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媒体时代怎样“走基层”

——扬子晚报“最江苏”全媒体行动引发的思考

● 吴剑飞 《 新闻战线 》(

    “沉”下去,就能发现基层的闪光点;“深”下去,就能发现基层的困难处。“最江苏”全媒体行动,锻炼了记者的意志,转变了队伍的作风;增强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捕捉了一大批鲜活的新闻,改进了文风;提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度,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

    “新春走基层”是每年春节前后的重头戏。融媒体时代,怎样“走”出新意?扬子晚报精心策划了“最江苏”全媒体行动,编委会全体成员率先沉到底、走到村,带领采编人员深入江苏最东、最南、最西、最北,海拔最高、海拔最低,人口最多、人口最少等“最江苏”的地区,发掘最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不变的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锤炼,变的是采访手段的创新、传播平台的拓展、报道效果的提升,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纸上网上互动出彩。

    既要重视可读,也要追求可听可视

    “最江苏”全媒体行动中,除了文字记录,更加注重音频、视频的采集,力求一鱼多吃,多视角观察基层,采访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分别供应报纸、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和直播平台。

    1月12日,“最江苏”全媒体行动在江苏最东端的启东市寅阳镇开始。扬子晚报的美女记者采访圆陀角民宿的王姓老板,通过新浪网现场直播,上万粉丝前来围观。记者第一次用手机直播了一个多小时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与此同时“两微一端”滚动播出。第二天,报纸再整版呈现。

    “最江苏”全媒体行动充分体现了全媒体的特点。采访环节,记者笔走龙蛇记录全程,照相机拍场景,摄像机摄录音频、视频,甚至还动用无人机航拍,视觉的冲击胜过了版面上的千言万语。传播环节,传统的纸质媒体共发了9个整版的图文报道,并采用网络直播形式直播当地的风情风貌,共进行了9场直播,每场都吸引上万粉丝围观;新浪微博阅读数达362.4万,平均每个点的阅读数都在20万+以上。

    当然,报纸呈现与新媒体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在采制方面要发挥各自所长,形成互补互动。在网络直播和“两微一端”上,我们重在寻找有共同兴趣的主题,如旅游、文化、饮食等,尝试画面、音响报道;在报纸上,我们寻求一些重大的主题,精耕细作,深度观察,服务地方。譬如,1月24日,我们在江苏最北端的赣榆区柘汪镇响石村进行了直播,把独特的渔家风情展现在网友面前。而见报稿件《看江苏“北大门”忙年,渔民转型成养殖户》,聚焦当地富民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新渔村新港城建设的最新进展。淮安市的钵池乡是江苏人口最少的乡镇,扬子晚报记者采写了《钵池5000农民住进小区拿工资》,报道农村城市化带来的可喜变化,而网络直播选择了当地最大的农民安置小区,现场直播当地夕阳红歌舞队的表演。

    既要重视“深度”,也要学会“碎片化”表达

    2月21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来到地处江苏最南端的吴江区桃源镇前窑村,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情况,希望他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周边旅游业发达地方加强对接,用好溢出效应,形成错位发展。这个观点,与扬子晚报记者一个月前走基层写的报道不谋而合:“好的地理区位也是竞争力,主动承接乌镇的溢出效应,坚持差异化,打好生态牌。”

    能够得出这个正确的结论正是记者深度采访的结果。我们利用“新春走基层”的机会,广泛接触桃源干部群众,一起探寻当地科学发展之路。就在这个前窑村,记者在采访对接乌镇旅游时坚持要看现场,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发现了大新闻,江浙交接处的路桥都有水泥墩、限高杠挡道,大货车大客车根本无法通行,旅游大巴进不来出不去,当地企业大货车的绕路费用一年超过6000万元。

    两篇深度报道《桃源镇:我要在乌镇边上为您打造一个“世外桃源”》《3个水泥墩竟成往来乌镇“拦路虎”》,在标题制作上力求生动鲜活,并在新媒体上切碎刊播。这些报道引起江浙交通部门的重视,最近传来了好消息:苏南运河改造时将重修跨河桥和连接道路,有望去除妨碍桃源人出省的墩墩和杠杠。

    不同于许多自媒体一地鸡毛式的呈现,主流媒体必须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作用,在大主题大背景的衬托下,善于小中见大,沙中淘金,尤其要学会使用“网言网语”,适应新媒体碎片化的表达,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人口最多的乡镇吴江区松陵镇,标题是《旗袍女+金融男+玫瑰花……太湖新城里,你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松陵镇正在打造旗袍小镇、金融小镇、玫瑰小镇,这样的表达在报纸上吸引读者看,而在新媒体上也吸睛无数,突出了地方在转型发展中的创新之举。

    既要重视“专业”,又要强调“多能”

    网络直播是近年才兴起的传播形式,都市报如何借助网络直播放大走基层的效应呢?考验我们的是,能不能有吸晴的“网红”主持人,能不能有吸引围观的好题材。

    在媒体融合上,都市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的开发较早,但能够直播的主持人十分缺乏。怎样让下笔有神的写手变身侃侃而谈的“网红”?我们要求报社每个部门都要培养自己的“网红”,电脑前能写,话筒前能说,镜头前能演。为了此次走基层,我们在报社新媒体部临时挑选了两位表达能力强、颜值高的女主持人。她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得到了基层群众和网络粉丝的认可。

    “新春走基层”报道,报纸侧重于展现成就,挖掘深度;网络直播侧重于展现画面,聚焦兴趣。譬如,在最西端的丰县赵庄镇,主要介绍“汉皇故里”和国内最大的刘邦雕像;在最北端的赣榆柘汪镇,突出渔民养殖与海捕;在最东端的启东寅阳镇,走进了农民的蔬菜大棚。在最南端的吴江桃源镇,主持人流连在碧水环绕的严慕村,徜徉在风景秀丽的森林中,网友们跟我们一样兴奋:苏州还有这么大片森林?河水还能洗衣服啊?地里的蔬菜一定很健康环保!一小时的直播吸引了两万粉丝围观,微博阅读数超过了20万。

    既要重视传播,也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经过几年的融合发展,都市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全媒体矩阵,纸媒、网媒、端媒在日常报道中已彰显集群效应。扬子晚报各类新媒体用户超过2000万,传播力早就力透纸背,延伸到移动网络上。“最江苏”全媒体行动推出后,扬子晚报充分利用这些传播平台,不断扩大“走转改”的影响。

    在传播时序上,先是网络直播,接着是“两微一端”,最后是报纸。这种叠加式互补式传播,是纸媒过去难以企及的。共同的主题,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传播有利于放大影响力提高传播力。传统纸媒的互动性差,但沟通、互动是新媒体的优势。用好新媒体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纸媒的缺陷。同时,还要强调媒体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贯穿在整个全媒体行动中。启动之初,我们在新媒体上列出问题:江苏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地方在哪里?海拔最高、海拔最低的地方在哪里?人口最多、最少的地方在哪里?这些冷知识,即便是江苏人也未必能说对说全。但网友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起到了预热效果。全媒体行动启动之后,扬子晚报各个新媒体平台开放评论,倾听受众的点评与要求,及时调整报道内容,改进报道方式。报纸版面上印有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看相关直播视频,“两微一端”有意识地引导粉丝阅读报纸相关报道。在扬子晚报网上,每篇报道之后设有“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用鼓掌、流泪、开心、愤怒等表情包搜集受众的反馈。

    真正地“沉”下去,就能发现基层的闪光点;真正地“深”下去,就能发现基层的困难处。扬子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选择不常去的偏远农村,在所谓的新闻贫瘠地发现了新闻的“富矿”。通过 “最江苏”全媒体行动,我们锻炼了报纸及新媒体记者的作风,增强了和基层群众的感情;在基层一线,捕捉了大批鲜活的新闻,改进了文风; 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报道新闻,提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度,增强了创新报道能力,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

    (作者系扬子晚报编委)

    责任编辑:冷  梅

3000万+点击的启示
融媒体时代怎样“走基层”
行业报要坚定融合发展的道路自信
守正创新,都市报也能唱好主旋律
全媒体传播,提升“三农”新闻价值
挖掘历史遗存 打造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