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电视文化节目的价值诉求与行为逻辑

● 袁航哲 陈 丹 《 新闻战线 》(

    摘要:大众传媒任何一个栏目、频道、节目的设计与策划都离不开其“目的为何,为谁服务”的价值追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广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媒体过度娱乐化、消遣化的一种纠偏与矫正,是对媒介消费主义倾向的一种抵制与反叛,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思与传承,更是网络语境下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如何介入民族精神弘扬与社会舆论引导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

    关键词:电视节目     价值追求     策划设计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要面对审美疲劳的受众被分流、市场容量在减少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节目样式、策划设计不断推陈出新。

    价值追求:践行大众媒介社会文化传承功能

    近几年,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砥砺国人文化自信、激活中华文明生命力的大型文化益智节目的连续推出与广受青睐,一系列地方电视媒体随之跟进与助阵,如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四川卫视的《诗歌之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现象当为大众传播践行其文化传承功能之题中应有之义,早在半个世纪前,西方传播学者无论是拉斯韦尔提出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抑或赖特所谓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无不在强调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此等文化传承功能。

    然而,在当前的大众选秀娱乐节目中,过分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而忽视了形而上的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乏,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的是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

    文而化之,是为文化。文的原意是纹,用有纹理的动物毛皮美化身体和环境是“纹化”的初义。所以“纹”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源头。先民们正是在刻画纹饰的过程中发现了简单的、有规律的纹符可以记录某些语言,于是便产生了文字。随着文字的出现,“纹化”终于转化为“文化”。引申后,人们将人类克服动物原始本性、美化自身言行、外表、生活、环境的一切手段和言行统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的“羽毛”与特征,正如羽毛是鸟之为鸟的主要特征一样。一代代中国人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提升,来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夙愿。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影响力与自身标示性。每个人都生活于一定的文化中,文化限定和造就了每一个作为传播者的组织与个体,人们的传播行为和赋予信息意义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文化的制约。因此,电视媒体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播、弘扬、宣传中华诗歌与士志于道的楷模等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与精髓的东西,不但高度契合媒介的传承社会遗产功能,也是提升国人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的有效途径,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电视媒体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到了“文化强国”的理念,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达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重申了“文化强国”的理念,因此深挖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对外对内构建新型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强国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也因此,我国电视业至今已到了理应把媒介文化传承功能提高到节目创新的核心设计理念之中、且务必笃行不辍的时候了。

    行为逻辑:以弘扬优秀文化精神为己任

    从另一方面看,目前文化益智节目的广受热评并不一定代表社会人对传统文化精神已经广泛认可,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恰恰相反,这倒反衬出我们曾经对传统文化的麻木不仁与熟视无睹。试想,如果我们人人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熟稔于心,见之于行,绝不会为上海复旦附中16岁少女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出口成章惊愕不止,惊羡不已。因为,大家基本都能做到的东西自然不会大惊小怪,不能做到或者根本没有去想的东西才会惊骇人、折煞人。这就牵出了另一个问题,文化益智类节目设计策划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是什么?

    中华文化数千年,但一些基本的价值追求与精神主旨还是得到大家认同的。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四、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现代视觉媒体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让阳春白雪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与遐方绝域根本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如何将这种精神真真切切深入百姓心田,不仅仅点燃其激动感动,更应该激发其行动。这是学界、业界、政界等社会各界公共协作起来才能找到答案的时代命题。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仅仅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说,笔者倒有一些如下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首先,文化益智类节目应该处理好雅与俗、深与浅、博与专、道与器、学与术的平衡问题。当今中国社会生存竞争压力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被市场逻辑裹挟身不由己分身分心于吃穿住行的物质追逐之中。传统文化的认知、研学与精神传承所耗费的人力、精力与财力无一不和这些诉求发生巨大张力,大众传媒怎样把此类节目做到既高山流水又下里巴人,既通俗易懂又雅俗共赏,既深入浅出又不失真义,既旁征博引又学有专攻,该是节目制作者着力之地。

    其次,文化益智类节目应该处理好制作节奏与播出频率的问题。现代社会我们倡导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绝不是提倡回到过去琴棋书画的生活中去,回到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伦理中去,回到之乎者也的文人骚客对诗唱和中去。这就要求文化益智类节目的定位、频度要有长远构思与系统设计,既不能以文化益智内容编排过密过多,以致最终取代与淹没必要的媒体娱乐消遣功能,更不能把其视作应景之作,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一阵冷一阵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宣扬问题。

    其三,文化益智类节目设计策划者与刊播者,应具有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的意识与胆识。近些年,我们在媒介职业伦理、专业主义精神等方面大谈特谈的已经不少。许多时候,中国的事情不好办,办不好,不是没有共识与方法,而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够多。有时候我们媒体人就是一面镜子,当你在倡导一种信念与理想时却把自己摆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位置,或是宽于待己严于律人,可以想见广大受众怎么会相信你刊播的内容与旨趣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一个人,一段文”讲述国人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赢得业界、学界及其广大民众的欢迎,可谓精准践行了媒体“成风化人”的社会功能。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广受热议与赞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媒体过度娱乐化、消遣化的一种纠偏与矫正,是对媒介消费主义倾向的一种抵制与反叛,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思与传承,更是网络语境下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如何介入民族精神弘扬、社会舆论引导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呵护,对社会健康舆论的引导,对我国“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培育,都将是一次功在当代、利于长远的媒介良心职履。

    (作者袁航哲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陈丹系正邦品牌顾问服务集团董事长、创意群总监,兼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特聘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武艳珍

两翼齐飞讲好中国故事
论新闻的“反转”
媒体融合将步入3.0时代
2017中国两会的国际传播特点及启示
澄清谬误 明辨是非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
“媒介事件”视阈下的围棋报道剖析
电视文化节目的价值诉求与行为逻辑
雾霾事件与公共卫生报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