业余爱好者甚至可以轻松实现个人的超高清视频网络直播,内容视角而非技术渠道将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融合状态下,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名称将只具有机构意义,信息流通的渠道制约将不复存在,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最佳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表达方式。届时,信息服务将无处不在,媒体之间的界线不断模糊消解,形态上殊途同归,都汇流到一个空前的数字媒体平台中,达到“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完美状态。

    媒体业务融合:媒体体验多维拓宽

    如何真实、生动、全面地传递信息,一直是媒体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从电影院开始,到电视、电脑、手机、穿戴显示设备,屏幕离我们的眼睛越来越近,新闻也越来越易于触达,传统新闻业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向。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最具代表性的未来媒体业务应用。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受众可借助VR技术瞬间“抵达”新闻现场,并进行360度全景审视,减少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衰减。而AR技术则更进一步,将音视频等多维信息“叠加”至文本之上,通过“再语境化”的信息拓展,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尽管这种体验场景令人向往,但当下的VR和AR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大问题,如只能观看而无法交互、分辨率低使模拟不够逼真、延时过长使观看者头晕等等。这些问题以现有的4G网络无法达到,却正是5G将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5G技术确定的关键能力指标,相较于4G网络来说吞吐量增加了10倍,延时为原来的1/10,传输容量增加100倍。这种惊人的网络提速恰好适配了VR和AR对网络的敏感性特征,虚拟场景和新闻现实可以得到完美融合。可以预见的是,在5G技术支撑下,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全新的媒体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5G网络至少能支撑以下六大媒体应用场景,包括超高保真媒体、现场实时体验、用户自制内容与机器自动生成内容上传、沉浸式与集成型媒体、协作式媒体内容生产、写作式的网络游戏等等。②这些业务形态对数据吞吐量和网络覆盖具有极高的要求,5G时代让媒体在开拓新闻报道业务上大有可为。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老”媒介的传统纸媒率先走在了前列。2015年,《纽约时报》成为首个试水VR报道的世界级权威媒体,推出VR纪录片《无家可归者》,以叙利亚、乌克兰东部、南苏丹的三位流浪儿童的第一视角出发,全面而深入地复现了战乱的残酷。这部纪录片几乎囊括了视距内所有触目惊心的细节,而这对传统媒介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后,国际主流媒体纷纷跟进,BBC、ABC News、美联社、《体育画报》各自推出VR内容。美国在线还收购了一家全景视频公司Ryot,支持《赫芬顿邮报》的VR报道,开辟了网媒VR报道的先河。

    不容否认的是,当下的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新闻公信力,若能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替有效融合,权威内容与高新科技的强强联手将很容易抓取大量受众。如《纽约时报》这样的传统大报,大胆尝试VR和AR等新技术,在业务手段创新方面甚至远远超越了风头正劲的新闻聚合博客《赫芬顿邮报》、社交新闻网站Buzzfeed等新媒体竞争对手。5G尚未正式问世,所有的媒体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中,传统媒体如果能抓住这一轮5G技术革命带动媒体业务融合创新,就有可能把千禧一代“数字原住民”们重新争取过来。  

    媒体平台融合:万物皆媒,人机共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巨变还在进行中,然而智能家居已经宣布物联网的时代到来了。所谓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物联网时代,包含数十亿个传感器、应用程序、安全系统、健康监视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人驾驶汽车等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据预测,未来10年还将有90%的互联网终端需要连接,而所有这些传感器、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无线通信需求,让5G技术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

    在这样一个智能时代,新闻业将再一次面临颠覆与重生。过去的媒体输出端口是有限的,固定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等有限的媒介上播发,而物联网让信息传播拓展了新的疆界,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收集端和输出端,每一个智能机器都可能被媒体化,这就意味着未来“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新闻工作者在收集信息和分发信息的时候面对的智能终端更加多样化,新闻会变得无处不在,呈现形式也将千变万化。

    这将为新闻业带来两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5G让物联网生产数据的能力提升,新闻依靠捕捉海量数据,向快速和深度同时发展。当智能终端越来越多,推荐算法所能使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并带来更多的新闻背景信息。当新闻发生的时候,受众不仅可以了解到事件,还可以了解事件发生时的天气状况、交通信息、人口流动信息等,使得收集极小范围内的信息成为可能。坐拥快速且精准的大量信息,未来的新闻报道不但会更加快速,而且更具深度。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还能成为特定对象的信息采集工具,在探测人们观看某些内容时候的感受时,比单纯做一个问卷调查会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用户在一个特定的内容观看过程中间的各种表现,为内容生产提供重要的反馈依据。

    二是5G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闻业将实现“人机共生”。物联网催生出一系列智能终端,5G让终端与网络之间高速顺畅地衔接、配合,这些终端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输出平台,而能介入内容生产领域。2017年8月8日,仅在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的2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已经完成并向媒体推送,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等,并且包含4张相关图片。除了对此次地震的详细原因分析,所有新闻元素在这篇报道里可谓一应俱全。25秒,人类或许还处在惊愕中,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自动写稿的全过程,并通过各个平台发送给亿万人。可以说,代表未来的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媒体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有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腾讯财经方面的机器写作报告的数量为400篇,而到第三季度报道数量达到4万篇,③人工智能写作的发展突飞猛进。当整个新闻业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时,未来的新闻写作会变成一种人机合一的写作体系,机器帮助我们发现选题、拓展广度、提炼规律、预判内容的传播效果,而人类记者将从简单机械的业务中解放出来,变身为视觉创作者、创意生产者,更多地深耕有深度、有观点、有分析的作品。

    媒体技术融合:计算通信合二为一

    5G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的底层支撑。在1G到4G的时代,通信和计算一直是两条平行线式的发展。通信追求的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速度,而计算追求的是运算能力的提升。到了5G时代,计算和通信开始融合演进,两条曾经的平行线合二为一,媒体技术将面临一个比通信领域广泛得多的生态系统。

    在这种融合技术网中,计算和通信能力是可以相互通用的。一方面,计算可以解决通信问题。前几代通信网络的功能只有传输,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一旦网络上的某个节点扩容,整个网络必须均匀扩容,以确保信息不会丢失。而在物联网中,数据海量生成,单个节点的信息量都将是一次数据海啸,均匀的网络扩容已经不再具备可行性。5G将赋予通信网内容分发等新功能,通过计算解决通信问题,自动为离用户近的地方调高扩容倍数。另一方面,通信可以解决计算问题。目前的终端之所以称为“终”端,是因为通信到此为止。而5G让终端变成了新一代通信的起点。比如目前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可以控制手表、家具设备等,之前的很多应用取决于手机的运算能力,但如果通信和计算融合之后,原来只在数据中心存在的大规模运算,就可以扩展到移动边缘,让终端也具有这种运算能力,应用的性能也就会超越物理硬件的限制。

    不仅是通信和技术,5G还融合了不同的频谱类型和频段、多样化服务及部署。简单来说,就是连接一切。依托越来越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和日渐成熟的物联网环境,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架构可能会被全面取代,出现以云化、虚拟化为核心特征的广播电视融合网。众所周知,传统媒体从业者大都是文科出身,而互联网新媒体人则大都是技术出身,这造成传统媒体缺少技术基因,与新媒体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我们不能抓住5G时代进行基因改造,推动底层媒体技术全面转型,就不能完成深层次的媒体融合。

    抓住5G战略机遇重塑国际传播格局

    多年来,我们习惯将媒体局限在所谓内容、新闻等传统媒体熟悉的业务范围内,对媒体的定义始终脱胎于传统媒体的话语框架。事实上,所谓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最佳甚至是唯一的载体,媒体不仅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更是未来物联网的一部分。能否以互联网空间的全新视角来看待媒体,将直接影响媒体融合战略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更是强调:“要密切关注5G传输、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发展动态,积极谋划和布局未来移动传播终端,着力增强相关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抢占移动技术发展应用的先机。”媒体与技术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拥抱5G正是一次面向亿万用户的媒体供给侧改革。

    当下,移动网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我国第一份《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指出,2010年到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将超过200倍,2010年到2030年将增长近2万倍。中国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10年到2020年将增长300倍以上,2010年到2030年将增长超4万倍。发达城市及热点地区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速更快,2010年到2020年上海的增长率可达600倍,北京热点区域的增长率可达1000倍。未来全球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将达到千亿规模。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接近1000亿,其中中国超过200亿。

    可以预见,4G时代的通信管道很可能被未来爆炸式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所堵塞,只有强大的5G技术才能支撑高速无线网的诉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4G到来没多久,各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争抢5G技术研发的制高点。欧盟、北美、韩国、日本皆已相继启动5G研究计划,其中亚太地区因为有政府的强力推动而格外活跃,日韩力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投入5G服务。更重要的是,在3G、4G时代,各国网络制式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联通;而5G将带来一个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美国、欧洲、日韩正努力在频率等方面达成一致,在全球市场上普及通用的设备和服务。届时,通信系统之间将打破原来的界限,走向共融,共同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更加包容的“大生态系统”,实现全球无缝互联互通。

    内容+技术,是神与形的融合。5G为内容呈现提供更新颖丰富的形式,而媒体的优质内容也为5G技术注入灵魂,二者相得益彰才能良性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到一个更深远的层次。目前,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技术公司已经拿下了国际5G的部分技术标准,这意味着在5G时代,中国正在参与制定世界标准,并输出自己的模式。中国将成为网络空间主导时代的强国,如果媒体能在这个大格局中抓住这一轮技术带来的弯道超车的机遇,就能超越国际传播旧有格局,争夺全球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与美国鼎足而立,并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拉开差距。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杨芳秀

    注释:

    ①数据来自杜百川:《5G与广电媒体变革》,微信公众号“5G”。

    ②李远东:《刘奇葆委员谈到媒体融合为何2次提及5G?》,来自微信公众号“TV派”。

    ③彭兰:《我们即将面临“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http://sike.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6/11/219509602.html。

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做好技术创新
5G时代与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与突破
“聚变”“裂变”和“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