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撸起袖子加速融合

---湖南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 蒋祖烜 《 新闻战线 》(

    湖南日报社围绕四个需求建设中央厨房采编系统:形成一个集约化支撑、分布式处理、松耦合连接的平台,实现全方位采集、全媒体编发和全流程控制;建设一套能集中存储、智能分类、共享复用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存储系统;研发一套面向记者、编辑日常工作使用的互联网内容抓取和检索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实现集中授权、分类处理;搭建报社统一的业务考核系统,制定考核模型、计算考核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引入互联网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建立新闻传播力综合排名制度,即KPI考核办法。

    1月5日,我在北京参加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观摩了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新媒体中心和人民网建设情况,备受鼓舞,深受启发。尤其是聆听了刘奇葆同志的重要讲话后,感到党报推进媒体融合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全国党报将再次向融合发展大进军。

    提升融合自信,力争实现移动传播领先优势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随着5G、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媒体必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身处变革之中的党报,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时,首先要提升融合自信,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创造移动传播新优势。

    自信源自方向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研究有关问题,作出重要部署。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2月19日、4月19日、10月9日、11月7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关于党的新闻舆论、网信工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自信源自党报优势。党报这些年面临发展窘境,但历史沉淀的不仅仅是包袱,还有其竞争的优势。这些内在与外在的优势,就是党报在媒体融合中自信的根本。党报品牌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关键时刻、重大事件看党报,仍是绝大多数受众的选择。党报事业薪火相传,拥有许多优秀新闻人才以及成熟的新闻传播管理运行机制。创立发展几十年,党报真实而全面地记录时代巨变,沉淀了大量的新闻数据。凭借党报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党报还拥有庞大的社会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这些优势如果能充分挖掘,党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难被取代。因此,在媒体融合中,党报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无需妄自菲薄。

    自信源自实践证明。近年来,和全国各兄弟党报集团一样,湖南日报社迈出了融合发展的坚定步伐,确立“移动优先”战略,融合发展精彩纷呈。湖南日报社强力推动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在移动端形成领先优势,引领湖南主流舆论场。目前报社“两微一端”数量突破100个,用户突破2000万。“新湖南”客户端白手起家,累计下载量已近1600万,日均点击量突破620余万;最高峰值时位居苹果App Store免费新闻类排行榜第26位。2016年,“新湖南”还获得全国媒体融合创新典型案例奖,荣膺“全国十大覆盖政商人群的地方新闻客户端”第5名。就在前不久,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上,“新湖南”客户端荣获优秀互联网创新项目,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客户端。

    增强融合自觉,担当党报传播的责任使命

    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一段时间以来,报社许多编辑记者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了茫然悲观的情绪,感叹“看不到希望,听不到回声”。但加入到新媒体的专职、兼职工作后,每一篇自采稿件,都有点击量,都有留言跟帖。既可以数据存储,又可以即时转发分享,重新找到了一度迷失的职业荣誉感、存在感、获得感,职业信心大大增强。

    这份获得感极大地触动了记者编辑的观念。实践中,我们依托新媒体,主动传播传统媒体优质内容。实践中,湖南日报社一方面坚持高质量原创,做负责任的政经大报;一方面没有抱残守缺,不靠报纸一条腿走路,而是通过新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发声,释放融合的“洪荒之力”。我们打造的10家PC端网站、100个移动端新媒体,让这张传统报纸的优质内容插上了新媒体的翅膀。我们在“新湖南”客户端上开辟的“读报”板块,每天刊载湖南日报全真电子版。很多用户反映,通过“新湖南”第一次读到了湖南日报,也了解了湖南日报,喜欢上了湖南日报。湖南日报的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上不仅得到了延续,还得到了提升。

    把等待观念变为立即行动。对于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党报集团,面临着巨大的方向性选择:是以产品思维为主坚守传统媒体领域精耕细作以待转机,还是以用户思维为主果断谋变创新进军新媒体?在湖南日报社内部,充满了对这个问题的种种讨论与争论,许多人倾向于“让子弹再飞一会”,看清形势再做选择。

    我们经过调研认为,新媒体是大势所趋,发展的窗口期最多只有一两年时间,机会转瞬即逝,必须立即行动,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为手段,大举进军新媒体舆论场。在此基础上,形成《湖南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行动纲要》,以创办新媒体龙头“新湖南”客户端为引领,对媒体融合暨新媒体建设进行整体布局。

    从零到千万用户,湖南日报社缔造了“新湖南”的发展速度:2015年3月份开始调研,5月份形成调研报告和行动纲要,6月份内测,8月15日正式上线,10月下载数突破200万,12月底突破500万,2016年3月初达到700万,5月突破1000万,6月突破1100万,12月已达1600万。

    把照抄照搬变为自主创新。这一轮媒体融合改革,本质上是新闻媒体基于互联网逻辑、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的一场彻底的产业技术革命,是新闻媒体对生产方式、生产流程、产品呈现、运行机制的重构。拥抱技术是这一轮媒体融合改革的关键。

    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实力,是湖南日报社打造移动客户端“新湖南”的亮色。作为全省唯一拥有自建技术研发团队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新媒体团队,除确保客户端本身的不断迭代升级外,还成功地为海南日报、郴州日报等客户提供了技术外包服务。在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下,“新湖南”客户端的内容发布已经开始向新一代APP迈进,页面更灵动,内容所呈现的结构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更强,阅读体验将超越单纯的信息流式发布客户端。

    数据库是媒体数字转型、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数据多了,本身就是财富。我们不仅把湖南日报社下属所有媒体自创刊以来的内容全部数字化,现在采写稿件也很多是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技术梳理和挖掘,进行数字化的图文、视频、音频表达。稿件的发布,也全部通过大数据中心的“中央厨房”,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多形式发布。

    把依靠外援变为自力更生。报社在推广新媒体产品中,力求“精准定位、有的放矢”,努力“影响关键少数、争取重点受众”,把党报多年积累的政治优势和平台资源,有效转化为新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新湖南”客户端同党报党刊一样,传播力影响力很大,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省委教工委发文、省委网信办单独发文,均要求在各市州大力推广“新湖南”客户端下载。

    1600万的下载用户,仅抓住党员干部是不够的,必须着眼于普通群众,想方设法让他们也成为“新湖南”的拥趸。推广工作要依靠党委政府,但也要靠自己。

    在集团内部,我们广泛发动全体工作人员下载安装“新湖南”的同时,还给全体人员布置了推广任务,并组成了调研组,对市民群众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和目的进行了调研,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三条市场化推广措施:一是依靠大型活动,在活动场所张贴印有“二维码”的海报广告,方便市民扫描安装;二是 “工作室”制度,是精细化推广的创造性延伸。在与省内外一些知名高校形成合作意向后,“新湖南”媒介工作室率先在湖南师大运行,开始零距离切入青年学生这一新媒体的忠实群体;三是通过和广告客户的合作实施市场化推销,对安装成功的用户,实行奖励的方法,只要安装,奖励即兑现,满足了心理期待,让市民得到实惠。

    实现融合自强,突破合而为一的关键环节

    媒体融合是新闻宣传领域最大的互联网用户思维,它的核心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谋求信息更快、更精准到达用户。从操作层面看,媒体融合就是为当前一日千里的新闻生产力水平适配相应的生产关系。“新湖南”的融合创新探索,就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思路展开的。

    抓好媒体融合规划与顶层设计。中央发出媒体融合的号召后,湖南日报社立即启动相关调研工作,形成《湖南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行动纲要》,决定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为手段,大举进军新媒体舆论场,对媒体融合暨新媒体建设进行整体布局:以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渠道壁垒,重新配置采编资源、人力资源、渠道资源、经营资源,在中心厨房架构下,对各渠道、各种新闻门类、各种营销资源进行分类处理与指导,形成完全互联网化的多元综合传播体系,并借助党政力量完成对区域新闻传播的主导。

    依据行动纲要,我们成立了湖南日报社新媒体领导小组,以报社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媒体负责人为成员,全面领导、统筹、规划全社新媒体建设与媒体融合工作;成立新媒体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新媒体中心,作为湖南日报社所有媒体参与新媒体实践与媒体融合发展的操作平台和驱动引擎,全面负责全社新媒体建设与媒体融合的日常工作。一年多来,媒体融合与新媒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融合格局。

    在此基础上,2016年底,通过全面总结与深入分析,我们又形成了《湖南日报社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确立移动新媒体建设优先的发展战略,以全报社媒体迁入传媒大厦新的物理空间办公、中央厨房正式建成启用为契机,打破党报、都市类报纸、网络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横向大融合大转型,前端生产纳入统一管理,生产流程从以传统媒体为中心向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体化转变。             

    抓好采编发环节的组织创新。融合的核心是抓融合在采编发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一是在内容生产模式上,开始就把“新湖南”定位为一个平台型媒体和渠道型媒体,依托湖南日报社旗下15家媒体近600余名持证记者作为内容生产的基本力量。移动新媒体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新媒体采编业务培训、技术支持、平台搭建和渠道开放,来为湖南日报社旗下各媒体及其采编人员的新媒体转型提供空间和舞台,移动新媒体事实上成为全报社媒体融合改革创新的助推器。依托“新湖南”这个平台,湖南日报社全面推进采编技术现代化,改革采编流程,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同时完成采编资源的整合和“新湖南”这个新媒体的塑造。

    二是整合全报社的新媒体建设基础性资源,奠定新媒体建设的基本技术基础和数据基础。集团大数据中心、图片中心、华声在线移动新媒体技术部门以及原来分散在各媒体各部门的新媒体产品,全部并入新媒体中心,从而大大强化了新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经由新媒体中心以资源更有效配置的形式,让新媒体中心事实上成为全社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的战略中枢和战略支点,从而大大推进了融合的进程,提高了融合的效率。

    三是依托线口及新闻发生的领域与层面,从全社15个媒体中推选100名兼职记者,作为新媒体产品的核心采访力量,深度参与新媒体内容建设工作,成为全社媒体融合实践和新媒体建设的排头兵。这些兼职记者通过新媒体基本技能培训,已经能够初步以新媒体产品要求快速滚动发稿。同时,遇到重大题材,新媒体中心通过技术平台可快速建立由编辑、记者、技术人员组成的临时虚拟报道小组,对整个报道进行即时协调,直至进行全方位现场直播。目前,湖南日报的所有线口记者,已经全部成为新媒体中心的兼职记者,并通过全媒体考核等机制,采编人员快速向现代化媒体人转型,他们正逐步转变为既为传统媒体服务,同时又为新媒体服务的真正全媒体记者。

    四是通过智库、文库、图库、艺库建设和“新湖南”号建设,整合全省的重要内容资源和自媒体生产资源,构建新媒体的数据高地;聚合全省一流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组成“新湖南”强大的外围支撑团队。

    五是启动市州全媒体分社建设。在一年时间内,以长沙频道为样本,将湖南日报各市州分社建设成为全媒体分社,全面负责湖南日报、“新湖南”及华声在线的市州内容生产工作,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新媒体内容生产上彻底融合,并探索全媒体格局下的整合营销。在此过程中,由“新湖南”为各市州全媒体分社搭建新媒体内容平台、营销平台,并进行采编人员的技术培训,使“新湖南”客户端覆盖全省用户,推动形成最大化的新媒体产品“矩阵效应”,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六是分报道领域,逐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采编业务上的一体化运作。目前,“新湖南”的时政报道和文艺副刊报道,已经和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环节完全实现了一体化运作;湖南日报的时政报道,通过“新湖南”新媒体平台,完全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全时间多渠道发布的格局;湖南日报湘江副刊、湘江微信公众号、“新湖南”湘江频道,完全打通,“三江汇流”,成为湖南日报社媒体融合的标本。

    七是借助全省微政务平台,和相关省直厅局合作共办微信公众号。目前与团省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外宣办、省文化厅等厅局建立了新媒体建设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全省性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号集群,大大提升了湖南日报社新媒体的影响力。其中通过商务厅和侨办已经把“新湖南”的影响拓展到了海外。

    八是和高校合作,成立新媒体工作室,产学研一体化。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共同成立的新媒体实验室于2015年底挂牌成立,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具有实战意义的高校新媒体实验场。

    抓好指挥中心与中央厨房建设。在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实践中,我们多次启动全媒体报道虚拟指挥中心。如全国两会、深圳文博会、互联网麓山峰会、里约奥运会、全省党代会等大型报道,都是由新媒体中心牵头,全集团相关采编人员参与,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对报道统一策划,统一指挥,发挥整体生产效能和整体传播效应。随着媒体融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央厨房采编平台的建成,建设实体性的融媒体报道指挥中心既成为必需,也成为可能。

    去年10月,我们引进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生产协同应用作为报社中央厨房建设的基础,围绕四个需求建设湖南日报社中央厨房采编系统:形成一个集约化支撑、分布式处理、松耦合连接的平台,实现全方位采集、全媒体编发和全流程控制;建设一套能集中存储、智能分类、共享复用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存储系统;研发一套面向记者、编辑日常工作使用的互联网内容抓取和检索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实现集中授权、分类处理;搭建报社统一的业务考核系统,制定考核模型、计算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中央厨房建设,全报社采用统一的新媒体采编系统,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底层多媒体数据统一生成,不同介质进行适配加工,并进行多渠道发布,形成立体的全时域的立体传播: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全时段、多渠道、多体裁,立体多维、联动互动,可读、可听、可视,身临其境;内容建设朝垂直化、圈层化、栏目化、标签化方向推进,形成基于线口细分的采编小组集群、栏目集群、频道集群和新媒体集群。

    抓好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新媒体建设与媒体融合是实践性十分强的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充满了种种不可预见的因素,传统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足以起到真正的驱动机制的作用。我们一方面以采编守则规范采编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的工作规范与考核,同时引入互联网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在新媒体建设实践中鼓励创新。

    从今年起,建立新闻传播力综合排名制度,即KPI考核办法。由中央厨房媒体传播效果跟踪系统实时监测、动态排名,鼓励融合传播,促进融合生产。根据思想深度、传播热度、创新程度,分时政、社会、评论、视频、直播、动漫及技术创新等类别,评定每日传播3强、每周传播10强、每月传播20强,分别给予奖励,并作为评选好产品的重要依据。建立融合传播部门考评制度,对传统媒体各部门分别设定融合报道的每月基数,对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评,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考评结果作为年终部门评优的重要依据。

    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刘奇葆同志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全媒体传播需要全媒体人才,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并要求各媒体把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全媒体化集团军。

    湖南日报社的新媒体人才建设,正是按照现有人才融合转型、后备力量储备培养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到目前为止,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近80名员工,全部来自集团各个传统媒体或集团综合部门。这些人向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全媒体管理人才转型,首先靠的是高强度的集中培训。为此我们举办了四期脱产培训班,把采编人员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系统轮训。学习期间,所有学员还到这些名校所在地的知名媒体人民日报、上报集团、浙报集团、南方报业观摩交流,学习这些知名媒体的先进经验与实操做法。同时,我们还把国内知名新媒体专家请进来,举办系列讲座,从思想观念到业务技能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培训。这些学习班和系列讲座,迅速提升了采编人员的新媒体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人员转型时间,为报社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次在实践中磨炼、在实践中成长,是我们培养新媒体人才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新媒体中心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基础发布、系统支持、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等业务模块,全部由年轻人担纲,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直播、H5应用、无人机拍摄、图文动漫等新媒体专业技能。

    到目前为止,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以新媒体中心采编人员为核心、100名融合记者为骨干、500多名记者为后备的移动新媒体生力军。

    在2017年新年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宣部最近召开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移动新媒体优先发展战略。发轫于媒体融合的党媒春天,正式进入蓬勃发展的火热夏天。在这个伟大的背景下,湖南日报社将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在新媒体建设与媒体融合工作中进一步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早日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光荣历史任务。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祝晓虎

坚持融合发展 建设新型广播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什么不一样
融为一体 矩阵传播
撸起袖子加速融合
实施供给侧改革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专注移动,创新融合发展新业态
从平行线到统分结合的网状放射线
“中央厨房”:融合机制的创新与价值呈现