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例抓人,紧紧抓住鲜活、生动的典型人物,挖掘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日报网与境外主流媒体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开展合作,利用本地化渠道,将中国声音、合作共赢的“丝路”故事传递到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一带一路”倡议开花结果的3年里,涌现了很多值得书写的人和事,加上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为媒体提供了一座取之不竭的新闻“富矿”,也为我国媒体与各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带来了广阔的合作前景和空间。中国日报网立足“外”字特色,通过网站、客户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以人为本,以情动人,讲好“丝路”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作为中国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新闻网站,中国日报网在“一带一路”的对外报道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例抓人”,紧紧抓住鲜活、生动的典型人物,挖掘真实、感人的故事,推出《一个土耳其人的中国武术梦》《为爱而跑 德国人用脚丈量丝绸之路》等图文、微视频报道,用有温度、有品质的人物故事和新闻报道感染和打动境外,尤其是沿线各国受众,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凝聚共识。
人物故事《一个土耳其人的中国武术梦》,讲述土耳其人美玉因为热爱中国武术,不远万里来到武汉体育学院学习太极拳的真实事例。在微视频报道《为爱而跑 德国人用脚丈量丝绸之路》中,凯?马库斯?熊向我们讲述了他打算从德国出发,沿古丝绸之路跑步到中国的计划。凯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支持“一带一路”,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将心比心,换位思维解读政策,传递“合作共赢”理念
“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法律法规和接受习惯都不尽相同。为了将“一带一路”政策规划、项目实施和建设理念真实准确地传达给对象国家和地区的受众,让他们真正理解、接受和认同,中国日报网采取了差异化、分众化的报道策略,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强、动员能力强的特性,在中国日报网全亚洲最大的英文社区“聚焦中国”、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中与境外网民用户开展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一带一路”的认知,设身处地地站在当地受众的立场策划报道。
博客大赛筑牢民意基础。2015年,我们在“聚焦中国”社区推出第三届“我和中国”英文博客大赛,来自美、英、澳、加、印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博主参加了大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网友参与热情高涨,大赛期间论坛52%的新增注册用户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众多话题中,海外网友对“一带一路”的探讨尤为热烈。通过大赛发展了超过1万名“一带一路”沿线的忠实用户,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对中国和“一带一路”信息的需求点,为进一步做好精准传播、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打牢了基础。
有的放矢,系列策划回应热点关切。在与境外网民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而对于政策内容知之甚少,对于哪些是合作项目并不清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加大了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地理、风光、艺术、美食、体育等报道力度,推出“国家篇”“城市篇”“风光篇”“美食篇”“企业篇”等系列报道。同时,从基础项目建设合作进展入手,策划推出《捷报频传!“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带来这些“好消息”》《基础设施建设让“一带一路”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等中英文图表、H5产品,重点介绍中欧班列、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中国老挝高铁项目等20余个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当地发展和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凸显“一带一路”项目成效、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这些内容在脸谱上得到海外网友的广泛好评,美国网友Alfred W Croucher说,中欧班列是世界运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以理服人,借力各国政要和智库专家权威言论解疑释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深化,国际社会共识不断扩大、与各国的合作日益加深,但仍有一些质疑、曲解和误读的声音和论调,一些媒体、机构抛出“中国威胁论”“转移落后产能”等论调,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了当地的民众。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日报网邀请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人士,联合海内外智库专家,通过他们的权威言论和分析阐释,搭建政府与公众、政策与学术、专家与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讲明道理、讲透政策,在促进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我们开设了视频访谈栏目《大使谈“一带一路”》,采访了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驻华使节,发布《尼泊尔大使:“一带一路”倡议让我印象深刻》《阿富汗大使:“一带一路”将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新西兰为中国与西方合作开了个好头》等微视频、图文报道,通过驻华使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肯定与支持,向各国民众传递了积极正面的信息。
2016年,我们与美国伯格鲁恩研究院、加拿大全球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孟加拉国政经管理协会等4家智库机构建立合作,吸纳海外核心高端网评员184人,初步建立了包括300余名海外智库专家的海外网评队伍。围绕“我与‘一带一路’的故事”“外国人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等主题,邀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撰写署名评论。
今年3月,我们推出了“一带一路”沿线青年学者征文大赛,邀请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青年学者、留学生投稿,分享自己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同时与北京大学东南亚留学生青年论坛合作,推出“一带一路”?东南亚专题征集活动,重点面向沿线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和青年学者征集文章。通过学术探讨,增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和认同,培养和发展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使者。
走出去,请进来,全球媒体朋友圈不断扩大
请进来:中俄媒体共商合作,共谋发展。2016年10月29日,由中国日报网主办、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和广播协办的中俄网络媒体论坛暨中俄新媒体青年领袖峰会召开。邀请来自中俄两国的国家部委、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等160多名嘉宾,以“中俄网络新媒体国际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俄媒体合作等积极建言献策,达到了交流思想、汇智聚力、扩大共识的效果。作为论坛主办方,中国日报网积极推进中俄两国网络媒体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各媒体间开展常态化的内容互换、联合采访、共办研讨、技术交流,共同提升中俄网络媒体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走出去:合作传播效果凸显,媒体朋友圈唱响共赢主张。与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等欧美著名媒体开展网络内容合作,在上述媒体的官方网站首页、“中国观察”频道刊发相关报道300余篇,向欧美主流受众介绍“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及重大意义。
2016年以来,我们不断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的合作,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印尼雅加达邮报网站建立了长期内容合作。同时,以丝路国际论坛、元首外交、全国两会等重要活动为契机,与俄塔社、新加坡海峡时报、意大利通讯社、斯里兰卡国家通讯社、柬埔寨日报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家境外媒体开展内容合作。多语种、多渠道、多形式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送中、英、俄、高棉等语种内容近千篇次,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对中国历史文化、改革发展情况以及对“一带一路”政策、项目进展的了解。
(作者系中国日报网总编室主任)
责任编辑:冷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