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做好技术创新

● 杨 谷 《 新闻战线 》(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急剧变革,既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带来了“弯道甩出”的风险。“小明AI两会”“钢铁侠直播两会”的探索实践,大大提升了光明网的传播力,说明互联网舆论阵地建设,离不开技术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     舆论阵地

    建设互联网舆论阵地,技术创新是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带来强烈的“弯道甩出”效应,使沿着既有轨迹运行的媒体迅速失去有效受众。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带来强烈的资源财富马太效应,使技术落后媒体既有的收入渠道迅速萎缩。互联网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传播方式急剧演变,各种媒体都受到巨大的冲击。移动互联网、手机直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陆续崛起,都带来了受众的大规模迁移,对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笔者就互联网舆论中几个热门的技术话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

    “小明AI两会”仅是开端,人工智能潜力巨大

    近年,Google的“阿尔法GO”连胜韩国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中国世界围棋冠军柯洁,所向披靡。人工智能正在进入越来越多领域,但能不能真正进入新闻报道领域还在探索中。今年两会期间,光明网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小明AI两会”,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报道两会。

    去年以来,光明网对人工智能做了深入调研。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如语义分析、模式识别、逻辑推理等,还没有大的突破,对意识的认识也还没有突破,但这几年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使基于统计的算法能力大为增强。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放大了人工智能的能力。以Google、微软为代表的技术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尽管从根本原理上讲,还算不上具有多少人的智能,但已具备了类似推理的能力,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的推理能力。比如,“阿尔法GO”打败了全世界的围棋高手,但就智商而言,“阿尔法GO”还远低于6岁小孩的智商。以这样的技术,尚不足以完成一篇文章的撰写。但是,这样的人工智能用来做新闻报道的辅助却是可行的。两会期间我们在光明日报客户端推出“小明AI两会”,以“人脸识别+人物背景分析”为服务切入点,推出一项辅助性的新闻报道信息服务。

    在推理引擎上,“小明”用的是国际大公司先进的算法引擎,使得它能够对图片和文字具有强大的分析、比对能力。两会召开,记者们很头疼的一件事是认人。几千个代表、委员,要认清这么多人的面孔,已经超出了人的正常能力。但是,计算机记住几千个人的面孔却不难。

    我们把同一个代表的多张照片输入进系统。在计算机里形成该代表的三维模型。还要用新闻素材对“小明”进行训练,一共输入了与两会相关的40多万篇报道,融合了人脸识别、图片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以40多万篇历年两会报道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系统梳理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两会的热点话题以及关注同一话题的不同代表委员的观点等内容。

    在使用时,用户只需要用手机拍一张眼前的代表委员的照片,藏在“云端”的计算机就会自动搜索已有的面孔三维模型,找出最匹配的代表委员来。计算机还根据预设的“六度空间”模型,分析已有的40多万篇语料,找出与这位代表委员相关度最高的关键词,判断出这位代表最感兴趣的领域、人物和议案提案。

    此外,人工智能的“小明”还能识别两会期间光明日报上的新闻图片和标题。用户只要扫描报纸,就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融媒体产品信息,达到“一键扫描,一屏打尽”的效果,打破纸媒和其他媒介形式之间的物理隔阂,实现了内容的直接转化与资源共享。两会期间,用户使用“小明”进行查询次数超2153万次。

    在此后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我们顺势推出了“小明AI一带一路”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在这个论坛上,大家对参会的各国代表更不熟悉,人工智能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

    国务院近日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代替记者的笔,还需要较长的时期,但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改善网友的                                                  使用体验,这是现在就可以做的事。仅仅只有婴儿智商的“阿尔法go”,就可以打败天下无敌手,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领域必将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作为媒体人,不该面对这样的变化,充耳不闻。

    用“钢铁侠”技术,沟通众多直播平台

    在今年两会期间,我们的“钢铁侠”多信道移动直播云台一经露面,就引起媒体的很大关注。据不完全统计,“钢铁侠直播两会”相关信息的传播量超过5亿次,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凤凰卫视、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中央通讯社、香港商报、大公报,还有《网络传播》《数码影像时代》杂志等数百家境内外媒体都对“钢铁侠直播两会”予以报道。

    “钢铁侠”实际是一套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集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于一体,只需一名记者就能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同步直播与录制,通过设备后台的云控制台、云存储及流媒体服务系统,可以一键同步实现PC端、新闻客户端及H5页面等跨平台视频内容的分发与适配,让多种媒体产品在同一平台快速生产聚合。多信道直播云台可以同时为16家平台提供高达3K画幅、4M码流的视频和VR信号。

    “钢铁侠”是我们应对“直播时代”的一种技术手段。2015年以来,手机直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映客、一直播、花椒、快手等直播平台异军突起,亿万网友参与直播互动,成为当前增长最快、网友最关注的传播形式。但是,对于这样一种亿万网友每天愿意花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传播形式,媒体界重视程度不高,要么将手机直播视为“下里巴人”,几乎不闻不问,要么视为“洪水猛兽”。确实,当下的直播内容有泥沙俱下之感,不少低级、庸俗的内容混杂其中。那么,作为主流媒体,在其中可以有什么作为呢?

    “钢铁侠”是在手机直播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推出的。当手机直播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是自己做一个直播平台,与已有的平台竞争,还是形成竞合关系,博采众长,各自发挥在传播流程不同阶段的优势?我们评估后选择了后者。

    我们分析,随着直播平台的不断涌现和用户的增长,仅仅靠低端的“网红”,很难满足网友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高质量、高层次的内容将成为直播平台的稀缺品。通过“钢铁侠”,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视频或直播平台的合作。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整合各种直播渠道,放大光明网在教育、科技、文化、理论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今年6月的“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就是这种发展策略的一次较好实践。

    今年高考刚结束,光明日报教育部、记者部、融媒体中心和光明网联合组织了“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活动,历经20天,派出多支直播团队,走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39所高校,跨越13个省(市、区),采访了50多位招生办负责人,在光明日报客户端和一直播、kk&棒直播两大平台同时播出,总时长超过80个小时,观看人数达1500多万人次,网友点赞400多万次,留言超过1.7万条。

    “钢铁侠”平台还连接了Facebook的直播平台,在宁夏大学和西安交大用英语进行了两场直播,收到了良好的外宣效果。在西安交大的直播中,30多个国家的网友观看了63.2万次,转、评、赞达3700多次。在宁夏大学的直播中,25个国家的网友观看了34.2万次,国外网友们不断询问该校的专业设置,转、评、赞达8000多次。

    “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是今年直播领域地域跨度最大的活动,也是中央媒体第一次大规模涉足手机直播领域。刚开始的时候,不少高校的招生办、宣传部不太接受手机直播的模式,希望端端正正地坐在演播厅里讲述。但是,当这些招办主任、宣传部长被主持人拉到校园的蓝天下,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忙着回答手机上来自考生的千百个问题。一些招办主任反映,过去做了很多宣传,但看不到一个考生,不清楚考生们在想什么,没法提供精准的服务。网友们反馈,在有限的时间里,亲眼看到了感兴趣的学校,见到了招办主任,效率非常高。把麦克风交给考生和家长,让他们和高校直接交流,同时多方面、多角度展现高校文化魅力和专业教育的魅力,契合了高校、考生、家长三方的兴趣点。

    对于与我们合作的直播平台而言,“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是他们所参与的社会影响最大的正能量传播活动。一直播为本次活动投入了首屏热图等价值数千万元的广告资源,kk&棒直播拿出了首页广告位、免费k币等价值上千万元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提供了性能优良、易用可靠的技术平台,为全国网友顺利访问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有了“钢铁侠”这样的技术平台,手机直播成为我们不断争取年轻受众、占领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今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光明网联合映客、花椒、斗鱼、YY、陌陌等十四家大型直播平台共同举办“回家·过年”大型网络直播活动,2.5万名主播参与本次活动,网民参与数达12.2亿人次。这样的传播效果,如果固步自封于传统的表达形式,是很难做到的。

    紧跟关键技术,抢占舆论阵地高点

    互联网技术的急剧变革,既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弯道甩出”的风险。在国际上,由于应对技术创新不力,盛极一时的摩托罗拉、Sun、康柏等高技术公司,已经烟消云散。大约10年前,曾经风光一时的一些地方网站、商业网站,也在技术变革的“弯道”上,因为转弯不及时,沿袭过去的老路,影响力大为衰退。真正能够做到“弯道超车”的,只是极少数。

    大约10年前,媒体建好一个网站,就可以坐等网友,通过办公室里的电脑来浏览访问。

    大约5年前,如果SEO做得好,就可以依靠百度等搜索引擎,带来新闻的受众。

    今天,只有不到20%的网友通过台式电脑获取新闻,而搜索引擎风光不再,年轻网友已大规模地向UC浏览器、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新型客户端软件转移。作为媒体,如果抱着曾经有过的辉煌不放,以为过去的受众仍然是今天的受众,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丧失传播力、影响力。

    重视技术创新,不是让媒体都去做研发,去替代互联网技术公司,这不是媒体能做得好的事。作为媒体,应该紧紧把握技术变革的脉动,从中选取能为我所用的切入点,以产品为轴心,重组资源,在自身优势、社会需求、技术创新三者之间找到交叉点。

    媒体做技术创新,不一定每一次都全部自己干,在不少情况下,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轮子”。运用先进企业的技术平台,可能是媒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以光明网而言,我们一直围绕意识形态、教科文卫等传统特色内容,把光明的品牌和影响力优势发挥到极致,然后通过提供新的产品、服务,满足了广大网友在新闻、文化等教科文卫领域的需求。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冲击下,光明网这几年来的融媒体建设快速推进,技术驱动功不可没。这几年,我们不断学习、应用互联网新技术,抓住技术变革中的关键技术,不断吸附更多的年轻网友,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实现了传播力、竞争力的显著增强。

    (作者系光明网总裁、总编辑)

    责任编辑:建  文

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做好技术创新
5G时代与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与突破
“聚变”“裂变”和“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