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注移动,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

● 杨继红 《 新闻战线 》(

    “央视新闻”在全球记者视频回传平台基础上,研发上线移动直播工作平台,强势进入新闻移动直播领域。由此,从“大屏为主、小屏为辅”迈向“专注移动端,发力全媒体”。以移动端交互直播为项目抓手,带动内容、技术、产品的全面升级,开创融合发展全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打破平台局限,同时向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现场移动直播信号。

    自2012年11月起,“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陆续上线运营,以“电视+”为战略思想,加快“智慧融媒体”建设步伐,用户数从2012年底的150万,到2013年底的4953万,再到2016年底过3亿,“央视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不断提升。融合发展的效果有目共睹。当然,对于融合发展的目标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用户数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完成一次真正的转型,从原来的进军新媒体,到变身新媒体,到未来有能力去引领新媒体,如破茧成蝶一样地实现自身的进化,破除工作流程之茧、管理制度之茧、习惯思维之茧,转型为“智能电视+4G网络+用户强势”的新业态媒体机构,这才是关乎未来生存发展的根本。

    从“三微一端”向平台化转型

    对于转型,笔者有一个坚定的观点,那就是“央视新闻”必须从“三微一端”向平台化方向转型。

    首先,基于对新媒体发展进程和趋势的认知

    互联网媒体在1998年时处在发展的第一阶段,网站单向发布,用户单向接受,那时候门户时代的网站和今天的传统媒体非常相似,以信息发布为主,延伸到其他的增值业务平台,因此,这一阶段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定义为发布级。

    到2001年,以社区为代表,互联网媒体进入第二阶段,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内容的生产过程中。以维基百科为例,上面的每一个词条,都可以被它后来的阅读者找到前面的人添加和注解,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媒体可定义为交互级。

    2009年社交网络崛起标志着互联网媒体进化到平台级阶段,微博、微信,包括新近崛起的今日头条,已经通过技术研发、资本运作等方式形成了产品平台矩阵,将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囊括其中,获取了大量用户,形成了事实上的舆论干预能力和话语赋能力量。互联网兴起时,传统主流媒体也开办了网站,开通了社区,但可惜的是,在平台化转型阶段,我们慢了一步,在发布级和交互级阶段停留太久,没有做到我们所应该做到的引领。

    其次,进入2016年,包括“央视新闻”在内的主流媒体,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开始向各媒体免费提供共享工作平台和发布平台,并在平台上加载了移动直播系统及H5可视化工具,为其他媒体提供传播效果监测评估。 新华社也发布上线了全媒平台,签约了大量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并为成员单位开通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认证通道,实现手机即拍、即传、即发的新闻在线生产。

    在今天这个时代,央视新闻只有打造自己的平台化产品矩阵,才能从参与舆论场,进化到打造舆论场,成为权威发布、澄清事实、明辨是非、弘扬正气的舆论引领平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导好社会舆论”的要求。

    “移动优先”占据制高点

    “央视新闻”新媒体在过去四年多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创新紧迫感和行动紧迫感。因为在新媒体领域,我们虽然在内容方面有优势,在产品、技术、运营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但始终还是处于追赶者的角色。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缩小差距的机会,但我们一直还在寻找一个发展的“风口”,一个真正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爆发点。

    这个机遇,在2016年终于来到,这就是新闻领域的移动直播大战。环顾国内互联网媒体,优势资源向移动直播领域集结,商业互联网传媒巨头也并不满足于在秀场、游戏领域直播的成功,还要在新闻直播领域跑马圈地,只有在新闻领域获得成功,拿到移动直播这张“船票”,才能在新一轮的新媒体竞争中处于第一梯队,才能拥有强势的话语权,才能占领未来媒体竞争的制高点。 

    回望2016,“央视新闻”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移动直播大战硝烟弥漫之前,领先一个身位进入全新的领域,充分显示出央视作为“以视频为重点、以新闻为龙头”的主流媒体在这一领域所具备的绝对实力。在“两微一端”时代,我们更多是处于跟随和追赶,但在这次移动直播的竞争风口上,我们不仅没有错过,而且迅速占据竞争优势,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2016年两会报道为例,“央视新闻”将内容策划与媒介创新紧密结合,首次试验性使用自主研发的VGC(全球记者视频回传)平台,方便记者通过手机直接将拍摄素材上载回传。VGC平台的“V”是Video+Vip,“G”是 Generated(原创生产) ,“C”是Content(内容)。“央视新闻”新媒体2016两会报道实现发稿量和阅读量“双量齐发”:总发稿2649条,总阅读量突破40.87亿;微视频累计发稿达1143条,总阅读量超过13.94亿。两会VGC平台的运行,是“央视新闻”进军移动直播的一次预演。在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用户的触媒习惯正在改变,资讯视频化、视频直播化正在成为趋势,是否拥有直播能力将成为新老媒体的分水岭。自VGC平台开始,“央视新闻”开始在技术、内容方面为直播进行试验性探索。

    2016年5月20日,在VGC平台基础上,“央视新闻”自主研发移动直播工作平台正式上线,首场直播【强降雨袭击江西多地 央视记者深入吉安被淹地区】初战告捷,自此“央视新闻”以主流媒体姿态强势进入新闻移动直播领域。

    运用这一平台,前方记者可随时随地用手机进行视频直播和回传,实现了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同时,手机拍摄的直播视频可以分发给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平台;独创的视频编转码技术,确保在移动直播的同时剪辑生成微视频,大大增强了新媒体产品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新浪网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央视新闻”是第一家打破平台局限,同时向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现场移动直播信号的机构。

    截至目前,“央视新闻”在新闻客户端、微博、头条号三个平台上组织了超过400场新媒体移动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9.2亿。

    2016年7月1日,“央视新闻”在9个红色圣地推出建党95周年大型独家多点移动视频直播——《忠诚·誓言》,以全新视角诠释信仰的力量。

    G20杭州峰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48小时不间断移动端交互直播《G20的中国时间》,累计观看人数达1.01亿,总阅读量突破11.78亿。耳目一新的创意激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网上凝聚起亿万国人的信心与魂魄。

    天宫二号发射报道,“央视新闻”为网友提供独家的塔架下无人值守视频信号,吸引130万网友给大小屏留言,话题总阅读量超过2.3亿。

    在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任务报道中,“央视新闻”创造“从塔架看塔架”的独特视角,直播持续11小时,最高吸引35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阅读量6140.4万。

    今年元旦,“央视新闻”推出《光阴·行走》新媒体跨年24小时互动大直播,最高时吸引200万网友同时在线观看,展现了中国人前行的梦想与感动。

    移动直播,Web 4.0的重要特征

    移动直播是互联网发展进化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经历了以内容呈现为特征的Web1.0时代,以交互为特征的Web 2.0时代,以社交媒体为特征的Web 3.0时代,目前的直播热,是Web 4.0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是以视频化、可视化的方式,更深度、更直接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移动直播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播出,恰恰体现出Web 4.0的重要特征,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交互性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的方式交互,甚至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摄像头参与直播过程,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接受者和生产者。电视直播仍然侧重于发布,而移动直播则侧重于交互,事件的互动性与不确定性等元素,都对用户构成了很强的黏性。

    轻量级

    随着技术不断改进,移动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起,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同场感 

    持续时间较长的移动直播,带给用户强烈的事件在场感,是常规大屏直播和短视频所无法带来的。对于电视来说,直播仍然是一个节目,而移动直播是搭建了一个事件平台,除了新闻本身在平台上持续发酵,直播本身带来的围观、用户对于直播过程的影响力,这些本身也构成了事件的一部分。

    “央视新闻”根植于最强势的电视新闻媒体,在视频领域、直播技术领域拥有天然的、绝对的资源优势。“央视新闻”给移动直播带来的全新赋能,是通过组织化生产能力,挖掘系统化的纵深内容,以身经百战的专业记者来筑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央视新闻”的出场,给用户带来了对社会进程和公共事件的参与感,使之在这个场域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公共话题。

    在直播行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央视新闻”把新技术应用在重大舆论宣传工作上,依靠自己的公信力,以权威而专业的内容生产清朗网络直播空间,也彰显出主流媒体在引领新闻舆论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平台、新融合、新业态

    移动直播的兴起,提供了大众传播与用户社交的全新融合。“央视新闻”的多场移动直播所带来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内容形态的丰富,而是引领了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生产同场化、开放化、交互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是对融合转型方向迈出的决定性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下移动端使用人数、消费时间、黏着度和活跃度都已经远超其他终端,成为主要新闻信息媒介,媒体传播的重地也应由传统的渠道向移动端集结。“央视新闻”以移动端直播带动记者向全媒体转型,让记者习惯用移动端采访,回到移动端首发,同时将全媒体发稿逐步纳入记者考核评价体系,这些举措也让“央视新闻”融合发展的路径越发清晰,那就是由“大屏为主、小屏为辅”迈向“专注移动端,发力全媒体”。以移动端交互直播为项目抓手,带动内容、技术、产品的全面升级,加快建设“央视新闻”移动网。

    “央视新闻”移动网在前端是一个用户互动的平台,后端则可以逐步构建起电视与新媒体一体化生产、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推进新媒体与前期部门密切合作、与后期部门充分共享,成为全媒体的基础平台。

    在规划中,“央视新闻”移动网要实现4个主要功能:

    VGC:实现常态化和数据化

    目前已经实现VGC平台常态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央视新闻”新媒体视频产品的时效性与独家性。在新闻移动网系统中,VGC平台将实现对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的集中收集、统一生产、统一分发,同时增加大数据分析,使用记者画像功能,让选题报道更加科学化。

    移动直播:实现移动端交互直播

    央视新闻拥有最有权威性的内容、最擅长的直播手段,武装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一阶段,将与前期部门密切合作,在新闻中心统一调度指挥下,持续提升直播的策划能力、快反能力、技术能力、运营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多屏联动的优势。同时,围绕移动直播社交化的特征进行产品开发,加强互动分享,通过社交的方式解决网友的信息需求,形成“看新闻直播,就在央视新闻移动网”的传播影响力。

    “云镜”计划:实现UGC用户上传

    在讨论“央视新闻”的UGC上传平台时,试图找到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在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找到新闻现场的当事人(潜在爆料人),并以更快的速度获取现场素材。

    无论是传统的征集还是类似CNN的Ireport,其共同点都是用户在媒体机构的鼓励下,给平台投稿,平台从海量信息中挑选。我们并不确定谁在新闻事件的现场,谁是最佳爆料人。如果通过自有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电信运营商,建立基于位置信息和关键词的搜索机制,达到及时发现潜在爆料人的目的。海量用户的手机摄像头就能成为“央视新闻”的“云镜头”,为我们提供最有时效、最具现场感的新闻素材。因此,我们把用户上传模块定名为“云镜”。

    用户上传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用户上传图文、视频素材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中,成为“央视新闻”的庞大稿源。用户不仅可以上传图文、视频素材,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智能眼镜等移动终端向演播室直接传输现场画面,成为专业记者到达现场前的重要信息源。

    平台:“央视新闻”云矩阵

    平台化的一个重要实现载体,是开通“央视新闻”云矩阵,吸纳机构账号入驻平台。新闻移动网将主要向以下两类对象开放:

    第一,涉及公共信息服务的相关部门(如中纪委官网、国家地震台网、外交小灵通、气象局官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等)。

    第二,各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官网、官微,建立以视频、直播为主的“新闻聚合发稿平台”,满足各家机构的视频发稿需求。

    各家机构经过入驻认证审核后,可以在新闻移动网开通媒体公号和自媒体账号。并按照目前互联网平台通行的管理规定,明确划分平台责任和账号责任。

    云矩阵平台为入驻机构开通内容发布、视频直播等功能,对入驻内容进行专区类、主页式的展示,针对精华内容可以直接引入到“央视新闻”各发布平台的头版或要闻版面。目前为记者直播开发的工作平台已经预留了开发接口,未来进一步对存储、带宽进行扩容后即可从技术上支持机构入驻。

    “央视新闻”移动网对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随着“央视新闻”移动网各个模块上线运行, VGC(记者信号回传平台)+UGC(用户上传平台)+矩阵号(机构入驻),将为新闻中心拓展庞大的一手稿源,成为“央视新闻”向电视频道、新媒体各平台、外部平台提供内容资源的出口。第二,“央视新闻”将摆脱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实现从三微一端到自主稿源聚合平台的跨越。第三,开放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电视媒体分散的状态,建立“央视新闻”的朋友圈。当“全国视频新闻工作者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信源,还有更具权威性的媒体地位、更强的舆论引导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闻移动网,开创融合发展全新业态

    从2012年进军新媒体以来,我们对媒体融合的认知在不断升级,从发布、交互到平台,从“新闻立台”到“新闻立新媒体”,从屏幕首发到“移动优先”,从依托全球记者站到推动电视记者转型。创新举措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再到移动直播,目前正在全力建设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移动网建成后,将实现生产流程、传播矩阵、产品矩阵的全面升级,开创融合发展的全新业态。

    生产流程升级

    在新闻移动网上,融合后的业务流程将以通稿为核心环节,建立融媒体媒资通稿制作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从采访到采集、从播出到分发、从编辑到集纳、从存储到媒资、从复用到垂直运营的全面升级。

    传播矩阵升级

    通过矩阵号运营,“央视新闻”的稿源将大大拓展:专业记者稿源、媒体机构稿源、用户稿源、聚合稿源,将共同成为庞大的一手稿源,成为“央视新闻”保持内容绝对优势的保障,央视新闻还将在融媒体时代成为电视新闻机构的领军媒体。

    产品矩阵升级

    央视产品矩阵将在目前的“三微一端”之外,拥有具备融合生产能力的新闻移动网及集成优质账号的矩阵平台,打造出“三微一端一网一平台”的全新产品矩阵,形成对用户多渠道抵达,扩大新媒体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

    转型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一定会经历变革带来的阵痛。从来没有一个敌人叫新媒体,能够阻碍我们的,只有头脑中的那个尚未“融合”的观念。今天我们所做的创新努力,绝不止于技术,而是要完成内容生产、工艺流程、制度适配、组织形态、利益格局等方面的调整甚至重构。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央视时提出:“媒体融合非常重要,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全新的新媒体发展业态,使“央视新闻”成为在新媒体舆论场引领舆论、传播党和国家声音、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让今天的每一点努力都成为奠定未来繁荣的基石。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主任)

    责任编辑:杨芳秀

坚持融合发展 建设新型广播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什么不一样
融为一体 矩阵传播
撸起袖子加速融合
实施供给侧改革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专注移动,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
从平行线到统分结合的网状放射线
“中央厨房”:融合机制的创新与价值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