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把好新闻业务的“底线”

● 孙继山 《 新闻战线 》(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媒体从业者必须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在实践中以政治水准线、专业水准线、底线管控线作为抓手,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全媒体时代的特性是信息海量、信息过载、内容庞杂、渠道多元,这已成为传播领域的“新常态”。传播技术的迭代提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现信息价值的手段不断出新,价值变现能力超乎想象。大数据与靶向分发的引入,让传播变得更精准。在这样的传播生态下,把控好新闻的导向,按照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做好新闻业务创新,是媒体从业者必须努力解答好的实践课题。

    政治水准线

    新闻从业者必须自觉把“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作为政治担当,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刚性要求,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必须践行的要求,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要求。落实要求,更多是从正面引导,但也少不了运用底线思维,采用倒逼和警示手法纠正走偏和规避问题。

    坚持政治水准线就是要确保新闻舆论的导向正确,而这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或俗化为所谓的政治正确。近代思想及政策研究中使用的政治正确概念,是不顾客观事实盲目迎合主流价值观、道德和舆论导向的言行,与我们坚持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绝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主动积极地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起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把握政治尺度坚守政治水准不偏离,要解决好“时效度”问题,对稳妥、适时、适度、时效、时机、时宜、效果、效率、分寸、节奏等进行精准把控,是把握好政治水准的必然要求。

    把握好政治水准尺度,需要我们清醒地界定“政治高压线”在哪里。“政治高压线”不能触碰,是一种无形的倒逼和警示。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明白这一高压线的边界在哪里。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有时会不自觉地忽视这一高压线的存在,照搬某些西方传播理念,对放大传播负面新闻(超出正常监督)有一种偏好,对传言乃至谣言、八卦新闻、标题党等有一种莫名的热衷,为了吸睛、为了发行量、为了点击量游走在高压线边缘甚至不惜触线。这是错误的新闻理念导致的错误实践。个别新闻工作者以“试错原理”为由从事所谓新闻试错,追求剑走偏锋式的轰动效应,奉行一种“会犯错的孩子有便宜占”的理念。这是一种政治上的不成熟,是一种新闻投机侥幸心理的外化,是在违规违纪问责不到位的情形下滋生的庸俗新闻方法论的表现。我们要让敢于在政治上故意“试错者”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杜绝这种低级的“新闻手法”延续下去。

    专业水准线

    一般稿件出现问题,无外乎在舆论导向、新闻要素、新闻事实、叙述结构、文字和逻辑表达等方面出现问题。除去导向问题外,其他都与专业水准相关。

    专业水准至少包括两方面:新闻表达的专业水准和所报道内容的专业水准。

    保持较高的新闻表达专业水准,除了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做事外,也要提升字词句修辞、逻辑表达、新闻呈现等方面的水准。保持报道内容的专业水准,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对特定报道的专业领域不讲外行话。比如国际金融专业报道经常会涉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概念,绝对不能用错。

    新闻规律是最重要的业务规矩。新闻工作有序传承、工作规范与时俱进、“策采写编”借鉴创新、叙事话语方式嬗变、作品呈现样态巨变等,都构成了次级规矩。提升新闻水准线,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以中国气派、以中国话语方式、以“三贴近”和“走转改”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个尺度,新闻水准线要求新闻工作坚持业务高度,新闻产品保持专业水准,具有新时代传播语境下的公信力、传播力、感染力、引导力、影响力。这“五力”的实现,必须依仗新闻规律、市场规律、新闻规矩的支撑。如果忽视新闻规律、市场规律,新闻产品不能润物无声,意欲“成风化人”就成了空话。

    新闻传播是个技术活,如果仅停留在黑板报水平,如何能担当起“成风化人”、引导舆论的作用?李大钊书写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妙手者,善于经营新闻者。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把新闻工作者比喻为“伫立船头的瞭望者”,要有本事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如果没有对上述规律与规矩的深刻认知与精准把握、对新闻手法的娴熟运用、对报道内容所涉领域的专业把控等,如何做好这个守望者?

    当下,有些新闻从业者对西方传播学嘴上不说全盘接受,但一到实际工作中,“传媒是社会公器”的理念动辄暴露出来,有些所谓大V对媒体“姓党”的提法心不服。其实西方有些媒体表面上模糊党派属性,但实际上他们的立场无不反映了他们身后的政治势力和资本集团的意志。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代表美国精英阶层利益的《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互撕,再清楚不过地诠释了这一点。

    当然,不照搬不代表不要学习借鉴。沃尔特·李普曼在其所著《公众舆论》一书中,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 “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和 “刻板成见”(stereotype) 两个重要的概念。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人们的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关注力都有局限,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受众受媒体的“左右”是一种客观事实,新闻媒体担负的舆论引导作用巨大,因此媒体人必须有更严格的新闻自觉和新闻自律。

    “两微一端”的大行其道,可以说是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大变量”。对大V的自律和他律,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媒体形成的“拟态环境”对社会具有很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凝心聚力必须细化为一种业务性技术性要求。

    媒体圈有“假话全不说、真话不说全”的通俗提法,笔者理解,这是一种对媒体不算低的要求。说假话是丧失底线行为;所有的真话都说则会使受众形成错误的“拟态环境”,造成社会舆论导向的扭曲与失真。

    威尔伯?施拉姆在其颇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学》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传播的功能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当下的经济类媒体尤其是报媒,更应该重视并开掘这一功能。

    底线管控线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新闻工作者必须时时知晓 “红线”,筑牢 “防线”,守住 “底线”,树立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漏洞、防止失控。

    这些年,新闻行业失控个案还是存在的。著名媒体人李启瑞主编的《我们错了》一书曾轰动一时。这种自曝家丑、主动承认错误的做法,举出逾越过底线的案例,自我警示自我教育,划定了高度线、及格线、警戒线以及不能踩踏的红线和触碰的高压线。

    新闻从业者要深入学习,悉心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新闻观和方法论,结合新闻工作实践,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变革乃至冲击,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主张,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国际商报执行总编)  

    责任编辑:武艳珍

区域城市间新闻互动机制的再构建
在助力国家战略中提升影响力
把好新闻业务的“底线”
融媒体框架下的舆论引导和传播力建设
中央厨房如何“烹制”广场主题活动
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到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